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 2012-12-11
兩周後便是聖誕節,又是外遊的高峰期。父母對於親子旅行的花費大多毫不吝嗇,許多孩子年紀輕輕,已參加豪華團暢遊多國。但在食、玩、買以外,熱愛旅遊的前中學校長葉秀華認為,旅行是一種教學法,用得其所,處處是孩子的學習良機。
會寫完整句子才帶外遊
怕子女輸在起跑線上,孩子每個成長階段提早開始,起跑線愈移愈前。以擴闊眼界為由,幾歲小人兒的旅遊經驗,可能與你我不遑多讓。前沙田崇真中學校長葉秀華卻大唱反調,認為年紀太小的孩子外遊無甚意義, 「因為(他們)不會有印象,只浪費金錢,沒有意思。帶孩子到公園玩耍更好,他更開心,毋須長途跋涉、晨早起牀(趕行程)。」
日寫10 句討論感受
她認為,至少應待孩子記得旅程、會寫完整句子時,才帶他們外遊,高小或以後更為適宜。兒子現年30 多歲,已成家立室,多與太太同遊,但回想往日親子旅行,葉秀華會着兒子每日寫10 句跟旅程有關的句子,高年級時則寫兩件事,開心或不快也可,「寫完我會看的,如果他表達不開心,便趁機和他傾談。這不止是旅行,是教育」。例如在行程中遇到想玩的、想買的未能如願,孩子難免不悅,葉秀華便向兒子解釋:
「旅行已經是玩啦,我買了一個旅程給你,如果只顧玩玩具,便不能享受旅程。」至兒子初中,她不再要求他在旅程中撰寫感受,因為書寫只是訓練,年幼時習慣了留意旅程細節,長大了自會領略。
她又建議出發前,家長做些準備工夫,例如讓子女知道目的地位置、孩子想在該處了解些什麼等。「從旅遊中學習,毋須做worksheet(工作紙)。孩子太小,對歷史文化沒有概念,可先着眼民族特色」。兒子小時候,旅行前要就目的地,思考兩項感興趣的東西,到當地後尋找答案,
「什麼都無所謂,有學習就可以了。通常他對當地語言最好奇,我要他自己向導遊發問。另外想知的便是有什麼地道食物」。
地點與孩子有關便會投入
兒子就讀小學時,首次隨她和丈夫到菲律賓旅行, 「因為家中有菲律賓家傭,帶他看看『姐姐』的國家」。她覺得旅遊地點與孩子有關,他們便會投入。順着孩子的興趣,再利用目的地施教,旅遊樂趣與教育兼備。「先去熱門地方,因為孩子平日接收了很多(資訊)。如果學習音樂的,可到奧地利的音樂之都(維也納);修讀英國文學的,便到(英國)莎士比亞故居」。她認為旅行是一種實地教學,若孩子拒絕學習,便浪費旅程。
小學赴外傭故鄉中學遊內地古都葉秀華着重從旅遊學習歷史文化,兒子中四時,已有中史基礎,他們便到內地遊覽中原四大古都:洛陽、西安、開封、鄭州。那次當地的導遊歷史系畢業,從城市歷史到廟宇建築,講解得非常詳盡,兒子也用心聆聽,
「當時他說如果去年教中史的老師是這位導遊,他便不會不選修中史科」。
雖然愛旅遊,但葉秀華坦言若時間太短或孩子年紀太小,父母不妨與子女本地遊,各大博物館、大澳及赤鱲角的古蹟等均值得遊覽,
「不一定去外國,山長水遠但看得少,有些事留在香港都做得到,例如(教導子女)尊重大自然、珍惜環境、學習與人相處等」。有時數個家庭一起外遊,她便讓兒子與其他孩子一塊兒玩,大人小孩各有各的圈子,
「與不認識的人相處也是一種學習,以免子女終日在(父母)保護之下(生活)。與其他人相處,座位、用膳等安排皆要互諒,學習集體生活」。
執拾行裝也是學習機會, 「在本地旅遊,執拾(的性質)都是一樣」。從小到大,兒子無論是學校旅行,還是隨她外遊,都是自己收拾行李,葉秀華會檢查一次,若有遺漏,她卻不會告訴兒子,悄悄把需要的物品放在自己的行李箱。到當地後兒子才發現漏帶,
「他以後便知道要寫一張清單,由起牀後需要的東西開始寫」。
愈看宏大景色 愈覺自己渺小
當校長時,葉秀華的最高紀錄是一年外遊二十多次,每逢學校假期,便組織校長友好包團成行,周六、日也把握時間,到內地旅遊。
校長工作繁重,不能隨意請假去旅行,但她認為校長其實毋須長駐學校,
「校長毋須整天都在,學校會自行運作,才是成功,否則就算校長本人叻到飛起,也代表他不懂栽培第二代,這不是我的學習目標」。
由於目的地通常不是大城市,交通不便、語言不通,葉秀華會聯絡專門籌辦特別路線的旅行社商討行程,
「包團毋須往購物及熱門景點,是一伙人一起自由行」。為了多去旅行、多看世界,2008 年她提早退休, 「見過許多朋友說等退休(才去旅遊),但好不幸退休時已油盡燈枯,聽力、視力不好,行動又不便,不能享受旅遊樂趣」。退休後,她到處觀賞世界景色,盡快先去需要攀山越嶺、衛生條件較差的地方,例如新疆、南美洲、南極、印度等,並計劃多遊內地偏僻地區,如四川省稻城亞丁、吉林省長白山、雲南山區等。
小時候未有機會旅遊,葉秀華對於外面的世界一直嚮往, 「我喜歡地理科,以前(課程)以五大洲劃分,講及許多美景,很想去看看」。中學時當班會的學術幹事,她更在壁報板設立「投影」欄目,張貼世界各地的明信片,公諸同好。至負笈台灣升讀大學,人生首次乘坐飛機。「我是修讀生物系的,寒暑假跟着系主任環島採標本,又與同學郊遊。墾丁、澎湖、溪頭、日月潭都有去」。走出香港,眼界大開,自此愛上旅遊。
主修生物,旅行時她鍾情自然景觀、花草樹木、飛鳥昆蟲。當上教師及校長後,會與學生分享旅遊見聞,鼓勵他們行萬里路及留意四周細節。「也有教師用我拍的(旅遊)照片作教學,例如地理科向學生展示峽谷、草原、曠野;中文科則是牡丹、火燒雲等」。
葉秀華說,看的美景愈多,愈感到上帝的創造奇功,也使人謙卑、心情開朗,
「愈看宏大的景色,愈覺得自己渺小,不會自大、不可一世。對不快事也不會耿耿於懷」。她還拿出手機分享旅遊照片,一邊解說,仍難掩讚歎,紅葉、紫藤、旭日、晚霞,世界真的很美麗。
Profile
葉秀華,育有一子。26 歲當上香港真光書院校長,後轉任沙田崇真中學校長,2008 年提早4 年退休,有更多時間去旅行、看世界。早前推出《追光.逐影──校長趴趴走世界遊》一書,是她帶着「傻瓜」相機,遊走新疆、不丹、南冰洋等地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