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4日 星期二

2015-11-24  明報 - 教得樂

晚飯前,弟弟往沙發上一躺,我知道他昨晚太晚睡,現在有點睏了。這個時間不能睡覺的,因為會影響晚上的上床時間。弟弟也知道那是惡性循環的開始。

「媽媽,你來幫我挖耳朵,不然我要睡著了。」「喂,哪有這樣的。」我心裏說好,但故作矜持。

「快來,不然我要睡了。」「好啦,」我已經拿來棉花棒和凡士林準備動工: 「你睡進去一點,讓我坐。」我一邊挖一邊問他今天中午學校餐廳吃什麼,閒聊一陣後看看馬上就要吃晚飯了,心疼他,說: 「弟弟,你睡一下就好,晚飯好了我叫你。」等晚飯好了,我叫他,他不理。於是我坐到沙發尾,開始拍打他的小腿。我拍得很輕,根本就是按摩力度。拍不超過十下,他動動小腿,嘴裏發出咕噥聲,意思是,我不喜歡,你可以停手了。但是我還是繼續拍,我不拍你怎麼醒得來呢。

等我拍到二十下時,他用極不耐煩的聲音抗議。

「我不拍你,你不起床啊。」「我會起床。」只有四個字,但那股不耐煩的程度,已經在「史上」衝進前三名。我認識他這麼久,他極少有這麼惡劣的態度出現。我看著他閉著眼的臉蛋,什麼話也沒接。

我讓。我心甘情願地在這個衝突點上讓步。

但我沒走開,隨手抄起手邊的小說《胭脂扣》。我從來不知道這部有名電影的原著小說這麼好看。它是姊姊這學期中文課「指定閱讀」之一。沒有制式課本,指定看幾本書,老師和學生就著書一起討論,最後會有申論式的考試。另外一本指定閱讀是龍應台的《目送》。

讓步助孩子度青春期

十分鐘過後,晚飯上桌了。我看了看弟弟的臉,他剛剛怎麼說來著,衝著他剛剛的態度,我現在可以名正言順地「說教」嗎?——你剛剛不是說你會起床?快點起來啊,你剛剛這麼兇,一點禮貌都沒有,現在可以起來嗎……我什麼也沒說。他可能也聽到了飯菜上桌的聲音,眼皮微微地動了動,卻重得睜不開。沒有孩子喜歡聽到大人囉唆,他動動眼皮可能是想告訴我, 「你別囉唆,我會起床。」我看著弟弟的臉,說: 「沒關係,想睡就睡吧。我不吵你。」「等一下爸爸回來,我再叫你。」我又讓步了。我常常「讓」孩子。他們愈大,我讓的愈多。

在節骨眼上讓步,是幫助孩子度過青春期的一種方式。

後來,我聽到他打呼的聲音。

後記:

孩子長大了沒?其中一個判斷方式:還沒長大的孩子,不喜歡白天睡覺。弟弟開始會在放學後睡著,表示他要長大了,對嗎?沒錯。後來他不只放學愛睡覺,只要遇上不上課的日子,他也變得不超過十二點不起床了——這些都是他小時候不會出現的現象。可惜當時無人告訴我,於是我用了傳統的權威,大喊他起床。青少年通常有「荷爾蒙劇變症候群」要處理,睡覺可能是一種「保護」機制。我走錯了方向,以致後來衍生出來的問題,愈滾愈大。

文:汪培珽


旅港台灣親子博客紅人,著作銷量合共達40 萬,育有兩名兒女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

向可汗學院取經

2015-11-17 明報 - 教得樂

上期談及可汗網絡學院(Khan Academy)如何以說故事方式,由給表姊用YouTube 補習數學到現在文理科兼備,全方位開放給全世界的老中青,他們還和面書創辦人朱克伯格贊助青少年突破科學獎(邀請13 18 歲的年輕人製作短影片來闡釋不同學科,要有特別點子,主題含括生命科學、物理與數學。

本屆競賽獲得來自86 個國家,超過2000 段影片參與),今年的冠軍是以7 分鐘拍了一條短片解釋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冠軍寶座竟有25 萬美元獎學金,特別處是教他的老師也有五萬美元,而學校亦得了10 萬美元以裝備實驗室。

說故事讓數學應用生活

以我自己為例,中學時數學不好,並非自己沒有能力,而是上課不專心,跟不上就放棄,只有或然率爆冷門,全班最高分,原因?

「打底」影片深入淺出解題原因是剛學打麻將,常輸早餐錢,於是聽老師說打牌的抉擇過程就是或然率的應用,我立刻上身,期考85 分,震撼全班同學,而可汗學院的方法就是盡可能讓故事說明數學如何在生活應用。

我代數不好, 於是登記了可汗學院,我這樣做有幾個目的,一是讓孩子們知道數學差的老爸仍在學習,是終身的學習,算是身教;二是讓自己腦細胞中不大活動的數理邏輯部分活躍起來,延遲衰老,屬於補腦營養品;三是學習新事物,當網絡學生讓自己年輕起來,正能量相對濃厚。

我先參加pre-algebra,不久到了初級班,然後是進階,每次見到新題目,通常會問學生是否要貼士提示,只會有三次,又會問你是否完全不明白問題,最實用是有一條相關影片為你打底,用最深入淺出的方式解釋相關題目。

課程按能力推進更彈性

學院不停問你是否很繁忙,鼓勵學生繼續學習,有星星獎勵,這種方法比在傳統班房由老師教導更具彈性,因為都是按個人能力一步一步提升學習能力,怪不得美國有愈來愈多學校把可汗學院列作正式學習內容,很多老師承認可汗學院教的比自己好,於是老師變了班上的補習老師角色,而有心的學生也可以在家學習,學校的分班制顯得有點不合時宜。

現在香港的TSA,首先這是十多年前制定的全港學生評估,評估目的是建基於多元學習、快樂學習,誰知現在被質疑成為殺校的標準,考評局犯下最大的罪過是,常常以為全世界都懂的知識是罪過,以為要考評必須有出局者、失敗者才對得住考評這招牌,現在的悲劇就是自己定位錯了,懲教署為什麼不再叫監獄?就因為署方認為法官判罰,懲教的功能就是有懲有教, 考評局把「評」字拿走,改為「殺」字,變成考殺局,考試就是殺校的標準。

我提議各教育界別好好研究可汗學院的模式,從中定義網絡教育和傳統教育的差異,看看有什麼可以從中學習。

文:張堅庭


一身兼數職,導演、專欄作家、演員等,最享受的還是在家擔任CEO 

2015年11月9日 星期一

暖水抹手摺位幫助更大 退熱貼貼額頭無助退燒

2015-11-09 明報 

小朋友五歲前,通常會出一次玫瑰疹。

  遇上高燒兼出玫瑰疹,有些家長慌失失,有些則淡淡定;有經驗的爸媽都知道,玫瑰疹是小毛病,不會引起併發症,毋須擔心;不過,若小朋友發燒、出疹,兼有其他徵狀,如結膜炎、手腳紅腫、血壓低等,就要小心是其他嚴重病的徵兆!

  談到發燒,不少家長誤以為「貼塊退熱貼上額頭」就可散熱,實情是無助退燒!兒科醫生送上退燒貼士:暖水掃「手摺」位,work

  文:吳穎湘、陳雅君
  圖:陳淑安、manode@iStockphoto

  發燒+出疹未必只是玫瑰疹

  玫瑰疹,雖然令小朋友發高燒、全身出現紅色小圓點,但一般在服食退燒藥後慢慢痊癒,令不少家長誤以為「發燒加出疹」只是小事。家庭醫生鄭志文說: 「家長見小朋友發燒和出疹,以為是玫瑰疹,兩三天會好,不用睇醫生。我好鄭重跟家長說,這情不一定是出玫瑰疹,有幾種嚴重病症要考慮。」

  川崎病:持續發燒、結膜炎

  其中一種是川崎病。身兼香港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學會會長的關日華表示,幾日前有個小朋友,發燒兼出紅疹,家庭醫生診斷為出玫瑰疹, 「但幸好當時家庭醫生曾提醒家長,若小朋友兩日後依然高燒不退,宜立即送往政府醫院。結果,小朋友果真高燒不退,送院後,經臨檢查及驗血,證實患上川崎病」。川崎病若延誤診治,可引致嚴重的併發症,如心血管病變。

  川崎病或受遺傳影響,以中國、日本、台灣等亞洲人發病率最高,本港每年每十萬名五歲以下兒童有39 人染病,當中出現冠狀動脈瘤的機會為5%

  「絕大部分患川崎病的個案都能及早發現,以丙種球蛋白、阿士匹靈治療約八星期,就會康復。小朋友服食阿士匹靈期間,家長宜保護他們,避免接觸水痘及流感病人,否則易出現韋氏綜合症。」此併發症可影響中樞神經及肝臟。川崎病成因不明,但跟免疫系統失調有關,患者可能會出現六個病徵:

1. 持續發燒超過5
2. 結膜炎
3. 口唇、舌頭因黏膜腫脹而潮紅
4. 手腳紅腫
5. 身體出現紅疹
6. 頸部淋巴核腫大

  猩紅熱:出疹全身紅、血壓低

  「另外,若疹的形狀如瘀痕,有可能感染腦膜炎雙球菌;而出疹令全身通紅,兼血壓低,則可能是猩紅熱的病徵,嚴重可引致器官壞死及休克,不容忽視,要盡快睇醫生。」


  發高燒很多時是危險信號,但何謂高燒?關日華說: 「以肛探計38.5℃或以耳探計39℃,並持續三至四天。」為對抗高燒,家長有好多古靈精怪招數,如用退熱貼、洗冷水澡、抹火酒等,關日華認為全部無用, 「將退熱貼貼在額頭,只能給小朋友冰涼感覺,無助散熱,反而應在微絲血管密集的『手摺』位置,抹上暖水,暖水可令血管擴張,待水蒸發時,身體的熱力亦會隨之被帶走。抹凍水或洗冷水澡,反而令血管收縮,不利散熱,而酒精亦揮發太快,無助散熱,而且酒精具危險性,恐火燒傷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