2013年12月21日 星期六

天使還是魔鬼的類固醇

澳門日報 2013-12-21
By 李昱暉

魔鬼:朋友的女兒臉部出紅疹,帶她去看中醫,中醫給了她一盒藥膏,塗在臉上,兩天就好了。朋友反而害怕了:“好得那麼快,用了類固醇吧?孩子才一歲多,怎麼能用類固醇呢?我帶她看中醫,就是怕西醫用類固醇!”

天使:去年旅遊,我對當地的植物過敏,手指變粗,臉上長紅疹,想到回澳門那天還要去參加朋友的婚宴,不禁悲鳴。朋友一邊安慰我,一邊從手袋掏出一支“皮炎平”藥膏:“你走運了,我的手袋裡永遠有這支藥膏,甚麼問題都可以解決!”對於類固醇藥膏,為甚麼有如此兩極的反應?○三年香港爆發沙士,類固醇救了一批人,也產生了一批長期後遺症受害者,從而在港澳人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類固醇究竟是天使還是魔鬼?

類固醇,內地一般稱為“激素”,一般是指腎上腺糖皮質激素。類固醇作用廣泛、複雜,主要具有調節糖、脂肪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和代謝的作用,醫學上使用類固醇藥膏,主要利用它的抗炎、免疫抑制作用,可以用於多種皮膚疾病,常見如濕疹、皮炎、牛皮癬等等,而且類固醇藥膏還是這些皮膚病的首選藥物。可以說,只要有皮膚科醫生的診所,必定會有類固醇藥膏。事實上,類固醇藥膏是當今人類使用的藥膏中最常用的一種。

對於類固醇的顧慮,主要來自其副作用。長期使用可能會引起一定的皮膚不良反應,例如皮膚萎縮、毛細血管擴張、膨脹紋、多毛症、激素性痤瘡、細菌感染、紫癜等。長期大面積使用(超過體表面積10%)有時也會出現全身不良反應,例如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庫欣綜合徵、精神神經症狀、光眼、白內障及月經周期紊亂等等。但畢竟是外用,用量怎麼也比口服的少,一般不太會出現像沙士時的嚴重後遺症——股骨頭無菌性壞死(俗稱骨枯)。

內地教授們提出一個中國特有的疾病名稱:激素依賴性皮炎。顧名思義,這種皮膚病是因由於長期反覆不當地使用類固醇藥膏引起的皮炎。這種皮膚病的特點是同一部位使用高強度類固醇藥膏3個星期以上,皮膚出現紅斑、丘疹、乾燥脫屑、萎縮、萎縮紋、毛細血管擴張、紫癜、痤瘡、色素沉著異常、酒渣鼻樣皮炎、口周皮炎、光過敏、多毛等繼發症狀等;再用類固醇藥膏,原來的病情可得到迅速改善。但是一旦停用,12天內,同一部位再出現顯著紅斑、丘疹、皸裂、脫屑、小膿瘡、騷癢和觸痛腫脹等症狀。再用類固醇藥膏,上述症狀很快減退,如再停用,皮炎又再次發作,而且逐漸加重,對類固醇的依賴性較為明顯,尤其以面部、外陰部多見。其難以治癒,以致有醫學教授認為與戒除毒癮一樣困難。

何謂“高強度類固醇”?現在全球對於類固醇藥膏的分級沒有統一的標準,最常用的分級方法是根據對毛細血管收縮的能力來分級,這種分級方法可以理解為按藥膏的藥物作用強度來分級。港澳台比較常用美國的標準,美國標準分為7級,一級藥物作用強度最強,而七級藥物作用強度最弱,通常同一級的作用強度大致相同,作用強度越強,效果越好越快,同時副作用就越容易出現。

上面提及的“皮炎平”乳膏,主要成分是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分級屬七級,用於短時間(不超過35天)內急救一些小的皮膚毛病無可厚非。但我已經警告我朋友不能把這種藥膏當作為萬金油一樣使用,也不應該將類固醇藥膏放在手袋作為日常用藥,因為即使少量,但是長期使用,最終也會出現類固醇的副作用。“皮康霜”乳膏也是很多澳門家庭的常備藥,分級屬四級,除非醫生指引,否則不宜塗在臉上,因為出現激素依賴性皮炎的機會頗大。“膚輕鬆”軟膏分級屬五級,不知是不是名稱上有“輕鬆”兩個字,很多人覺得這是很弱的安全藥,喜歡長期用,要知道,這種藥膏用的時間長了,皮膚才不會輕鬆啦。

要避免類固醇藥膏的副作用,最重要避免長期大量使用,最好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如果皮膚科醫生指導你要兩種藥膏輪替使用,就不要偷懶,因為可能這兩種藥膏中有一種是類固醇藥膏,所以輪替使用以降低副作用的風險。皮膚比較薄的部位如臉部、陰囊,不適宜用高強度的類固醇藥膏。皮膚受傷的部位(如剛做了激光治療的)要小心,因為受傷的皮膚會加大加快吸收。塗抹時應薄薄塗一層就好了,除非有皮膚科醫生特別指導,不然不應該用保鮮膜包裹。小孩在醫生指導下是可以用部分中到低效的類固醇藥膏;對於成分不明的護膚品,尤其是效果特別明顯的,要考慮是否類固醇的副作用。

類固醇藥膏只是一個藥物,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藥物沒有好壞之分,用在會用的人的手上,砒霜也能治病;用在無知的人的手上,砒霜就只能殺人。



2013年12月3日 星期二

打開神秘的大門 (《圖畫書的創意攪拌機》)

明報 教得樂  2013-12-03

孩子到麥當勞購買兒童餐,很多時都是為了附送的小玩具。我家也收藏了不少這些「棄之可惜」的玩具。如果送的或換購的是兒童故事書,孩子的反應會如何?

英國的麥當勞真的開始了這贈送或換購兒童故事書計劃。不清楚是真心推動兒童閱讀,還是視此為另一商機,但肯定孩子接觸圖書的機會大大提高。香港的麥當勞又會不會跟隨呢?

上月提到孩子每天「玩」的時間太少了,孩子的創意和想像力都沒法培育和好好發揮。有父母為孩子安排藝術班學畫畫、紙黏土等,但藝術和文字都是讓我們表達自己的媒介,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把藝術和文字結合,來一次創意搞作——親子圖書大創作。

無聲訴說書中世界

今期介紹的書,書名令人一看就想翻開,名字是《圖畫書的創意攪拌機》。作者在法國出生,卻在意大利長大,是童書作家和插畫家,怪不得插圖和文字的配置特別有趣,讓人想追看下去。正如作者在序言說:「好奇心會催促我們打開一道門。世界上最神秘的門,莫過於書的封面了……一本書的封面或一道門,都無聲的訴說顏色、形狀、裝飾以及上面寫的字。一本書就像一棟房子,自成一個世界。」

一起動手創作圖畫書

一本書就能帶孩子進入一個無限的世界。如果這個世界是孩子有份打造的話,孩子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必會自然燃燒起來。

作者把圖畫書的創作分為幾部分,第一部分是「尋寶」。孩子接觸到的圖畫書都是平面光滑的,作者建議孩子做探險家,蒐集不同零碎而有用的東西作畫,把蒐集到的寶藏放進腦中的幻想大籃子裏。例如,鉛筆屑可做成芭蕾舞裙和鳥的羽毛、迴紋針黏在一起可變成動物、玉米片盒做成多彩的汽車、豆豆作動物身體、舊拼圖作木質地板、紅葉變成火焰。總之,所有的東西都可以賦予生命力。作者亦給了不少點子,不同顏料(水彩、廣告彩、油畫、色鉛筆、熒光筆等)的用法。

第二部分是「創作故事」。作者發明了一個讓故事點子跑出來的方法,叫「按摩你的想像力」。作者提出了很多問題讓孩子寫下答案,跟列出這世界中最愛的事物,再加上情節、角色、氣氛等。作者還介紹如何創作故事劇本,設計字形、封面和繪圖技巧。

第三部分「五花八門的做書方法」最有趣。簡易書、手風琴書、葉片書、形狀書、卷軸書、電視書……真是創意無限。作者在最後還加插多名小朋友的創作書實例。

除了親子活動,老師也可結合藝術課和語文課。比起單單的畫一幅水彩畫、寫一個100 字的故事,做一本活力滿分的圖畫書是不是更能提高孩子的學習動機呢?那些操練式的應試練習,少做一點也罷!


文、圖:何美儀
何美儀,三子之母,英語教學碩士,有15 年中學及大專英語教學經驗

網址:step-up-kids-english.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