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1日 星期三

鐵道局達人教路精選可愛列車 北海道慳家火車遊

明報  2014-05-21


論亞洲鐵道網絡最完善的國家,相信非日本莫屬。無論在本州、九州或北海道,都可找到通往各省各市的火車線,當中不乏有趣的親子遊路線。任職北海道鐵道局、負責推廣觀光業務的台灣人鄭佳昇,為讀者推介北海道親子遊鐵道路線。她同時教路,如何善用日本火車證,既可節省旅途時間和金錢,也減少煩惱。

文:徐影珊 圖:Visit Hokkaido、受訪者提供

堪稱鐵道遊達人的鄭佳昇,能操流利日語,工作之一是幫助到北海道採訪的傳媒,包括計劃行程、打點細節等,記者也是因為到北海道採訪而認識她。居於札幌逾十年的她,早就習慣日本生活。「我最愛札幌,住的地方雖小,像香港寸金尺土,但勝在交通方便,要逛街購物就在札幌車站和大通公園附近的購物街。想去郊外或泡溫泉,只消約1 小時車程。市內還遍佈公園和綠地,想找個放鬆身心的地方十分便利。」

因工作之便,她對北海道鐵道沿線景點瞭如指掌。「我主要任職海外宣傳部,需要推薦適合外國旅客,包括親子遊的觀光內容,特別是鐵路沿線資訊。我最常用facebook 作為媒介,一有空就拍照上載,尋找適合季節的、大家感興趣的題材。能與大家分享我所喜歡的北海道,是我在JR 北海道工作最大的樂趣呢。」

提及火車車票及路線,鄭佳昇直認「周遊券」(火車通行證Rail Pass)的種類的確繁複,因此,為旅客講解火車票也是她的主要工作之一。她認為北海道的火車還沒有像JR 九州,有很多專為小孩而設的特色火車,但北海道勝在自然風景多,鐵路沿線也很多美食,包括以新鮮馳名的海產食品。

「動物列車」俘虜童心

「個人來說,覺得使用鐵路自助遊,比其他交通工具方便快捷,路線圖清晰易明之餘,每個車站的站務員或站長可幫忙,就算不熟悉北海道,也不用擔心迷路。針對親子遊,有「旭山動物園號」,或適合賞花的「富良野.美瑛慢車號」等都是精選。其中後者是賞花路線的慢車,適合一家大小輕輕鬆鬆在車上觀光,不用步行;前者是針對小朋友而設的火車,有不同主題車廂、卡通車座,十分可愛。

關於路線,鄭佳昇說北海道四季各有特色,最多人花三天時間觀光,而帶同小朋友作親子遊的家庭,她會建議花多點時間,例如五或七天,行程相對輕鬆一點,而配合三、五、七天的「周遊券」,可以用盡火車證優惠更划算。

以下是她的五天親子遊貼心推介:

春來追櫻北上賞峽谷

「春季也是花季,北海道櫻花一般五月盛放,在北海道不少地方也可欣賞,包括美瑛及富良野。富良野地處郊區,景點相距較遠,租車自駕遊較實際,持有周遊券可獲租車優惠,例如五人小家庭租一台小車,一天價格是5600日圓(約428 港元),比原價的8100 日圓(約620 港元)划算。」

「針對大部分8 11 歲小孩開始主動尋根究柢的特性,加上體力已可應付一定距離的路程,如加插自然環境及戶外活動,建議到北部的稚內,乘船往禮文島或利尻島,花一天時間,沿行山徑走,欣賞北海道最北的峽谷風景。旅程尾聲可返回旭川看動物園,此行程相對輕鬆和舒服。」

夏遊薰衣草田看特色賽馬

「夏天的熱門路線仍是美瑛及富良野,可乘搭只在六至十月運行的Norokko 號,即『富良野.美瑛慢車號』,途經花田,可停於『薰衣草花田車站』, 方便賞花人士。另外,建議加插帶廣及十勝溫泉,這裏不單可欣賞北海道獨特的『挽曳賽馬』(拉爬犁賽馬比賽),還有著名的帶廣豬肉蓋飯,有時間值得品嘗。」

秋迎紅葉泡溫泉行山

「深秋的北海道,滿山紅葉,最適合泡溫泉及行山,乘特急列車從札幌到釧路(約四小時)後,可先於溫泉旅館安頓一晚,翌日才展開行程,大人和孩子都易於適應。行程中段可到知床斜里乘遊覽船探訪知床五湖,及行走到溪流附近看鮭魚『迴游』(回游產卵)。最後一兩天行程,可往北海道最著名的紅葉勝地層雲峽賞楓。回程時途經旭川,可順道逛動物園,探訪北極熊和欣賞雀鳥表演。」

冬玩滑雪搭蒸汽火車

「針對年紀大約6 歲以上的小朋友,冬季可體驗滑雪。札幌市近郊有小型滑雪場,初級雪道多,很適合親子滑雪。遇上二月份雪祭,可欣賞冰雪雕塑。其中一天可乘搭『旭山動物園號』去動物園,當中企鵝巡遊永遠是大人細路最喜歡看的節目。網走也是值得一遊的地方,乘搭『流冰慢車號』,由網走到知床斜里,可欣賞沿線結冰湖泊的美景。標茶至釧路的一段, 不可錯過經典蒸汽火車『SL 冬季濕原號』,增加小朋友搭火車的樂趣。」

善用周遊省錢更方便

鄭佳昇強調,善用「周遊券」絕對可省錢省時省麻煩。周遊券最簡單的分類就是按日計算,分三、五、七日連續使用,或任選四日券,由購票首天起視為第一日,然後在十天內,可另選三天使用。至於車票等級,一般分普通車廂或綠色車廂,後者座位較寬敞,可視為「頭等」。

「我們統計過,若以三天行程為例,最受日本人歡迎的路線是以札幌為根據地,首天到函館旅遊並在當地留宿一晚;第二天回札幌後轉至小樽;第三天往旭川。據鄭佳昇表示,若使用優惠票,例如點對點的「超值票券」限制甚多,票價也相對較高,但北海道周遊券會較便宜,限制也較少,較具彈性,所以她也推薦大家使用後者。

注意事項︰

?以上所有路線均可使用周遊券,但部分列車需預先在車站兌換「指定席」(即劃位)車票(持周遊券免費兌換),以旭山動物園號為例,因全車是指定席,必須先劃位

?某些地區性觀光巴士,未必包括在周遊券內,上車前宜先向司機查詢

?周遊券是針對外國人使用,出發前可透過本地旅行社購買兌換證,然後於當地的JR 客戶服務中心兌換,會更方便?周遊券的租車優惠,必須先於網上預約,屆時出示周遊券

牧場嘗鮮體驗秋收

鄭佳昇的日本人同事池田先生(圖),最愛二世古的溫泉和牧場,一家人可貼近自然,農產品如牛奶、芝士都新鮮可口。到秋天還可參加農場收割體驗,是理想親子遊地點。

旅遊錦囊

簽證︰特區護照及BN(O)均毋須簽證
機票︰香港飛札幌可選乘ANA 全日空,票價由$4700 起(查詢www.ana.co.jp)匯率︰ 100 日圓兌7.64 港元
火車票查詢︰ www2.jrhokkaido.co.jp/global/chinese/index.html
旅遊資訊︰日本國家旅遊局JNTO,查詢www.welcome2japan.hk

鄭佳昇Profile
台灣人,旅居札幌超過10 年;曾留學日本,醉心於日本文化及其生活方式,目前任職於JR 北海道,負責推廣觀光的業務。她熱愛工作,也熱愛大自然, 閒時愛上山下海,滑雪、行山、浸溫泉,足跡遍及北海道每個角落。



2014年5月18日 星期日

《逃家小兔》——給母親的愛的教育

澳門日報  2014-05-18

《逃家小兔》
作者:瑪格麗特 · 懷茲 · 布朗
出版社:上誼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19964

從前,有一隻小兔子想要離家出走。他對媽媽說:我要跑走啦!然後,小兔子說要變成小鱒魚,媽媽就說要變成捕魚人;小兔子說要變成高山上的大石頭,媽媽就說要變成爬山的人;小兔說要變成小花,媽媽就說要變成園丁……最後小兔子被感動了,決定“我不如就待在這裡,當你的小寶貝吧。”

“怎樣的童書才能吸引孩子?”相信這是很多家長的疑問,我認為《逃家小兔》是個很好的範例。本書沒有非常精美的印刷,沒有非常吸引的插圖,書中的色調甚至有點黯淡,但為什麼能成為經典童書?筆者起初對此也有疑問,但根據自身親子伴讀實踐和從事讀書會多年的經驗,終於發現了箇中奧妙——作品具備了一般受歡迎童書的基本要素:

一、遊戲元素:單純的說教故事也許更合師長心意,但對孩子來說未免欠缺新意。孩子往往更喜歡那些“離奇古怪”的小玩意。書中“離家出走”的想法對孩子來說,本來就不可思議,加上小兔子的發問內容如重覆的語言遊戲,因此特別容易激起孩子的好奇心,繼而用心追看。

二、有趣懸念:思考是閱讀的重要目的,誘發孩子思考需要有好的情節,其中設懸念便是個激發思考的好方法,如:為什麼小兔子要離開呢?牠想去哪裡呢?媽媽又打算怎樣呢?有了這些懸念,孩子便會不知不覺地投入書中,父母若能加以啟發,靜態的繪本閱讀便會變成有趣的親子共樂。

三、簡單情節:三至六歲的孩子處於生活的探索期,他們會特別喜歡重複一些簡單的程序,如不停問父母“那是什麼東西?”,或是不停重複追看一齣卡通。所以《逃家小兔》中出現的諸如三隻小豬的重複結構,孩子會比較容易記住,讀著便更有成就感。

四、情感共鳴:對於年紀小的孩子,動物故事往往更能激發他們的興趣,但情感必須貼近生活,才能有所共鳴。母親是幼童最親近的人,得到母親的愛也是所有生物最原始的渴望。故事最能打動孩子的一點是:小兔子對母愛的無限需索符合孩子的慾望,而母親的無限包容也是他們最終的所求。

“陪太子讀書”相信是很多父母願意親子共讀的原因,但其實,吸收閱讀的養分無分年紀,親子共讀也可以是自身價值觀的完善或重建。因此,筆者認為此書對家長的教育意義,肯定不會比孩子少。在親子共同成長的路上,不免會有失望、迷惑、痛心的時候,“我已經放棄這孩子了!”這種晦氣話,相信很多家長都曾說過,但真正能不理孩子死活的又有幾人?

作為更具人生閱歷的成人,父母應該比孩子更成熟、更有量度,而非輕言放棄孩子於不顧。每次為孩子的問題神傷,我就會想重看一次《逃家小兔》,且憶起此書告訴過我:寬容是最好的教育。

我們不應無限量地縱容孩子,但在指出錯誤的同時,應不忘告訴孩子:無論你變成怎樣,媽媽都願意張開雙臂等你回來。幸運地,作為兩子之母,筆者多數情況下都能重現《逃家小兔》的結局,孩子最終都會告訴我:我不如就待在這裡,當你的小寶貝吧。


鏏而



用畫圖來解決問題

澳門日報 2014-05-18

《餐巾紙的背後》
作者:丹 · 羅姆╱譯者:韓文正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0811

· 羅姆(Dan Roam)是美國視覺化思考專家,他創辦了Digital Roam Inc.,靠著一枝筆、一張餐巾紙(或白板),教GoogleeBay、沃爾瑪等不同行業著名企業運用視覺化思考,解決經營上的各式問題。在《餐巾紙的背後》裡,他深入淺出、一步一步向讀者講解和傳授視覺化思考的有趣秘笈,讓大家發現視覺圖像的強大力量。

羅姆說,在人類的感官中,視力算是最發達的一種,不過,我們往往忽視了這個天賦能力而畫地自限。他指出,只要我們善用已有的視覺工具,便可利用一枝筆,加上一點想像力,在隨手拿來的一張餐巾紙上,快速地發掘問題、瞭解問題、解決問題,清晰地向別人說明我們的發現,以圖像表達自己心中的想法,這種展示效果甚至強過Excel試算表或PowerPoint簡報。

一聽到要圖解問題,許多人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說自己不會畫圖。對此,羅姆強調,用畫圖來解決問題,根本不需要有繪畫天分或基礎,只要你會畫圓圈、方格、箭頭、火柴人等圖案就已經足夠。大部分人之所以不習慣以畫圖解決問題,原因之一在於對自己的畫圖能力沒信心。基於這種普遍的成見,阻礙了許多人運用視覺來思考。然而,換個角度想,畫圖靠的觀察力而非繪畫能力,而觀察力就是來自於“看”的本領。所以,要掌握視覺化思考,重點並非在於怎樣畫得更漂亮,而是要學會怎樣更會“看”事物。

書中提到,人類觀看事物的方式離不開六個W:誰╱甚麼(Who & What)、多少(How much)、何時(When)、何處(Where)、如何(How)及為何(Why)。學會用圖像表達這六個W,便能將難題拆解,逐個擊破。

在開始畫圖前,先瞭解視覺化思考的運作原理及過程。我們除需要用眼去“看”外,還要用上“心中的眼睛”(即想像力),並需以手眼並用來進行整個過程。通過“觀看、觀察、設想、展示”這四個步驟,就可以將看似複雜的資訊,化為簡單的圖案。所謂“觀看”是指蒐集初步資訊,大致瞭解狀況;“觀察”則是篩選相關資訊,選擇重要的部分再將之歸類;“設想”亦即想像,也就是要用心中的眼睛解構和重建資訊,看看能得出甚麼效果;最後“展示”是指手眼並用,以最適當的視覺框架把想法畫在紙上,展示給別人看。

書中,羅姆提出一套幫助我們打開心中眼睛的思考方法,稱之為SQVID,它由下列五個元素組成:簡單(Simple)╱精細;質(Quality)╱量;想法(Vision)╱做法;個別(Individual)╱比較;變化(Delta)╱現狀。每個元素都有其對應的另一端,換言之,SQVID就好比一台等化器,讓大家在面對問題時可以拿來自問,嘗試將問題調整到各元素的兩端,強迫腦袋去想像各式各樣的可能,刺激我們去思考和分析想要表達的內容,從而確定圖像的用意,選出合適的圖像呈現給別人,達致有效順暢的溝通過程。

本書結尾,羅姆以一張瑞士軍刀圖將全書概念串連起來,簡而精地總結出視覺化思考的運作技巧。這張圖正好告訴我們,在視覺流程與思考工具彼此配合下,視覺化思考的能力就有如一把瑞士軍刀,備有各式刀具應付各種疑難雜症,讓我們在面對任何複雜問題時,都能夠迎刃而解。

卡爾




人生路漫,放手讓孩子走自己的路

澳門日報  2014-05-18
閱讀時間  By 紫鳶

《會做飯的孩子走到哪裡都能活下去》
作者:安武信吾、安武千惠、安武花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43


近年,“港孩”一詞頗為流行。所謂“港孩”,泛指自理能力低、嬌生慣養、抗逆力低的香港小孩。他們從小備受關注、呵護,是真正的“小祖宗”,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他們依賴別人,喜歡物質享受、攀比、不會自理生活。

其實“港孩”現象並非香港獨有,現今社會,父母都想望子成龍,不想孩子輸在起跑線,因此孩子們都需要接受五花八門的補習,目標是為了報讀名校。為了給予孩子更優質的生活,父母日以繼夜地工作,根本沒空照顧孩子,於是給他們請了二十四小時保姆。父母覺得孩子的成績比一切重要,因此將盛飯、換衣服、綁鞋帶等小事都交由保姆代理。因為工作而忽略了孩子,父母對於孩子的各種要求也一併答應,美其名曰:補償!

二○一○年相關報道指出,香港某小學區,逾八成受訪學生不會綁鞋帶、不會剪指甲、不會自行食用有骨食物。這樣的報道實在令人擔心,當沒有父母金錢的支持、長輩的無微關懷、保姆的全能照顧,孩子還能夠生存嗎?能生存多久?與其說這是“港孩”天生的不足,倒不如說是“怪獸家長”的疏忽教導!

正如《會做飯的孩子走到哪裡都能活下去》一書中談到:父母比孩子先來到這個世界,同樣也會比孩子先離開這個世界,孩子總有一天要獨立生活。如果孩子一生都在父母的護航下成長,當這樣的護航消失時,他憑甚麼和人競爭?又有什麼本領生活下去?人的一生不可能是平平順順的,總有高低起伏、吃虧撞板的時候,筆者總認為,寧願小時候多些跌跌撞撞,磨練鬥志,當人年紀越大,每摔一跤,再重新站起來的力氣就越大。

因此,父母的作用不是為孩子掃清成長路上的所有障礙,而是應該在一旁好好扶助他們成長,適時充當好友和導師的身份,引導他們走正確的路。在生活中,筆者很欣賞一位母親——張柏芝,她遇上兒子摔倒大哭,並不急於安慰他,而是要兒子看清楚前面的道路,問他為甚麼會摔倒,並要他重新走一遍。如此,孩子才知道怎樣避免再次摔倒。

書中提到:“不發言,不幫忙,教孩子做事情時,最重要的是盡量讓孩子獨立思考和體會,自己把事情做完!”本書是由一個日本家庭成員一起完成的,有不幸患有癌症母親的心酸日記,有父親的堅毅不捨,還有女兒的稚言稚語,令人感動。母親千惠擔心自己將不久人世,想留下一些東西給阿花,這時候也許大部分人覺得,留下一筆讓女兒不愁吃穿的遺產就可以了,然而,千惠覺得不如教阿花做飯,讓她走到哪裡都餓不到自己。於是,千惠在阿花五歲時便開始教她做菜,雖然只是一些簡單工夫,但看到那稚嫩的小手裡握著明晃晃的刀時,還是膽顫心驚。而當看到阿花給自己寫的信時,千惠熱淚盈眶,誰能想到一個五歲小孩如此懂事,如此愛惜自己與家人!


孩子們總有一天會羽翼豐滿,需要展翅高飛,做父母的不能因為擔心他們碰到危險而築起一個金鳥籠。只有孩子還是雛鳥時,讓他們多鍛煉生存技能,直至長大後,才能翱翔天際!



2014年5月13日 星期二

給孩子快樂童年

明報 教得樂 2014-05-13
整理:古晨燕 圖:相關機構提供

本書作者王思澄曾任職周刊親子版記者,相信「玩,是所有孩子與生俱來的權利」,有一回她打算周日帶子女去鹽田仔玩一天、吃一頓自製的竹筒飯,怎料兒子說:「明日我要考中、英文……可知道我的同學都在家溫書嗎?」殺她一個措手不及。最終一家人還是吃上了竹筒飯,她如何「說服」用功的哥哥?

  王思澄寫道: 「食物金字塔的理論,這年代的孩子從幼稚園起便認識,但也得靠爸媽製造實踐的機會。」全書記錄了她和丈夫身體力行,陪子女同行快樂童年的趣事。讓子女增長見聞不一定要花很多錢,也不一定要到海外,夫婦倆常帶子女上山下海發掘香港的樂趣,除了煮竹筒飯,還睡過大澳的棚屋、躺過山頂草坪;在農田學做蒜頭燈、到工廠大廈學天然紮染等,寓教於樂。書中列出了每項活動的地點及或網址,供家長參考。

  書名: 阿仔阿囡go go go
  作者:王思澄
  出版:三聯書店
  售價: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