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1964 年榮獲美國最具權威及最高榮譽的繪本獎——美國凱迪克大獎(The Caldecott Medal)的Where theWild Things Are,把孩子的內心世界坦蕩蕩的表露在成年人面前。作者Maurice Sendak 被喻為「童書界的畢卡索」和「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繪本大師」,就像孩子的代表,向讀者疾呼: 「大人有情緒,孩子也有情緒呀!」
書中的主角是小男孩Max。男孩子嘛,就是玩得比較野一點,穿起野狼服,大叫大嚷嚇小狗,把家弄得一團糟。媽媽罵他「小野獸」,Max 回禮一句「我要把你吃掉」。媽媽怒髮衝冠,罰他立刻上床睡覺,不准吃晚飯。Max 在房間裏,獨自面對這個冷漠的懲罰。奇怪地,房間慢慢長出樹來,還變成了一片幽暗的森林。Max看得心花怒放,愉快地乘著小帆船,在海上乘風航行,直至到了野獸國。
迎接Max 的野獸長相可怕,張牙舞爪,像要吃掉Max 似的。但個子小的Max 一點也不怕,還把野獸馴服了,當上「大王」。野獸和Max 狂歡撒野,直至一天,Max 突然大喝一聲「停」,命令野獸上床睡覺,不准吃晚飯,場面多麼似曾相識啊!
小男孩微笑回家頓悟
一切靜下來,Max 頓時覺得很寂寞,渴望回到那個有愛他的人的地方——家。於是他決定離開野獸國,乘著他的小船,帶著微笑回到自己的房間。房間跟以前的沒有兩樣,只是桌上放了他的熱騰騰晚餐。
這只有300 多字的繪本,跟其他繪本很不同,沒有可愛的人物或動物,沒有溫情的故事。雖然也是大團圓結局—— 媽媽跟Max 都氣下了, 但Maurice 繪畫的野獸造型頗為可怕,背景色彩也較暗黑。難怪初出版時,遇到不少家長的反對聲音,但孩子的角度就很不同,反而覺得野獸既神秘又可愛,至今仍是非常暢銷的童書。
Book Info書名: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作者及插畫:Maurice Sendak
出版: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繪本的力量溝通的弦線
乍看之下,不少家長會因它字數少,認為此書只適合幼小孩子看,我卻認為它是一條很好的溝通弦線,跟不同年齡的孩子一起看,可引發很不一樣的討論。我家8 歲的老三比較單純,覺得Max 很誇張,就算憤怒也不用逃到怪獸國,跟他的讀後討論集中於他處理憤怒情緒的方法。
12 歲的老二看到的卻是Max 的孤單,這或許是他多年來受罵受罰的經驗而下的結論吧,老二還老氣橫秋的說: 「孤單可引發無比想像力,但想像得愈多,孤單感就愈強。」這就是繪本的力量,Maurice 繪畫的怪獸國,就讓字數少,認為此書只適合幼小孩子看,我卻認為它是一條很好的溝通弦線,跟不同年齡的孩子一起看,可引發很不一樣的討論。我家8 歲的老三比較單純,覺得Max 很誇張,就算憤怒也不用逃到怪獸國,跟他的讀後討論集中於他處理憤怒情緒的方法。12 歲的老二看到的卻是Max 的孤單,這或許是他多年來受罵受罰的經驗而下的結論吧,老二還老氣橫秋的說: 「孤單可引發無比想像力,但想像得愈多,孤單感就愈強。」這就是繪本的力量,Maurice 繪畫的怪獸國,就讓我和老二深入討論何謂「孤單」。Maurice 提醒大人,童年並不是完全天真無慮,孩子也有受傷、沉悶、恐懼等負面感覺及情緒。孩子跟大人一樣,內心世界都有狂野、不受束縛的一面,容許自己如野獸一樣放縱、放肆。正如此書的電影版片名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There's one in all of us,當孩子需要宣泄情緒時,為人父母的,除了給予孩子空間表達情緒外,還可正面地肯定孩子也有處理情緒的能力。畢竟,香港孩子要面對的壓力實在太大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