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1日 星期二

手作市集非文青專利 孩子擺檔分享藝術樂



2016-06-21  明報 - 教得樂

本周六(25 日)即將於馬灣太陽館舉辦「愛‧襯墟」市集活動,首次做小檔主的盧氏姊妹花,以及何氏姊弟檔,都懷興奮的心情,努力練習自家手作的每個步驟,因為當天,他們不單是小老闆,更身兼小導師的角色,要向遊人作示範及指導。究竟這班「小豆丁」能否順利完成任務呢?

文:沈雅詩
圖:馮凱鍵、受訪者及機構提供

5 歲半的盧希藍和3 歲的盧希晨,將主打銷售再造紙鎖匙扣和玻璃彩戒指,她們的「拍檔」Ken 爸和Fanty 媽,對兩個寶貝女充滿信心,事關平日她們都慣常利用不同的物料進行創作,而Ken Fanty 更可說是廢物利用的「高手」,期待當日能與不同遊客及家長分享心得。

改裝BB 變身書桌書架踏入盧氏之家,最矚目的,一定是放在大廳中間的「書桌」和「書架」,因為這兩件家具,原身是一張嬰兒Ken 說起自己的得意之作,難掩興奮之情, 「兩個女都長大了,不再需要嬰兒,她們反而需要一張書桌,我想,與其花錢買,不如嘗試把嬰兒改裝」。

Ken 於是把嬰兒的一邊欄拆掉,然後在欄加上用絨布自製的袋子,那便成為一個書架;至於書桌,他就要找一塊木板蓋着床架方能成事。說來容易,但製作過程絕不簡單, 「當然會遇到困難啊,例如找不到合適的木板、遇到絨布袋承托力不足等問題。但我沒有放棄,為的是要身體力行,告訴兩個女兒,遇到困難,要盡量想辦法解決,而且做事要有毅力」。

與丈夫有共同信念的Fanty,亦甚少買玩具給希藍和希晨,因她相信,很多玩具都可以自製的,不用花錢買,由細如pizza 的玩具食材,到大至跳飛機的地氈,都是出自Fanty 的一雙巧手。

在父母薰陶下,小姊妹自幼便很喜歡做小手工,恰巧Ken Fanty 從友人口中得悉有這個以藝術創作為主題的「愛‧襯墟」活動,既不用租金又容許「親子檔」上陣,四口子於是立即報名參加,連檔名也改好了。希藍說: 「檔名是我想的,叫兒童『油』樂場!」Fanty 表示,這是一家人第一次「擺檔」,賺蝕也沒所謂,志在給予希藍和希晨一次難忘的經驗, 「希望訓練到兩姊妹大膽些,勇於把她們喜歡做的手工,跟別人分享」。

擺檔不為錢望宣揚親子創作另一邊廂,8 歲的何之然和6 歲的何昱然亦都準備充足,在「軍師」提議下,兩姊弟決定在市集即席示範用舊CD 做搖鈴,以及用塑膠彩繪畫石頭畫。

說起來,之然和昱然的「軍師」來頭不少,她既是心理輔導員,亦是表達藝術治療師,這個她,便是他們的媽媽Brenda。「我們的目標不是要賣產品,而是希望吸引更多家長和小朋友來參與創作。」之所以選擇製作CD 搖鈴,Brenda 說是貪其易做又好玩,小朋友興之所至,更可即時拿這件樂器來跟我們「jam 歌」;至於石頭畫,背後則有其象徵意義, 「從輔導學角度來看,石頭予人實在、穩妥的感覺,因此進行表達藝術治療時,有時候,我也會跟小朋友繪畫石頭畫,將他們的情感,投放在安全的器皿上」。

像近日正忙於應付考試的之然,便在石頭上分別繪畫了一隻貓頭鷹和一隻蝸牛,記者好奇問她,為何會選取這兩種較「冷門」的動物,之然回答: 「我覺得貓頭鷹代表聰明,蝸牛便代表緩慢。」Brenda 相信,這反映急性子的之然,希望自己能像貓頭鷹般聰明,好好應付考試,也要學像蝸牛般,要放慢來,看清楚題目才作答。但她強調,今次在市集,以石頭畫作招徠,並非以治療為目的,純粹希望推動家長適時替小朋友減壓。

「我家有很多顏料和材料,我和孩子經常做手工的,這些都是很簡單及容易令小朋友開心的事情。我希望藉自己的經驗,使家長明白,孩子應該有享受創作、遊戲的時間。」




玻璃彩戒指

透明的戒指,只要塗上鮮艷奪目的玻璃彩,便成為一件獨一無二的小飾物,戒指備有小童及成人尺碼。



石頭創作

Brenda 表示, 平平無奇的石頭,加上塑膠彩、閃粉等美術材料,即變成觀賞度極高的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