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4 明報 - 教得樂
晚飯前,弟弟往沙發上一躺,我知道他昨晚太晚睡,現在有點睏了。這個時間不能睡覺的,因為會影響晚上的上床時間。弟弟也知道那是惡性循環的開始。
「媽媽,你來幫我挖耳朵,不然我要睡著了。」「喂,哪有這樣的。」我心裏說好,但故作矜持。
「快來,不然我要睡了。」「好啦,」我已經拿來棉花棒和凡士林準備動工:
「你睡進去一點,讓我坐。」我一邊挖一邊問他今天中午學校餐廳吃什麼,閒聊一陣後看看馬上就要吃晚飯了,心疼他,說:
「弟弟,你睡一下就好,晚飯好了我叫你。」等晚飯好了,我叫他,他不理。於是我坐到沙發尾,開始拍打他的小腿。我拍得很輕,根本就是按摩力度。拍不超過十下,他動動小腿,嘴裏發出咕噥聲,意思是,我不喜歡,你可以停手了。但是我還是繼續拍,我不拍你怎麼醒得來呢。
等我拍到二十下時,他用極不耐煩的聲音抗議。
「我不拍你,你不起床啊。」「我會起床。」只有四個字,但那股不耐煩的程度,已經在「史上」衝進前三名。我認識他這麼久,他極少有這麼惡劣的態度出現。我看著他閉著眼的臉蛋,什麼話也沒接。
我讓。我心甘情願地在這個衝突點上讓步。
但我沒走開,隨手抄起手邊的小說《胭脂扣》。我從來不知道這部有名電影的原著小說這麼好看。它是姊姊這學期中文課「指定閱讀」之一。沒有制式課本,指定看幾本書,老師和學生就著書一起討論,最後會有申論式的考試。另外一本指定閱讀是龍應台的《目送》。
讓步助孩子度青春期
十分鐘過後,晚飯上桌了。我看了看弟弟的臉,他剛剛怎麼說來著,衝著他剛剛的態度,我現在可以名正言順地「說教」嗎?——你剛剛不是說你會起床?快點起來啊,你剛剛這麼兇,一點禮貌都沒有,現在可以起來嗎……我什麼也沒說。他可能也聽到了飯菜上桌的聲音,眼皮微微地動了動,卻重得睜不開。沒有孩子喜歡聽到大人囉唆,他動動眼皮可能是想告訴我,
「你別囉唆,我會起床。」我看著弟弟的臉,說: 「沒關係,想睡就睡吧。我不吵你。」「等一下爸爸回來,我再叫你。」我又讓步了。我常常「讓」孩子。他們愈大,我讓的愈多。
在節骨眼上讓步,是幫助孩子度過青春期的一種方式。
後來,我聽到他打呼的聲音。
後記:
孩子長大了沒?其中一個判斷方式:還沒長大的孩子,不喜歡白天睡覺。弟弟開始會在放學後睡著,表示他要長大了,對嗎?沒錯。後來他不只放學愛睡覺,只要遇上不上課的日子,他也變得不超過十二點不起床了——這些都是他小時候不會出現的現象。可惜當時無人告訴我,於是我用了傳統的權威,大喊他起床。青少年通常有「荷爾蒙劇變症候群」要處理,睡覺可能是一種「保護」機制。我走錯了方向,以致後來衍生出來的問題,愈滾愈大。
文:汪培珽
旅港台灣親子博客紅人,著作銷量合共達40 萬,育有兩名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