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4日 星期二

孩子是媽媽的照妖鏡



2016-05-24  明報 - 教得樂

「我們說好幾點完結的?」「四點。」「我們在電話裏說好,你會和同學回來練習明天劇場表演,練到四時便完,對不?」十歲二女兒點頭。

「我見天氣好,你們練完在草地玩得開心,到五時去踏單車,我打了兩次電話你沒接,足足過了整個小時才回來。」「我看過電話,沒有人打過來。」我跟丈夫對望了一眼,忍不發怒: 「我以為你們只在區內繞個圈,沒想到會踏去這麼遠,你應該問准才出發,這個很重要的!」「重點是我們會擔心你的。」我一輪嘴之後,丈夫平心靜氣地說。

「已經不是第一次,我們說好了的,你轉過頭就說忘掉,這樣子不行啊。」我感到火焰正在喉嚨部分上升。

Nej,不行啊!」小女兒將最喜愛的黑橄欖叉入口,一邊鸚鵡學舌。

我們一家五口繼續吃飯,大女兒由始至終沒出聲,靜靜吃完晚餐,起來邊收拾自己的餐具邊說: Tack for maten! 」(按:瑞典人文化習慣,無論在家或到別人家作客,用膳後自行收拾餐具,並向煮飯的人說句多謝食物!大人細路照講,對象就算是母親或親戚也會說感謝。這個傳統十分美麗,提醒大人小朋友,桌上提供的食物不是理所當然的。)二女兒平日說話多多,今回知道自己不是,媽媽語氣不佳,於是快快吃完速速說謝謝食物便離桌。丈夫一臉倦容,輕輕皺眉。我心裏不好受,他最近工作繁重,下班回家也不能放鬆,要面對這種不和洽氣氛。我一肚子的氣,同時感到慚愧,問丈夫: 「是否我說得不夠清楚?我在電話中語氣很和善的,為什麼她常常左耳入右耳出?現在才十歲,過幾年怎辦?」丈夫再一次聽我連珠炮發,耳朵一定受罪,他平和地說: 「讓我跟她談談。」丈夫是家中小兒子,我是家裏大家姐,據說是上乘的夫妻組合。他在瑞典鄉間長大,童年時代跟我一樣,天天跟鄰居孩子通處跑四圍玩。唯一不同處是,我每天要幫媽媽做好家務,去街市買菜、洗碗洗衫挽水,做完才可去玩。

丈夫從小所得到的自由和選擇比我多,許多我以為應分的,在他的世界從來沒存在過。中國人傳統認為孩子應遵從父母,不許駁嘴什麼的,在他眼中有點奇怪。瑞典人的家教和學校教育培養孩子自行判斷正義和公平,爸爸媽媽不一定是對的。言行一致、道理通明,跟孩子解釋,他們才會真心認同,是絕對逼不來、罵不成的。

死執不放的承諾

我自小被委派的責任感,令我為人母後也潛意識地應用在女兒們身上,覺得沒做好要做的東西就跑去玩,就是不對。我認為忘記了承諾,就是不尊重。

對於這些所謂規矩我有時死執不放,連自己吃飯都沒心情,真是何苦呢?她既不是敵軍,又不是老細,而是我的親生女兒,玩到樂極忘形過晒鐘,難道我自己小時無試過嗎?阿媽你使唔使咁勞氣咁惡呢?

天下討論養育孩子的文章如恒河沙數,我們這一輩父母個個大學畢業又如何?沒有人進過一所名為「如何教導兒女」的學校。我自己當了母親三回,經驗和故事日日累積,也不自覺在這方面有所大躍進。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性格有別喜惡不同,表達與接受的方式都不同,三歲到八十話唔聽就唔聽。我打趣跟丈夫說: 「人的本性是麻煩的,我們根本都不聽別人支笛。」

阿媽唔等於大晒

「為什麼一定要聽?」丈夫答。簡直一矢中的,係阿媽唔等於大晒!枕邊人才是我的真正良師。

二女兒口直心快,性格最像我。十歲年紀似大未大,瑞典學校培育加爸爸遺傳因子,比我更能堅持己見。然而道理說得通的話,她會很快應變自如,這個我自知不及。面對我的骨肉,有時感覺如對一面照妖鏡,像看見一個複製的自己,將性情長短處隨時立體聲真人直播眼前。但願隨她日漸年長,我的做人智慧也會略有加幅。

移居瑞典十多年的原裝香港人,三女之母,每天做飯之餘亦寫字貼相。著有《幸福在最北》、《親愛的給幸福加口甜》。wordwordword.wordpress.comjauyau@gmail.com

文:周游

2016年5月23日 星期一

發高燒的迷思



2016-05-23 | 明報

「我本來是不想來急症室的。這裏的人太多,等候時間又太長,沒需要我才不來呢。我只是擔心孩子燒得太高,會燒壞了腦袋,所以無可奈何才帶他來看急診的!」

  剛過去的那個冬季,我最常聽到的一段振振有詞的自白,算得上是這段出自不少家長之口的責難,以至我的耳朵在承受這句豪言壯語時,頭顱卻被那一張張既委屈又怨憤的面孔壓迫得抬不起來。在當今這個有理也說不清的社會,閉嘴似乎暫時是最理智的選擇。我相信時間有助看清迷霧背後的真相,人們他朝或會明白一時的理直氣壯竟然是脆弱得不堪一擊。

  發高燒會燒壞腦謬誤

  「發高燒會燒壞腦袋」是很多缺乏醫學常識人士的認知結果,其實只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的謬誤。這句概括性的結論只說對了極小的一部分,在大部分的情下並不能反映真實的情

  首先,兒童的新陳代謝(Metabolism)比成年人高,所以兒童在發燒的時候,無論是由什麼原因導致的,體溫一般都比患上相同疾病的成年人高。因此在成年人身上較為罕見的39 度、40 度,對小童而言卻極為平常。而且,體溫跟病情的嚴重程度不是直接掛的。發燒40 度並不表示比39 度嚴重,40 度也並不比39 度更容易燒壞腦袋。病情嚴重與否,由病因、身體的整體狀和有否出現併發症等因素決定。

  腦膜炎腦炎才致腦部受損

  不少人都混淆了一些重要的醫學概念。發燒(Fever)只是一種病徵(Symptom),而不是病因(Aetiology)本身。導致發燒的原因多若天上繁星,常見的病因包括各種細菌感染(Infection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nue disease 、各類癌症(Malignancy 和藥物過敏(Drug allergy)等,尤以細菌感染最為普遍。各類細菌感染均可引致發燒,而大部分是由可自行痊癒的病毒(Virus 感染引起, 只有腦膜炎(Meningitis)和腦炎(Encephalitis)等極少數的傳染病才會導致腦部受損,造成所謂「發高燒會燒壞腦袋」的錯覺。但腦膜炎和腦炎的發病率並不高,相對於冬季大部分由流感引起的發燒個案,腦膜炎和腦炎的病例數目可謂相形見絀。再者,如果一旦不幸染上腦膜炎或腦炎,腦部受損的機會就已經大增,跟體溫的高低沒有直接關係。

  希望各位家長對發燒有了基本的認識後,日後遇到孩子們發燒就不再需要惶恐,也不必把他們帶往自己口中最不想到的急症室。

文:鍾浩然
  急症科專科醫生,飛行服務隊飛行醫官,自小喜愛舞文弄墨,凡事愛尋根究柢


2016年5月3日 星期二

為什麼這麼兇?



2016-05-03 明報 - 教得樂

當父母被小孩逼到無路可退時,發了脾氣,沒什麼好討論。始終,不少人認為,父母的脾氣,可讓孩子知道界線在哪裏。

某天,我一個人走進漢堡店,準備帶一個鱈魚堡回家給弟弟。這是來自加拿大的漢堡店,五年前我們剛來香港時,有一天誤闖進去,看到牌子上的價格,還誤會店子標的是台幣,單一個漢堡要50 港元。它不是餐廳,只是速食店。但是我只能說,真的好吃。

女兒玩茄醬母親厭惡責罵

等候外帶的當下,我隨意看坐在旁邊的小女生,五歲左右,手上正拿番茄醬的罐子,坐在對面的媽媽正在罵她。這個媽媽罵人的聲音不大,但是,臉上的表情和態度充滿了厭惡——彷彿她面對的,不是小孩玩番茄醬這等小事,而是結髮多年的另一半有外遇似的。

當媽媽罵人的瞬間,我將眼光從小女孩身上移開,開始尋找——找什麼?經驗告訴我,通常這樣的媽媽,身邊還有更小的孩子。我在心裏嘆了一口氣,桌子的旁邊,就有一台背對我的娃娃車,果然還有一個更小的孩子。

父母的耐心被磨光了,就拿小孩來出氣。這樣的父母我們常見,他們不到罪大惡極,但我只想提醒——面對孩子,什麼事情都要好好說,沒有必要這麼兇。

媽媽罵完人,轉頭去照顧更小的孩子。我再多看小女孩兩眼——她放下番茄醬,轉身看人來人往的櫃,眼神裏滿是落寞。她只是無心做了一件父母不喜歡的事,就被這樣無情地對待。

發脾氣與否只反映修養

每一件事都有前因後果。前面種下了什麼因,後面就會結出什麼果,一點怨不得別人。為什麼有些親子關係最後只剩下疏離,都是其來自有因的。

發脾氣,有讓孩子知道界線在哪裏的功能嗎?其實沒有。它只是父母修養好不好的指標。不發脾氣、好好說,孩子一樣知道界線在哪。

文:汪培珽

旅港台灣親子博客紅人,著作銷量合共達40 萬,育有兩名兒女


幼稚園裏的大世界


2016-05-03明報 - 教得樂

「我以前愛里安,現在不愛了。」「那麼你現在愛誰呀?」我忍不笑地問。

「我現在愛菲臘。」四歲小女兒笑意盈盈地答。

「愛一個人的時候會做什麼的?」「會擁抱,會親吻,會一起玩耍。」「你和菲臘一起玩什麼呀?」「我們玩媽媽爸爸和孩子。」里安和菲臘都是小女兒的幼稚園同學仔,幼稚園就在我們家附近,兩層高老式大木屋一直空置,四年前區政府大事修葺和裝修,在園裏建了沙池、木滑梯和鞦韆,在大草地上築起了一條蜿蜒的小木橋,一直通到盡處小樹叢。小丘上有大樹遮蔭,夏天時孩子坐在草地上吃茶點。鞦韆旁的小斜坡下面是大孩子們的秘密花園,那兒的大鐵絲網另一邊是貨車試驗廠房,空地上放置的大車輪和大鐵架,在孩子們眼中都好神奇。

小女兒說里安最喜歡玩恐龍,他是班上年紀最大的一個,今年足五歲。亦長得肥大肉厚,跟他爸爸一模樣。某天帶女兒上學,幾個同學仔正坐在大搖籃中齊齊盪鞦韆,里安遠遠一見到女兒就大呼其名,逗得我大笑,女兒說: 「他常常這樣的。」菲臘是獨子,性格較靜,一頭金髮大眼睛遺傳自波蘭籍的美麗媽媽。有時放學見到一輛速遞公司的重型大貨車停在門外,穿著制服來接孩子的一對年輕夫妻就是菲臘的父母。最近他媽媽用半流利的瑞典文問我:「你們通常什麼時候去泳池的?自從那次跟你們碰上,菲臘常常掛在口邊。」「Ella 也是啊!」我答。

前幾天下午老師來電:「Ella 今天給人欺負。」老師語氣有點凝重:「有個同學把她的褲子拉下來,她很不開心。我們已跟她和所有孩子談過,說清楚我們不可以這樣對待朋友仔的。Ella 現在沒事了,繼續在玩耍,她可能今晚會提起或什麼的,所以我們想你們事先知道。」「我唔受你玩」測試小權力一群四五歲小朋友一起玩,會有「我唔受你玩」之類的情。孩子們在測試自己的權力,也在模仿大人要主意。上周見家長時我和老師談起,她們的做法是:嘗試把被冷落的那個孩子帶開,讓她╱他跟另一個小朋友玩。這家幼稚園沒升班制,亦沒按年齡分班,一班十多個孩子由一至五歲不等,連老師都一直是那三位。這做法令孩子更有安全感,「大孩子」也有機會學習照顧「小孩子」。

女兒兩歲前開學,兩年來都跟同一群小孩子同班,一齊玩一齊食飯,老師學生之間感情十分融洽。這次拉褲子動作從未發生過,所以老師份外小心處理。接女兒回家途中我問:「今天好玩嗎?」她答:「我不記得了。」平日總會說「好好玩」的。傍晚我和她在浴缸裏玩水時再問:「今天在幼稚園是否有不開心的事?」她點頭。我們繼續一邊玩魚仔,她一邊告訴媽媽: 「是里安拉我褲子,我不知道為什麼他那樣做,我不想啊,不可以這樣對朋友仔的啊,老師說,其他小朋友見到也一定要跟老師說。」「你有哭嗎?」她點頭: 「里安也不開心。」想是老師一臉正經地跟大伙兒說話。

「現在好了嗎?」她點頭。

那就好了,於是我們繼續唱歌玩魚仔,當夜她也睡得很熟。

老師正經教訓不開名追究

第二天大大陽光到訪,我寫短訊給老師: Ella 沒事,我們打算趁好天去圖書館玩玩,今天放假!」老師回訊:「真寫意,後天見。」其實老師來電時沒有說明是哪個同學仔,我亦沒有問。女兒在圖書館抓起一本恐龍書,嚷要借: 「星期五玩具日我帶去幼稚園給里安看,他喜歡恐龍啊媽媽!」

文:周游

移居瑞典十多年的原裝香港人,三女之母,每天做飯之餘亦寫字貼相。著有《幸福在最北》、《親愛的給幸福加口甜》。wordwordword.wordpress.comjauyau@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