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日報 | 2012-04-28
嬰兒濕疹是嬰兒時期常見的一種皮膚病,屬過敏性疾病,正確的病因有時很難找到。人們通常把嬰兒濕疹稱為“奶癬”,最早見於1至3個月大的嬰兒,大多出現在面頰、額部、眉間和頭部,嚴重時身體及四肢也有。初期為紅斑,後會變成小點狀丘疹、皰疹;皰疹破損後會有滲液流出,乾結後形成痂皮。皮損常常對稱性分佈。濕疹有時為乾燥型,即在小丘疹上有少量灰白色糠皮帶脫屑;也可是脂溢型,在小斑丘疹上滲出淡黃色脂性液體,後結成痂皮,常出現於頭頂及眉際、鼻旁、耳後,癢感不太明顯。
對濕疹患兒,家長的細心護理是促進其康復的有力保障,且要注意以下幾點:
1. 為保護皮膚不受刺激,防止抓癢,減少感染機會,可用紗布將患兒兩手包裹。避免讓刺激性的物質接觸孩子的皮膚,尤其是不能接觸孩子的濕疹,也不要在患處塗擦油脂豐富的護膚品。同時,要禁止用肥皂和過燙的水清洗患處。
2. 居室應保持空氣流通,環境清潔。避免與化膿性感染小兒接觸,防止交叉感染。應保持適宜的室溫,因室溫過高會使濕疹的瘙癢感加重。
3. 飲食適量,勿過多,以保證患兒的正常消化。食物應低鹽,以免體內積液太多。食品溫度宜低,高溫可加重刺激,導致局部搔癢而影響患兒進食。
4. 母乳餵哺可防止由奶粉餵哺而引起的異性蛋白敏感所致的濕疹。
5. 不要給患兒穿毛織品或尼龍類衣服。當滲液較多時,患兒衣服應勤更換,以防破潰感染,發生褥瘡,難以癒合。
6. 對面積不大、病情較輕的濕疹,可在患處塗擦糖皮質激素類軟膏,但因此類藥物具一定的副作用,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且不宜塗擦得太厚。對脂溢型濕疹患兒,只需在其患處經常塗擦一些植物油(如茶籽油等),即可使痂皮逐漸軟化脫落。
除了上述幾點,家長們還應注意,嬰兒濕疹與嬰兒特應性皮炎和嬰兒脂溢性皮炎等疾病的很多症狀都相似,所以,嬰兒的皮膚上一旦出現了紅斑丘疹,還應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一律按照嬰兒濕疹處理而貽誤了病情。
筷子基衛生中心 余美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