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4日 星期二

「花婆婆」童心打破方頁框 開創繪本大千世界《外婆住在香水村》

明報 - 教得樂  2015-03-24


繪本除了圖畫吸引,當中還包括豐富的情感、能建立正確道德觀等種種好處,在此不用多贅。然而,一本繪本動輒上百元,字少圖多,不少家長難以衝破心理關口為它們掏腰包。台灣知名繪本作家「花婆婆」方素珍早前專程來港,就是為了教家長、教師如何讀好繪本,在幾行文字以外,發掘其潛藏在圖畫裏更完整的故事。

聽罷,也許大家不會再小覷繪本的價值。



文:鍾家寶圖:陳淑安

爸媽們也許都遇過以下情況:孩子總是要求你念同一本書,然而那才得十多頁、幾行字,不消5 分鐘便念完,大家都悶透了,但他們仍樂此不疲翻完又翻,原因可能是孩子們看到了爸媽看不到的「隱藏」故事,而這些正是大人往往忽略了的「細節」。台灣知名繪本作家方素珍(花婆婆)從事繪本創作及研究工作超過30 年,早前她來港與家長及教師分享閱讀心得,演繹插畫的趣味。



圖畫說故事待孩子發掘

「很多家長都認為繪本文字太少,不值錢」,方素珍說,其實,家長們忽略了它們最「值錢」的圖畫,當中訴說着文字以外的故事。她以自己的著作《咚咚咚》為例,全書只有約20 句子,講述龐大的動物,如老虎、大象、鱷魚等,無法走進細小房子的簡單情節;然而細看圖畫,會發現房子裏每次都有一些變化,例如多了一隻細小昆蟲鑽進來、花瓣又掉落了一片,這些都是文字上沒表達出來的。她說,年紀小的孩子對認字感到吃力,但對圖畫則能看得出神,往往能發現大人沒有看到的東西, 「看圖能訓練他們的觀察力和想像力,這些都是發展創意的基礎」。



書形多變翻開一棵樹

除了插畫外,《咚咚咚》的翻頁設計亦十分特別,它以螺旋式的摺疊方法,攤開後就像一個「蛇餅」形,一次過能看到故事的所有情節,十分有趣。方素珍說:「圖書的形狀不止是方形的,三尖八角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她如數家珍般展示她的著作及藏品,有圓形、三角形、球形,有的翻出來變成一棵櫻花樹,相當吸睛,更能啟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方素珍著有多本人氣作品如《天天星期三》、《你會寫字嗎?》等,故事情節幽默有趣,與她的性格相配, 「我已經60 歲了,但我仍然很有童心,對每事都感到好奇」,她語帶熱情地說, 「我很喜歡跟小朋友聊天,有次我問他們作家是做什麼的,我說『作』家,當然是『坐』在家裏」,說罷她忍不住哈哈大笑。



兒子啟發寫成生命教育書

這位風趣、心境年輕的作家,當然不會天天待在家中,她平日最愛結伴喝下午茶,尋找創作靈感, 「跟朋友分享軼事的過程中,就能整理出故事的脈絡」,她的著作《外婆住在香水村》就是例子之一,故事講述小男孩帶媽媽走出婆婆去世的陰霾。方素珍憶述,這是改編自她的親身經歷:十多年前,媽媽去世,她很傷心,經常哭,當年只有6 歲的兒子安慰她說:「媽媽你不要傷心了,婆婆與她的媽媽在天上快樂地喝下午茶呢。」她覺得很暖心,於是便與編輯、友人分享了這件事,更促成她寫成故事。


「創作的點子都是來自生活」,她建議家長帶領孩子多留意身邊事物,亦有助寫作,她說,不同的文體有既定的格式、元素、要求,這些較容易掌握, 「然而,高分、得獎的文章,關鍵在於內容都是豐富、創新的」,她說,要言之有物,則需要為生活加添色彩,慢慢累積點子,創作時就能大派用場。

童心未泯

台灣知名繪本作家方素珍風趣活潑,乍眼完全看不出已到花甲之年,她說全因她仍然保持童心,對每事好奇。近年她積極研究圖書設計,打破圖書方形的傳統,以吸引孩子的目光。

《外婆住在香水村》
文:方素珍
圖:索尼婭.達諾夫斯基

出版: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繪本談生死

方素珍希望讓國際認識台灣創作,例如《外婆住在香水村》的內地版本,她跨國合作,找來德國插畫家繪圖,盼這個有關生命教育的好故事能引起更多關注。



方素珍其他作品



《天天星期三》
文:方素珍
圖:郝洛玟
出版:小天下

小恐龍不擅長跳舞,他最怕逢星期三的跳舞課,然而這個星期四便要上台表演,他如何拆解呢?故事生動地道出了孩子逃避問題的心理,並鼓勵孩子勇敢正視、面對。


《你會寫字嗎?》
文:方素珍
圖:江書婷
出版:國語日報

小珍珠最討厭做功課,有一天,她發了個白日夢,來到昆蟲世界,發現牠們因不識字而產生很多誤會,故事教化孩子讀書的重要。


《真假小珍珠》
文:方素珍
圖:小蘑菇
出版:天下雜誌
查詢:2739 7932(讀書人書店)

方素珍的橋樑書作品,故事講述小珍珠的家人從夢工場裏訂製了「小珍珠機械人」,但這些假的小珍珠都不像她本人,反而是爸媽和弟弟心目中的理想形象,小珍珠用妙計,重奪她在家中的地位。

方素珍Profile

方素珍,祖籍台灣,為童詩、繪本、兒童小說作家及翻譯,作品合共多達200 本,曾獲洪建全兒童文學獎、《國語日報》兒童文學牧笛獎、《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童書等獎項。從事推廣閱讀工作多年,歷任海峽兩岸兒童文學研究會理事長、香港教育出版社語文顧問等。曾翻譯人氣美國繪本Miss Rumphius 《花婆婆》,因而獲得「花婆婆」的稱號。

2015年3月9日 星期一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練,一流的父母什麼樣?

2015-03-09


(轉載微信文章)

一流的父母做榜樣,二流的父母做教練,三流的父母做保姆。

姑且不討論這句話的對與錯,無論是怎樣的父母,榜樣也好、教練也好,保姆也罷,都有一個共同問題要面對,就是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
對父親來說,父親拿什麼去教育孩子,就是用自己的風度。父親必須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的一種質量,在什麼時候表現風度,尤其要在遇到逆境,遇到自己接受不了的人,遇到別人犯錯誤的時候,父親如何表現風度,這是帶給孩子內心的一種力量,也是帶給孩子的一個空間。母親的情緒對於孩子來說意義更為重要。媽媽的性格與脾氣,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髮育。媽媽性格溫和,孩子性情也趨於平和,內心世界穩定;媽媽如果性格暴躁、喜怒無常,孩子也心浮氣躁,遇事情緒化,做事容易諸多不成。所以,控制情緒是做現代媽媽​​需要學習的重要一課。

媽媽要學的第一個字是

很多媽媽很精明,一眼就能看出孩子的問題,而且忍不住很快就要指出來,這不是母親的內涵。在看到自己孩子優缺點的時候,做母親的都不要立即就反應出來。為什麼不要動,因為孩子需要空間去自己成長,母親隨意而過多的評價,往往使孩子喪失內在的動力,而更多在意母親的反應。有的家長很納悶,孩子在別人面前都很好,一回到家,一看到自己的媽媽就變了另一個人似的,變得急躁又不可理解。為什麼這樣,可能就是這個沒做好。做不到不露聲色、不能夠虛下來的母親,無法給孩子的情緒提供一個空間。孩子的情緒得不到母親情緒的包容,要么變得謹小慎微,要么對抗性強,親子關係難以順暢。

媽媽要學的第二個字是:

母親在孩子麵前要學會示強勢媽媽的孩子很難自信,孩子的自信會在媽媽一直強勢的狀態裡一點點削弱。能夠在孩子麵前示弱的母親,實際上是通過示弱實現對孩子的托舉,孩子的內心會因此逐漸自信而堅強。所以,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就要學會在孩子麵前示弱。凡是對孩子一直強勢的父母,實際上是在壓制孩子的成長和發展。

媽媽要學的第三個字是: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個母親真正的教育力量在於柔和你會發現,越柔和的母親,有時候帶動孩子的能力越強,越是扯著嗓門整天對孩子叫嚷的母親,則往往難以勝任真正引導和帶動孩子的重擔。

每位家長都重視孩子的學習,但是,家長的心態應該放在哪?請千萬不要急著報班、著急找家教、著急找一些方法層面的東西來解決孩子的學習問題。

家庭教育重在養,而非在教。我們需要特別解讀以下兩個字:一是心,二是情。教育需要有情有禮,這是家長們在教育孩子時必須遵守的原則。教無定法,對待不同家庭的孩子以及孩子的不同成長階段,需要的方法肯定是不同的。但是有一個共同的原則需要注意,那就是要有情有禮,情在禮的前面。

現在家庭教育的現狀是什麼呢,有情無禮。家長愛孩子的時候愛得沒邊,關心孩子的時候,連孩子的襪子都要給他穿、給他洗(已經足夠大的孩子)。這叫愛嗎?這個情已經失去了教育的價值。

另一個現狀是有禮無情,尤其是家長給孩子講道理的時候,沒有感情鋪墊。任何層面的教育,首先是要給被教育者傳達教育者本身的真實的內在情感。感情做足了,等到孩子渴望我們講一些東西的時候,家長再把道理點出來。一定是情感交流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孩子才會主動說:媽媽,那我該怎麼呢?這個時候一個小道理過去,才有可能實現帶給孩子的一種引導能力。

家長內心焦慮與浮躁,比孩子有學習問題更可怕

孩子出現學習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導致孩子內心不安的干擾源。也就是說,孩子內在基礎層面的支撐亂了,才是最可怕的事。家長必須擁有情緒自控的能力,孩子出現問題時,你先不要急躁,先平靜下來,把自己的情緒調整好,然後再面對問題。

如何實現情緒的自我調控和管理,這是對家長提出的一個深層次的問題。只有平靜的內心,才有可能沉澱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只有我們家長的內心平靜下來,才能把教育者對教育的理性思考沉澱到內心裡面,沉澱為自己的一種狀態。如果沒有這一種過程,無法把它內化為自己的一種狀態,你讀任何教育理念都是無效的。因為不能內化和沈淀,你就無法擁有實施教育的資本,無法拿著教育專家的東西在自己家庭裡去實現。

家庭教育的空間一定要留給孩子

家庭教育要想做好,應該下功夫做的事在兩頭,一頭是父親,一頭是母親,中間這一段,任何孩子的成長都是在蜿蜒曲折的過程中完成的,這個空間要留給孩子,不要管它。

一流的家長靠放,不懂教育的家長靠管,管孩子是百分之百的失敗,放孩子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天天抓著孩子不放的家庭跳到錯誤的空間裡來了,這個空間是每個孩子自己獨立完成的,但是很多家長參與到這個空間裡面盯著不放,拔不出來,不讓他管不行,不讓他管就沒有別的事可管了。

有的家長說,你讓我放就不管了嗎?讓你放不是不管,讓你站到你的角色裡面。要對孩子的情緒做養護,而不是對孩子的行為層面的東西過多地參與。過多的參與等於我們不知不覺、兢兢業業在犯錯誤。

家長的教育能量釋放出來,足以點燃孩子學習的熱情

當一個人對學習失去熱情之後,再好的智商也談不上很好的發揮。有的家長說孩子表現不好,不好好學習。事實上,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學。中國文化最大的特點就是內視,《大學》裡講正心、然後誠意,正誰的心?正家長的心,然後再正孩子的心。

其實,氣質決定了孩子的學習差異,孩子的氣質就是父母的狀態慢慢內化給他們的一種氣質,就像我們的職業習慣一樣。如果一個家長的內心永遠是冷漠、浮躁的狀態,任何教育思想在他的心理面落下去就像乒乓球一樣彈回來了,孩子也一樣。父母的情緒孕育著孩子學習的情緒與氣質。

啟動家庭教育的能量,首先要啟動家長和孩子內心流通的天然情感。我們父母和孩子之間情緒和情感的力量,要達到的程度。熾就是熱,熱到能夠燒烤孩子內心的程度。拿什麼去塑造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氣質,就是拿我們父母恰當的情。

今天很多孩子不是才能上的欠缺,而是情的不足,義的模糊。家長是孩子情和義最大的啟蒙者,如果你們這一塊的啟蒙力量失去了,對孩子才能上的表現肯定是一個遺憾。

家庭教育是真情的回歸和文化的守望與傳承,家庭教育不能再站到方法和技術層面來折騰了,應該​​站到文化和哲學的空間去審視。

所有的父母都是文化的載體,不同的家庭文化培養出來的孩子的氣質是不同的。文化是教育的旗幟,​​教育做到最高點就是文化,文而化之,不用說話孩子內心就被我們感化了,同時產生另外一種生命力。

家長自身對教育素質的修養和提升,僅僅是實現家庭教育功能的開始。孩子們內心的邏輯,和我們成人之間內心遵守的邏輯思維是不一樣的、是有衝突的。但是他們的這種邏輯未必是不好的,需要我們去開發、面對、指導。我們要反問的是:我們的教育儲備夠不夠,我們的家庭教育能量夠不夠,我們的教育修養夠不夠。

養魚重在養水,養樹重在養根,養人重在養心

在教育上,方法的力量是有限的,家長在教育孩子問題上真正欠缺的是什麼呢,真正欠缺的不是方法,是狀態,是父母的教育狀態。現在有很多母親的理性讓我覺得比較可怕,在談及孩子的時候,缺乏情感的基礎,缺乏情感的支撐。母親的這種理性在教育孩子問題上是很可怕的。父親和教育是有距離的,有距離不可怕,但父親要表明在家庭教育這個空間裡的位置,要表達清楚在家裡對孩子的精神導向是什麼。

教育的最佳狀態在於一個字。家庭教育重在養,而不在教。現在孩子學習上的問題,各種各樣的問題歸納起來就是心力的不足,心裡面對學習熱情不足。養魚重在養水,養樹重在養根,養人重在養心。

如果一個孩子的心在家裡面得不到養護,得不到有效的滋養,天賦的聰明就沒有基礎;智商再高,沒有恰當的、相應的心態支撐,天賦很難發揮。我們先不講孩子的心如何,先看看養孩子心的人,也就是父母的心適不適合養孩子,或者如何達到養孩子的狀態。

如何點燃孩子內心的學習熱情,點燃需要一定的溫度,需要一定的狀態才能點燃。如果家長的心是冷漠、麻木或者是焦慮不安的,我們很難去點燃孩子學習的熱情。面對孩子不管出現任何狀態的時候,請記住,作為一名母親,保證自己情緒的平和,這是您對孩子最偉大的教育!

2015年3月3日 星期二

白熊尋內褲之旅

明報 - 教得樂 2015-03-03

書名:白熊的內褲
作者: tupera tupera
出版社:格林文化
出版日期:2013 8

故事摘要:


故事從白熊搔搔頭:「呃,我忘記了……」開始, 小老鼠熱心幫忙: 「沒關係,我們一起來找!咦,那是你的內褲嗎? 」白熊:「嗯……這件好像有點小……」就這樣在各種不同種類的動物、包羅萬象的內褲中,猜猜哪件才是白熊的呢?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在羊年首本推介的圖書,不止夠獨特,還可以讓大家樂透半天,只看書腰的設計,已夠吸引,對呀!是一條紅色內褲,能穿在可愛的大白熊身上,還可穿可脫, 更可以戴在白熊頭上, 逗趣無比, 這繪本《白熊的內褲》的作者tupera tupera,是由龜山達矢與中川敦子所組成的團體,兩人從繪本和插畫發迹, 也從事手工、皮影戲、動畫、舞台劇美術設計等,活躍於各種不同的藝術領域。



來猜誰是內褲主人

每當有小朋友來拜年,孩子們總是對我家的糖果沒興趣,而是要求聽故事,我當然樂意效勞,《白熊的內褲》因而成為最深受孩子歡迎的書,只要打開第一頁,見到因找不到內褲而苦惱不堪的白熊,已令小朋友笑翻了,幸好有小老鼠提醒,哎呀!不要笑人家囉,要感同身受呢!學習牠熱心助人的精神,更自願陪伴白熊,於是,他們一起開展連串尋找內褲的旅程,每翻一頁,都令人期待下一頁,會不會出現自己心裏想的動物;看到了答案,又會想想這動物和這件內褲的關聯,所以,在特殊的頁面挖空設計之下,請先不揭曉是誰穿著這件內褲,看見只露出內褲的樣子,鼓勵孩子從圖案以及白熊和小老鼠的對話中尋找線索,運用推理及聯想力,來猜出內褲的主人。例如:上面充滿甜點的內褲(感覺是個愛吃鬼)、小小的花內褲(這個白熊肯定穿不下)、不規則的圓點點內褲(這傢伙莫非腳很多)等,畫面中故意透露各種圖案、大小、形狀的暗示,讓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不自覺也加入這個遊戲,和白熊一起尋找他遺忘的內褲。



具創意幽默元素

事實上,孩子們除了對屎、尿、屁最有興趣外,其次就是內褲,這本《白熊的內褲》具備創意幽默的元素,書中圖畫的設計既俏皮又可愛,加上令人驚喜的結局,怎不惹來大小朋友的喜愛。

因此,想陪伴孩子從歡笑中成長,從愉快中學習,何不花點心思為孩子選擇這些獨特又有趣圖書,擁抱幸福,度過喜悅開心的童年。

文:菜姨姨
致力推動親子共讀,足遍及港九多間幼稚園小學,到處「講古」
電郵:choieebook2011@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