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

食洋蔥好有益

澳門日報  2013-10-31
By 希文

對上兩個月在這欄介紹了有益健康的苦瓜菜式後,有身邊的朋友向筆者建議,不妨多推介其他有益的食材和餸菜,讓大家食得更健康。

其實,按中醫的講法,醫食同源,食療的效果不比食藥差。而且,在我們身邊不少蔬菜水果都具有對身體有益的食療功效,正如西餐裡的配菜洋蔥。據資料介紹,洋蔥具抗氧化作用,能增強細胞的活力和代謝能力,有防衰老及骨質疏鬆,對高血壓、高血脂人士有保健作用。今日介紹的這個食譜網頁(http://www.meishij.net/%E6%B4%8B%E8%91%B1),便包含了多款洋蔥的菜式,並列出配上不同食材的保健功效。而且網頁內有六十款洋蔥食譜,每日試一款,也要兩個月才試完呢!

如果不愛吃洋蔥的話,也可以用紅酒浸泡洋蔥飲用。經泡浸後的洋蔥味道變淡,每晚喝一小杯洋蔥紅酒,同樣具上述的食療功效。經常搜集民間養生偏方的香港作家嚴浩,也在其專欄內推介多食洋蔥(http://www.yimho.com/409.html)。另外,還可將洋蔥蒸熟、加水磨成糊狀,放入冰格置於冰箱內,製成“洋蔥冰”,煮時可隨時加入。這方法在日本火紅了一段時間,還有愛好養生的日本人特別推出過“洋蔥冰”食譜。筆者發現有網友亦在博客中亦介紹具體製作的方法(http://blog.yahoo.com/_NUJLVTRW4DU2V2TQQ53ACXB7R4/articles/1295672)。製成的“洋蔥冰”亦可加入湯或飲料內,據說不太吃得出洋蔥辣味,反而有淡淡的甜味。優點是夠方便,放在冰箱的冷藏格可存一個月,隨時應用。

不過,據說洋蔥不可與蜜糖混和同食,胃部不佳者亦不宜多吃。



2013年10月8日 星期二

接受名字接受自己(Running from the Rainbow)

明報 教得樂 2013-10-08

書名:Running from the Rainbow
作者:Karen McCombie
插圖:Jessica Secheret
出版:Barrington Stoke Ltd.

你喜歡你的名字嗎?其實我不太喜歡我的名字「美儀」,意味美麗的儀態,可惜我就是沒有呀!但名字是父母給的,就算那麼不貼切,也感謝他們對我的一份祝福。

12 歲的Rainbow 也極討厭自己的名字,她覺得她那內向的性格,完全不符合為人帶來歡樂和希望的彩虹。她的同學也常常取笑她的名字,在她身邊高唱Over the Rainbow

跟很多青少年一樣,Rainbow 也有點嫌棄父母。爸爸很喜歡狗,工作就是「放狗」,每天替鄰居溜狗,難得寓興趣於工作,Rainbow 卻引以為恥。媽媽打扮入時、談吐有趣, 還是一位教學出眾的英文老師。

Rainbow 應覺得自豪才對,但媽媽任教的學校正是她要轉讀的學校啊。你喜歡媽媽在你的學校任教嗎?如果同學知道了這關係,會有什麼反應呢?

重新接受自己和父母

Rainbow 個性害羞又內斂,要離開舊友轉到新學校,實在難受不已,該如何部署面對新環境呢?就如這書名一樣,她決定把一切都變成秘密。她給自己起了另一個名字Rosie,並決意藏起她和父母的關係。可惜「紙包不住火」,校長在開學後不久的早會揭穿了這秘密。在全校的驚訝聲中,Rainbow 崩潰了,躲在洗手間嚎哭。最後,師姐和新同學伸出諒解之手,讓Rainbow 重新接受自己,自己的名字和奇特的父母。

初看這書覺得很不是味兒,女孩子真麻煩。習慣跟3 個兒子相處,遇到難題都是有話直說。女孩子跟男孩子真的大不相同嗎?向14 歲的老二請教,他劈頭一句:「跟女孩子相處,要很小心啊!她們有時口不對心,有時直言不諱,還是記仇高手」。真的假的?年輕的我不是這樣的呀!(又或我忘記了。)

跟着孩子成長

跟孩子相處是一門高深學問,我每天都在學習。在此想介紹台灣青少年輔導專家盧蘇偉,他發現許多父母都沒有跟着孩子成長,還在用孩子8 歲時的教法,把「管」當做「愛」。他建議父母在孩子9 歲起要慢慢放手,學習信任和賞識孩子。只要青少年情緒對了,什麼事都可以如願,否則只是跟孩子鬥牛,在家製造情緒垃圾,不但輸掉了家庭品質,還毁了孩子未來的各種可能。

說回這本書,作者Karen 的著作多以女孩子為主角, Ally's World 系列是她的傑作, 但篇幅較長, Rainbow 則較適合初中孩子閱讀。在網上找到出版社設計的教材,老師可看看是否合用。網址:www.barringtonstoke.co.uk/resources/Running_from_the_Rainbow_Resources.pdf

文、圖:何美儀
三子之母,英語教學碩士,有15 年中學及大專英語教學經驗
網址:step-up-kids-english.blogspot.com


         
 

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

尋找失落的一角(The missing piece)

明報 教得樂  2013-10-01

書名:The missing piece
作者:Shel Silverstein
出版:Harper Collins

  如果你認為繪本只是給孩子看的,對成年讀者而言太幼稚了,那麼,當你讀到一些言簡意賅又令人再三回味的兒童書後,你就會完全改觀。最出色的兒童文學作品,能令不同年紀的讀者得到不同的信息,令人想一讀再讀,例如著名兒童文學作家Shel Silverstein The missing piece

  故事的主角是一個缺了一角的圓圈,那缺口正是它的嘴巴,它因為不完美而鬱鬱不歡,它很想變得完整,決定出發去尋找那失落了一角。他堅持追尋,無懼日曬雨淋、上山下海、深入森林和沼澤。缺了一角的圓圈,不會滾動得太快,可以停下來欣賞沿途的風景,跟小蟲和蝴蝶交往,又可以放聲高歌!

  尋找完美的一角

  尋找的路途上充滿挫敗和失落:一個正好適合它的一角,卻拒絕成為他的一部分;別的角有的太大,有的太小,有的太尖銳,有的太四方;然後遇上正好適合的、但抓得不夠緊會失去它,抓得太緊又弄碎了它……在經歷重重困難之後,它終於找到了最完美的一角,它變成完整的圓圈了!那麼它是否從此快樂地生活下去呢?

  變完整還是帶來失落?

  可是,沒多久它就發現變圓後滾動得太快,它無法再欣賞沿途風景,不能再跟小蟲和蝴蝶交往,又因嘴巴被那一角堵滿了,不可以再放聲高歌!這個追尋的過程究竟是令自己變得完整,還是帶來了新的失落?在這之前的它,又是不是真的有所缺失呢?現在又應如何取捨呢?

  The missing piece 一書只有簡單的線條來畫出主角與它的奇遇,文字極淺白易懂,但故事深意引發的思考,卻遠超眾人心目中「只是給小孩子看的書」那種單一平面的印象,不同年紀的讀者都能由這本書產生個人的聯想與共鳴,甚至從中得到啟悟。

  延伸閱讀

  如果你喜歡Shel Silverstein 這本書,請繼續欣賞作者其他傑作:The Missing Piece meets The Big O The giving tree 及兒童詩集Where the sidewalk endsA light in the atticFalling up 等。他的詩作廣受歡迎、常被美國小學的師生選作學校的朗誦節的素材,是兒童開始接觸詩歌的極佳之選。

  文、圖:Lisa Tam Lisa Tam,曾任職國際學校圖書館老師18 年,致力推動學生英文閱讀及資訊素養,已出版雙語作品《打氣英文Cheer up》、《希臘史詩與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