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日 星期二

為什麼這麼兇?



2016-05-03 明報 - 教得樂

當父母被小孩逼到無路可退時,發了脾氣,沒什麼好討論。始終,不少人認為,父母的脾氣,可讓孩子知道界線在哪裏。

某天,我一個人走進漢堡店,準備帶一個鱈魚堡回家給弟弟。這是來自加拿大的漢堡店,五年前我們剛來香港時,有一天誤闖進去,看到牌子上的價格,還誤會店子標的是台幣,單一個漢堡要50 港元。它不是餐廳,只是速食店。但是我只能說,真的好吃。

女兒玩茄醬母親厭惡責罵

等候外帶的當下,我隨意看坐在旁邊的小女生,五歲左右,手上正拿番茄醬的罐子,坐在對面的媽媽正在罵她。這個媽媽罵人的聲音不大,但是,臉上的表情和態度充滿了厭惡——彷彿她面對的,不是小孩玩番茄醬這等小事,而是結髮多年的另一半有外遇似的。

當媽媽罵人的瞬間,我將眼光從小女孩身上移開,開始尋找——找什麼?經驗告訴我,通常這樣的媽媽,身邊還有更小的孩子。我在心裏嘆了一口氣,桌子的旁邊,就有一台背對我的娃娃車,果然還有一個更小的孩子。

父母的耐心被磨光了,就拿小孩來出氣。這樣的父母我們常見,他們不到罪大惡極,但我只想提醒——面對孩子,什麼事情都要好好說,沒有必要這麼兇。

媽媽罵完人,轉頭去照顧更小的孩子。我再多看小女孩兩眼——她放下番茄醬,轉身看人來人往的櫃,眼神裏滿是落寞。她只是無心做了一件父母不喜歡的事,就被這樣無情地對待。

發脾氣與否只反映修養

每一件事都有前因後果。前面種下了什麼因,後面就會結出什麼果,一點怨不得別人。為什麼有些親子關係最後只剩下疏離,都是其來自有因的。

發脾氣,有讓孩子知道界線在哪裏的功能嗎?其實沒有。它只是父母修養好不好的指標。不發脾氣、好好說,孩子一樣知道界線在哪。

文:汪培珽

旅港台灣親子博客紅人,著作銷量合共達40 萬,育有兩名兒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