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4 明報 - 教得樂
「我們說好幾點完結的?」「四點。」「我們在電話裏說好,你會和同學回來練習明天劇場表演,練到四時便完,對不?」十歲二女兒點頭。
「我見天氣好,你們練完在草地玩得開心,到五時去踏單車,我打了兩次電話你沒接,足足過了整個小時才回來。」「我看過電話,沒有人打過來。」我跟丈夫對望了一眼,忍着不發怒: 「我以為你們只在區內繞個圈,沒想到會踏去這麼遠,你應該問准才出發,這個很重要的!」「重點是我們會擔心你的。」我一輪嘴之後,丈夫平心靜氣地說。
「已經不是第一次,我們說好了的,你轉過頭就說忘掉,這樣子不行啊。」我感到火焰正在喉嚨部分上升。
「Nej,不行啊!」小女兒將最喜愛的黑橄欖叉入口,一邊鸚鵡學舌。
我們一家五口繼續吃飯,大女兒由始至終沒出聲,靜靜吃完晚餐,起來邊收拾自己的餐具邊說:
「Tack for
maten! 」(按:瑞典人文化習慣,無論在家或到別人家作客,用膳後自行收拾餐具,並向煮飯的人說句多謝食物!大人細路照講,對象就算是母親或親戚也會說感謝。這個傳統十分美麗,提醒大人小朋友,桌上提供的食物不是理所當然的。)二女兒平日說話多多,今回知道自己不是,媽媽語氣不佳,於是快快吃完速速說謝謝食物便離桌。丈夫一臉倦容,輕輕皺眉。我心裏不好受,他最近工作繁重,下班回家也不能放鬆,要面對這種不和洽氣氛。我一肚子的氣,同時感到慚愧,問丈夫:
「是否我說得不夠清楚?我在電話中語氣很和善的,為什麼她常常左耳入右耳出?現在才十歲,過幾年怎辦?」丈夫再一次聽着我連珠炮發,耳朵一定受罪,他平和地說: 「讓我跟她談談。」丈夫是家中小兒子,我是家裏大家姐,據說是上乘的夫妻組合。他在瑞典鄉間長大,童年時代跟我一樣,天天跟鄰居孩子通處跑四圍玩。唯一不同處是,我每天要幫媽媽做好家務,去街市買菜、洗碗洗衫挽水,做完才可去玩。
丈夫從小所得到的自由和選擇比我多,許多我以為應分的,在他的世界從來沒存在過。中國人傳統認為孩子應遵從父母,不許駁嘴什麼的,在他眼中有點奇怪。瑞典人的家教和學校教育培養孩子自行判斷正義和公平,爸爸媽媽不一定是對的。言行一致、道理通明,跟孩子解釋,他們才會真心認同,是絕對逼不來、罵不成的。
死執不放的承諾
我自小被委派的責任感,令我為人母後也潛意識地應用在女兒們身上,覺得沒做好要做的東西就跑去玩,就是不對。我認為忘記了承諾,就是不尊重。
對於這些所謂規矩我有時死執不放,連自己吃飯都沒心情,真是何苦呢?她既不是敵軍,又不是老細,而是我的親生女兒,玩到樂極忘形過晒鐘,難道我自己小時無試過嗎?阿媽你使唔使咁勞氣咁惡呢?
天下討論養育孩子的文章如恒河沙數,我們這一輩父母個個大學畢業又如何?沒有人進過一所名為「如何教導兒女」的學校。我自己當了母親三回,經驗和故事日日累積,也不自覺在這方面有所大躍進。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性格有別喜惡不同,表達與接受的方式都不同,三歲到八十話唔聽就唔聽。我打趣跟丈夫說:
「人的本性是麻煩的,我們根本都不聽別人支笛。」
阿媽唔等於大晒
「為什麼一定要聽?」丈夫答。簡直一矢中的,係阿媽唔等於大晒!枕邊人才是我的真正良師。
二女兒口直心快,性格最像我。十歲年紀似大未大,瑞典學校培育加爸爸遺傳因子,比我更能堅持己見。然而道理說得通的話,她會很快應變自如,這個我自知不及。面對着我的骨肉,有時感覺如對着一面照妖鏡,像看見一個複製的自己,將性情長短處隨時立體聲真人直播眼前。但願隨她日漸年長,我的做人智慧也會略有加幅。
移居瑞典十多年的原裝香港人,三女之母,每天做飯之餘亦寫字貼相。著有《幸福在最北》、《親愛的給幸福加口甜》。wordwordword.wordpress.com、jauyau@gmail.com
文: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