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0日 星期三

自製「媽媽牌」髮飾

明報  2014-07-30

很多媽媽都喜歡將家中的小女孩打扮得漂漂亮亮,甚至當囡囡的私人理髮師,編辮子、配髮飾,全部一手包辦。可是購買一個小小髮夾動輒花費數十元,作為精明媽媽,不妨善用家中物資,動動腦筋動動手,為愛女製作獨一無二的「媽媽牌」髮飾,環保又溫馨。  

文:顏燕雯  圖:胡景禧
小模特兒:祉攸、祉君  示範:Vanni@VANNi & Accessories for kids

不論是3 歲或是30 歲,只要妳是女生,或許都擁有過一兩件甚至十數件髮飾。有媽媽選擇向環保出發,把舊東西循環再用,變成囡囡的新髮夾;而且製作過程並不複雜,最適合忙碌又想親自為女兒做點小手工的潮媽。

網上飾物店創辦人、育有一名女兒的VanniChow(圓圖)表示,家中沒用的電話繩、斷了的頸鏈,甚至女兒不合穿的衣服配件如鈕扣和蕾絲,都可以成為髮飾主角。家長只需到深水埗批發店或上購物網,購買一些不同大小和款式的髮夾,如彈弓夾、鴨嘴夾等,便可輕鬆地製作自己喜歡的髮飾。這次她將由淺入深示範製作3 款可愛髮夾。

自家設計女孩們有媽媽擔當自家髮夾設計師,是多幸福的事呢!

工具篇鉗子、強力膠、熱熔膠槍、剪刀、針線

入門篇材料:雪糕形鏈墜絲帶鴨嘴夾

1 用火機輕燒絲帶剪口,以防「紕口」;再以強力膠將絲帶包在鴨嘴夾的外圍

2 用鉗子拆去鏈墜的扣子

3 用熱熔膠槍把膠水填滿雪糕的背面,黏在夾子上即成

完成

進階篇

材料:電話繩吊飾(只取用蛋糕和叉子裝飾)、絲帶、從衣服取出的小花形蕾絲布、鴨嘴夾

1 重複入門篇「1」的步驟,然後用鉗子取出電話繩中需要的配件

2 用強力膠把蛋糕和叉子貼在蕾絲布上

3 把整塊蕾絲貼在夾子上即成

完成

變化篇

材料:粗幼絲帶各一鈕扣鴨嘴夾

1 用火機輕燒絲帶剪口後,將粗絲帶捲成圈狀

2 用一小撮幼絲帶繫於中央,再以針縫好,變成蝴蝶結

3 用繡花線把鈕扣縫在蝴蝶結中央

4 用強力膠把幼絲帶包在夾子外圍,貼上蝴蝶結即成


完成



2014年7月15日 星期二

動物精 迷倒小讀者

明報 教得樂  2014-07-15

看見厚厚的書,若不合口味,有人會耍手擰頭,但若合口味,有人視之如寶,為能親近作者而興奮莫名。元朗光明學校去年購入80 本奇幻小說《修煉1:動物精的秘密》,鼓勵六年級學生閱讀,並「滲透式」應用於中文科。早前,學校邀得作者陳郁如舉辦講座,看過小說的六年級生樂不可言,反應熱烈,並帶同書籍出席,化身小粉絲要求作者簽名、合照。

  作者親臨演講  小粉絲「開心跳起」

  講座開始前,只見進場的小六生,手上大多拿着《修煉1:動物精的秘密》,有的帶齊3 冊。陳郁如向沒看過該書的五年級生,介紹書中出現的中國神獸及其創作歷程(詳見p.6)。講座完結後,更徇眾要求,臨時舉辦了一場簽名會,學生大排長龍,得到簽名後,有的深深鞠躬,難掩興奮之情。

  校方原只安排未看過《修煉》系列的五年級生參加,盼提升他們來年閱讀該書的興趣,卻令一眾六年級生失望,學生周浩賢形容與同學得知消息後即報以噓聲。後來,校方改變初衷,周浩賢更獲挑選成為司儀之一,興奮得不得了, 「很少機會看到這麼好看的書,同時可以接觸到作者本人」。他曾把書本借給朋友,怎料,有一頁被撕破,所以他特地買來另一套珍藏,於當天帶來讓作者陳郁如簽名。分享會另一司儀梁可怡知道作者會來校後,「開心得跳起」,更因過於興奮,跳起時不小心撞到椅子。

  閱讀試驗計劃提升寫作興趣該校中文科老師郭思茵表示,兩年前學校開始試驗提升學生閱讀興趣的計劃,向當年的五年級生推薦閱讀《張曼娟成語學堂:完美特務》,並購入約100 本,讓學生輪流閱讀。該書講述孩子進入電子遊戲世界,需與好友同心協力,才能闖關成功,重返真實世界。故事以不同成語劃分章節,附有成語典故出處、解釋、相似及相反成語。

  她指出,書中角色有許多「掙扎位」,包括繼續任務、放棄朋友與否,正配合五年級中文寫作的主線——心理描寫和動作描寫。整個學期中,老師安排兩次故事續寫,讓學生發揮創意,設計結局。

  由於書本與「打機」有關,對學生來說有趣,亦較易代入角色,反應踴躍。郭思茵說,雖然學生中文未必有大躍進,但老師發現學生的寫作興趣有所提升, 「字數比以往多,並非不停抄、抄、抄就算,而是加進自己的想法」。

  由於成效不錯,學生升上六年級後,老師決定再選書推薦。郭思茵表示,推薦《修煉》系列的原因之一,是該書加入了中國歷史、文化背景元素。

  她表示,不少學生覺得歷史可怕、中國文化沉悶,該書雖是奇幻小說,卻加插歷史元素,如宋真宗兒子趙禔是當中一角, 「在歷史文獻中,他很早便去世,不過她(作者陳郁如)將他的身分放在書內。

  學生會覺得有趣,能吸引他們知多點(中國歷史、文化)」。而且,故事背後傳遞不少正面信息,郭思茵舉例,在故事裏,趙禔是一個悲劇人物,遭人逼害後,化身為墨魚精報復,最後消失於空氣中,「這頗峰迴路轉,也能啟發孩子的同理心」。

  8 厘米厚書擋不住狂熱

  《修煉》系列共約36 萬字,三冊疊起來足足8 厘米厚,但該校大部分學生都不抗拒,甚至瘋狂愛上。郭思茵稱「書本的厚度、文字的數量其實不影響他(學生)看這本書,問題在於這本書有多吸引,怎樣帶動他們閱讀」。去年,校方推薦書本予學生前,曾邀請書商到校舉辦簡介會,周浩賢於問答環節答對問題,獲得《修煉I 動物精的祕密》,同學不斷向他借閱,結果,學校還未分發書本,該班許多學生已閱畢。看過第一冊後,40 多名學生藉到台灣交流的機會,往當地書店大舉購入第二、三冊。當時身處現場的小六生溫曉語形容,同學得知書本的擺放位置後,便一湧而上,書店貨倉庫存也不足以應付,學生於是預訂,待店方郵寄來港。

  另一邊廂,沒參加交流團的周浩賢看過第一冊後也十分心癢,想盡快看第二冊,他趁空堂從課室的圖書角借閱。後來,有同學告訴他屏山圖書館有第二、三冊,他放學後立刻跑去借閱。回到家裏,就讀一年級的弟弟被書封吸引,他便借出第一冊予弟弟,兩、三小時過去,家裏出奇地安靜,他這才發現弟弟也沉迷在書中,可見該書有多吸引。

  年紀相若有共鳴跟主角「修煉」郭思茵表示,當時該書在香港還沒流行,對孩子來說有新鮮感,當周浩賢看過後,其他學生感到好奇,便爭相問他借閱,形成一種風氣。而該書講述一名12 歲女孩艾美的遭遇與經歷,對孩子來說較貼身,容易投入及產生共鳴感。梁可怡表示,書中主角艾美年紀與她相若,她曾不自覺地跟她「修煉」,盤腿而坐,鼻吸口呼,母親看到忍不住問她「你在做什麼」,她如夢初醒地反問「我在做什麼」。像個小大人的她更指母親太沉迷玩手機、看電視,為助媽媽「慢慢脫離手機的魔掌」,鼓勵母親與她一起看《修煉》。剛開始時,母親有點不情願,但愈看愈沉迷,看到精彩處竟主動着女兒關電視看書,更曾為了「把剩下的十多頁看完」而錯過接可怡放學的時間。

  狼精狗精比《西遊記》新鮮不少學校會選擇經典名著推薦予學生,郭思茵表示, 「《西遊記》很好,但真的太遠古,(學生的)疏離感很大,不夠貼身」。可怡也認為,白骨精、蜘蛛精的故事都聽過,但《修煉》系列提到的狼精、狗精則沒聽過, 「很有趣,很搞笑」。不過,《西遊記》等名著的小擁戴者仍有不少,小六生彭永嘉便是其一,訪問當天,他更即席表演,滔滔不絕地念《西遊記》中出現過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看過西方奇幻故事如《哈利波特》的他較鍾情東方傳奇故事,因不認識西方歷史, 「(閱讀時)可能不太明白他們(書中)說什麼」。

  「滲透式」應用於中文課

  郭思茵(下圖中)與另外兩名中文老師鄧穎欣(下圖右)及陳詩雅(下圖左)均表示,推薦書本予學生最重要的目的是提升興趣,並沒特意把書本當成教科書或將內容與課程掛勾,應用於中文課上,或要求學生閱畢後填寫工作紙、分析人物性格或提交閱讀報告, 「不想他們覺得『看書就是為了學習』」, 所以, 老師採取「滲透式」,即當認為內容與課文相關時,會讓學生於課堂上閱讀相關章節,再討論、分析。例如,有課文講述愛護寵物,老師便於書中找出講述動物修煉成精原因的段落,原來,有些動物是因為受到人類的逼害,再加上虐畜新聞,讓孩子有較深感受,助他們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感受。又或把書本描寫陽明山景致的段落與課文所教的描寫部分比較。

  緊扣情節教描寫改善文章表達郭思茵表示,有些學生喜歡看書,但卻不喜歡學中文,認為要學修辭手法、段落大意等「很悶」,但其實閱讀與學中文息息相關,老師可藉閱讀引起孩子學語文的興趣。她舉例,除用課文教動態描寫的方法、讓學生做測驗外,她曾讓學生閱讀艾美坐飛機遇上亂流的章節,然後問學生: 「你能聯想當時的情況嗎?為何你能這麼投入」,再將之與其他動態描寫作比較,讓學生明白,原來可用短句形容急速、緊張的情景。小六生溫曉語說,若老師只用課文教中文,會覺得「很悶」,利用曾讀過、有興趣的書本教中文,有助加深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會覺得『我看過,我懂得回答問題』」。而這本書無形中也為學生帶來影響,鄧穎欣稱,學生在寫作時靈感、表達力大大提升,有人不斷要求加紙,直至她限制字數。

  故事簡介

  《修煉》系列分3 冊,主角以陳郁如的長女為原型,講述12 歲的混血女孩艾美暑假時到台灣的外婆家玩,認識了一群動物精,更發現自己似乎也有攪神奇力量,並慢慢揭開母親的真正身分。後來,為拯救被狼精捉走的母親,她來到神異界,遇到不同的神獸、經歷。

  文:葉玫莉 圖:葉玫莉、網上圖片

《修煉》系列受到光明學校的學生歡迎,老師甚至把書本與課程連結,師生的反應出乎陳郁如意料,並樂意為學生逐一簽名,回饋一眾小粉絲。在講座上,學生對她的創作歷程感到好奇,她告訴學生, 「創作的前提是閱讀,要有東西出來,先要有東西進去。」

  「創作的前提是閱讀」

  陳郁如原是藝術家,對於自己突然跑去寫小說的原因,她講了一個故事:有兩個商人到非洲了解當地銷售鞋子的市場。A 回來後表示,當地人不穿鞋, 「不用想了」;B 卻認為當地沒人穿鞋,「可以開發市場」,她創作奇幻小說原因便是後者。她平時會與女兒一起閱讀《哈利波特》、《魔法天書》(台譯《墨水心》)等奇幻小說,並發現奇幻類的長篇小說大多是翻譯自外國的英文小說,富中國特色的長篇奇幻小說少之又少,使她萌生創作的念頭。

  一開始,她便選定「動物修煉成精」作主線,因為她自小喜歡《白蛇傳》的故事,而且,在西方奇幻故事中,人會變成殭屍、吸血鬼或其他東西,但卻沒有動物修煉而擁有人性、人的形體這種元素。

  動物修煉千年時代背景有根據有學生問她創作時間、預備工作等,陳郁如表示, 「一直在閱讀,求知算是準備工作」。她解釋,由於動物需經過好幾百年的修煉才能成精,所以該書一定會涵蓋到歷史,而歷史、文物不能亂編,需有根有據。例如,某動物在1000 年前開始修煉,她需了解1000 年前的朝代,當動物在修煉300 年、成了人形後所身處的年代,她都要弄清楚。她也花了很多時間了解歷史, 「(書中關於)唐朝、宋朝的歷史,沒看過是寫不出來的」。而書中提及的玉蟬、越王八劍及不同神獸等,她都參考了不同書籍,如《唐詩三百首》、《拾遺記》、《山海經》。

  過往的閱讀也成為其創作的養分。她小時候便喜歡閱讀奇幻、推理、武俠類小說,每次考得好成績,她都會買書獎勵自己。對她而言,閱讀猶如吃蔬菜,雖與長高沒直接關係,但消化過後卻會成為身體內的養分,她在《修煉》系列便加入簡單推理元素。當創作遇到瓶頸位時,她會選擇閱讀,讓自己吸收更多養分,但不會讀奇幻類小說,避免構思受影響。

  曾修讀化學科不覺走「冤枉路」除閱讀外,過往知識的培養也成就了今天的陳郁如。她大學修讀化學,畢業後當上藝術家,現時卻成了作家。她表示,由於大學選科視乎分數高低,她當年的選擇不多,加上自己對數理、做實驗也有興趣,所以選了化學系。畢業後,她於美國紐約取得藝術碩士,後來一直從事油畫創作。有人為她沒早點讀藝術感到可惜、浪費,但她不以為然,認為過去的閱讀、知識的培養是成就她及未來的一部分。例如,她認為奇幻小說即使內容多吸引、多新鮮,也需有完整、緊密的架構及前後呼應,而理科的邏輯、分析能力便在她創作時大派用場。

  培養小讀者看長篇小說

  開始創作時,陳郁如並沒出版的打算,而是先於網絡上發表自己的作品,後來得到不少好評與建議,修改後才出版。不過,她表示不是每個意見也接受,會先想一想,如有人表示自己的孩子是男生,如果作品主角是女生,他便不會看, 「我要不要把艾美殺掉,換上一個叫Mike 的人呢?」出版社認為字數太多,書太厚,或嚇怕孩子,建議把每本書再分拆成3 冊,但也被她拒絕了。陳郁如說,孩子並非沒能力看厚書,如《哈利波特》等也有孩子看, 「只是大人把他限制了。即使真的沒有(能力),可否培養出來呢?」她表示,長篇小說會慢慢營造過程, 「不是一下子告訴他(孩子)結局,可以慢慢體會,是不一樣的感受」。學生好奇她的新作,陳郁如表示,現正創作《修煉》系列的前傳,並透露主角將換人,一眾小讀者引頸以待。

  Profile 陳郁如

  於台灣大學修讀化學系,後於美國紐約取得藝術碩士,主要從事油畫創作,作品曾於台灣獲得多個獎項,並多次舉辦個展與聯展。與美籍丈夫育有兩名分別8 歲及14 歲的女兒。《修煉》是她首部長篇奇幻小說。







  

2014年7月1日 星期二

勿以善小而不為

明報 教得樂  2014-07-01

大家喜歡吃藍莓嗎?有沒有想過平凡的一天,一個平凡女孩的一個平凡舉動,竟然可以改變世界?難道女孩有特異功能?還是藍莓有什麼魔法?

非也!那女孩只是普通的孩子,但她偷偷送了美味多汁的藍莓給鄰居太太後,鄰居太太非常高興,但她不知誰是善心人,於是用藍莓烤了鬆餅,分別送給5 個有可能送藍莓給她的朋友。那5 個朋友無故收到美味的鬆餅後,心情變得特別好,又各自對5 個友人表示友善和關懷。然後那25 人也各對5 個朋友伸出援手……如此發展下去,好人好事快速以倍數激增:有人在機場幫陌生女士提沉重的行李,有人向露宿者分享食物與友情,有人拾金不昧……

平凡善舉的連鎖反應

平凡女孩的一個善舉,竟然引起連鎖反應,使眾多人受惠,令世界變得美好。而種種的美善經過循環之後,女孩也意想不到地成為了其中一個受益者。

千萬別小看貌似尋常的小事,它也能起關鍵作用。試想像剛剛相反的情節:有一個人做了一件小小的壞事,令另一個人感到憤怒或沮喪,那人可能會對他認識的5 個人發脾氣,而這5 個人又各自將負面的情緒傳給5 個人,然後那25 人也各對5 個朋友態度惡劣……這樣發展下去的話,我們的世界將變成怎樣的局面呢?你希望哪一個故事會發生在我們的社會呢,有哪些小小的善舉,是你能力所及的?有哪些小小的惡行,是你可以避免或制止的?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千萬別輕視繪本故事對小讀者的正面影響,他們若吸收了故事信息,又付諸行動的話,真的有可能擁有改變世界的強大力量


書名:Ordinary Mary's extraordinary deed
作者:Emily Pearson
插圖:Fumi Kosaka
出版:Gibbs-Smith

文、圖:Lisa Tam Lisa Tam,曾任職國際學校圖書館老師18 年,致力推動學生英文閱讀及資訊素養,已出版雙語作品《打氣英文Cheer up》、《希臘史詩與神話》及《十大莎士比亞戲劇故事》,新作《親子英語閱讀IV——故事的魔法》



如果媽咪被捉咗……

明報  教得樂  2014-07-01

媽: 「如果媽咪被Gruffalo(卡通片裏面的怪獸)捉咗入森林,點算好?」熙熙: 「我會煮飯請Gruffalo 食,因為Gruffalo 食飽飯就唔會食媽咪啦,而且媽咪話要食咗飯先可以食餸!」

以上是太太跟熙熙的對話。我甚為讚歎熙熙的創意,但最開心還是他嘗試以智慧去解決問題,而不是馬上想到要以暴力直接消除阻礙,例如去打低,甚或打「死」Gruffalo 再救媽咪,或去找警察拉Gruffalo 之後救媽咪等直接方法。

Gruffalo 捉媽咪是因為肚餓,有何不妥?解決辦法是否一定要把牠消滅?讓Gruffalo 吃飽,牠自然會放媽咪了,互相包容大家的生活模式,不一定每事都要你死我活。我要求孩子有自己的立場,但同時要學會包容別人,包括別人的言行,甚至錯處,若然不認同別人的所作所為,那就以自身的言行或論點去把對方說服吧,以智慧去解決問題,總比動輒以各種暴力處理為佳,雙贏的辦法總是有的,只是在於各方有否盡力去尋找。

聚焦利益不以立場為先

曾讀過一本有關談判技巧的名著,名為Getting to Yes: Negotiating Agreement without Giving In,此書介紹5 點「原則性談判」(Principled Negotiation)技巧,非常有用,其中一項是「聚焦於共同利益,而非立場」(Focus on interests, not positions)。在今天社會上各種對立裏,若各方能以大眾利益為先,各自立場為後,不再因你是左所以不能右,或你是泛民所以不能建制,或建制就不能代表民意,或你去衝擊就不能理性等,因為立場不同就要互相對抗,非要一方勝利為止,你的立場或支持你的一方縱是勝出,社會代價又是多少?大眾利益是否因你的立場勝出而有所增加?

離開立場之爭理性談判

7 1 日是每年一度的特別日子,我們對社會有不同的期望,我們都希望明天會更好,希望孩子能於一個既安全,又自由,且充滿發展機遇的城市生活,不過這些年很多人不敢期望未來,不敢做夢,認為一切的努力最後都是徒勞無功。有人歸納為制度的不公,亦有人批評為政策的失當,因此必須要推倒制度或政策才能有轉機,而一切的衝突就由此開始。這不期然讓我想到雙方的對峙是否變成了純立場之對峙?各方領袖可否退一步思考如何運用政治智慧去帶領支持者離開純立場之爭,以理性談判代替一切暴力衝擊?

文、圖:趙公梃(www.facebook.com/octopusparents

八爪魚家長──趙公梃、梁永樂忙到八隻爪都不夠用,但用盡時間、想盡辦法給孩子快樂的童年,長大做好人。兩人希望有一天八爪魚家長打敗怪獸家長,令香港孩子的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