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2日 星期日

獲獎童書《爺爺一定有辦法》

澳門日報 2013-05-12

作者:菲比·吉爾曼(文、圖)
出版社:上誼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09月(二版)

《爺爺一定有辦法》(Something from Nothing)的創作源頭來自一首猶太人代代相傳的老民歌。講關於一位裁縫師傅如何化腐朽為神奇,把自己的舊大衣變成一件夾克,這夾克穿舊了又變成新背心,再由舊背心變成一條新領帶,最後領帶變成一顆布鈕扣。但當鈕扣丟了的時候,甚麼也沒有了,於是裁縫把他的故事變成一首歌,讓人們唱誦。本文作者Phoebe Gilman(菲比·吉爾曼)是美加籍猶太人。她非常喜歡這首民歌,原因是勾起不少童年回憶:她的祖父也是一名窮裁縫,曾親手為她的女兒縫了一條毯子。作者以民歌結合自己童年生活回憶,把情節稍稍改動:小約瑟自小同當裁縫的爺爺感情深厚。他出生的時候,爺爺給他造了一張毯子。到約瑟長到會到處跑時,毯子舊了,媽媽說要把它丟掉,但約瑟不願意,對媽媽說:“爺爺一定有辦法。”孩子拿著舊毯子去找爺爺,結果爺爺用剪刀咔喀咔喀地修剪,用針線把舊毯子變成一件新外套。

隨著約瑟不斷長高長大,每一次當爺爺親手縫製的衣物變得太小太舊時,約瑟都會去找爺爺想辦法把舊衣物變出新東西來。結果毯子→外衣→背心→領帶→手巾→布鈕扣,最後布鈕扣丟了。爺爺再也沒辦法了。但是小約瑟有辦法,他把爺爺為他縫製衣衫的歷程寫成一個故事,讓大家誦讀,於是爺爺精心為約瑟由毯子一直縫到布鈕扣的故事,由實物的存在變成精神上的存在,永遠流傳。

作者在“創作背後”(Behind The Scenes)中談到,她內心的童音老是要去尋找民歌中那失落的布鈕扣的下落。小孩子向有“打爛沙盆問到篤”本性,這促使她把繪本“雙線發展”:爺爺居住的房子除了上層有鞋匠鄰居之外,地板下還住了一窩老鼠。每次當爺爺改衫,把多餘的布剪掉時,小鼠一家就接收那些布碎。所以當約瑟的衣服用布愈來愈少時,小鼠一家所得的布料便愈來愈多!可以造各種各樣衣物。最後丟失了的布鈕扣原來給小鼠一家拾去了,當成椅墊!坐在上面讀故事書。一個繪本兩個故事的表述方式非常新穎有趣,內容更富意義。

本書在加拿大獲多個獎項,最佳童書且被改編為電視動畫。書中文字重複,小孩子容易琅琅上口。圖畫繪出猶太村莊的生活面貌和小鼠一家的生活故事。順便一提,作者吉爾曼的創作路並非一帆風順,她的第一本著作《汽球樹》(The Balloon Tree)完成後十年無人問津,沒有出版社願意出版。但她總不氣餒,一本一本地創作下去,結果成為加拿大知名童書作家與插畫家。

這又是一個努力不懈,鐵杵磨成針的故事!


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