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3日 星期二

孩子的大作



2017-05-23  明報 - 教得樂

執筆之日是母親節!先補祝天下母親日日安樂,一家大細食得得!原來世界各地的母親節日子都不同,香港人慶祝的五月第二個星期日是最普遍的,瑞典的母親節則落在五月最後一個星期日。瑞典人沒有像你們一樣熱烈慶祝,反而是商店會做宣傳,提醒子女們買禮物給媽媽表心意。

五月最後星期日是瑞典母親節有孩子在幼稚園的歲月,幾乎天天都像母親節,日日都有禮物收。小女兒隔天便帶回來塗鴉大作、手穿珠鏈、手織彩墊、各式紙品飛機小船、星星花朵。她現在懂得寫自己和媽媽爸爸的名字,會在作品上寫明送給媽媽、送給爸爸,加埋畫個心心,每次收到我都一樣咁

你會怎樣處理這些孩子送上的愛心禮物?全部都想保存又太多,要從中挑選部分保留的標準又是什麼?不如說說我們家三個女兒。她們前後各自在幼稚園及小學初段的手作仔,無論立體與平面、抽象畫抑或鬼畫符字條,帶回家送給媽媽的,我都先集齊一一放在書櫃上,通常一眼覺得「呀呢件掂」,會立即在底部或背面記錄低:女兒的小名、年齡、幼稚園組別名稱或小學年級、日期和所居地,有時會加添解畫或資料。

例如: Smu, 5ar KlumpeDunsen, 110518Gbg, Morsdag

你怎處理孩子送上的禮物?

到周末儲齊一小疊,再逐件看看篩選入箱名單。要揀靚作品太主觀了,我反而會留意大作中的趣味小節,例如火柴公仔開始有眼睛了,畫中有齊全家成員等等。保留這些得意作品,其他的就趁主人翁不在場,成一團掉入廢紙桶。留意這個步驟要十二分小心,必須確保屍滅。我試過幾次紙張撕得不夠碎,給原作者掉垃圾時發現殘骸,即時淚灑當場喊媽媽為何你丟掉我的畫啊啊啊啊?難道我說出真相話這幅無乜特別?孩子信心是其一,送給媽媽的好意遭粉碎才是最痛處。

細心挑選小心丟棄之後我會把出線的畫作一一存放入紙箱,立體手作仔存另一箱。如今家裏的儲物間內存了共三大紙皮箱,高高的用作搬屋放雜物的那種,裏面滿載三個女兒的真心真意。年末或夏天大掃除時搬出來翻翻看,每次都帶給我無盡微笑和暖意。如果不留低,或者只用相機甚至手機拍下保存電子版本,那種「某個午後我在翻箱睇信」的浪漫就了無痕

再問,為何要保存那麼多?我是想替女兒的成長做個概括記錄,單是幼稚園那幾年,孩子從蠟筆大圈圈的BB 畫法發展到手指靈活運用,用筆用色用較剪用膠紙無界限隨心合成創作,做阿媽的一直陪你走,一定好感動。再者,不用等到她們好大個女,單是在小學階段看回自己豆丁時期的畫符風格,女兒們自己也覺得好好笑。

這些都是媽媽珍藏的寶物睡房邊我的私人櫃面上沒有掛首飾,反而擺了一排「我最喜愛的女兒作品」:有原木切成的大心心上書「世上最好的媽媽」、有手縫牛仔布長頸鹿、有集齊我們一家五人的單線大公仔海報、有用彩色透明膠珠黏合成的盒子。我沒有半粒鑽石一枚名表,這些都是我珍藏的寶物,都是我的寶貝們送給媽媽的禮物。每晚臨睡關燈前看一看,任當天如何的累,心頭總會一熱。

移居瑞典十多年的原裝香港人,三女之母,每天做飯之餘亦寫字貼相。著有《幸福在最北》、《親愛的給幸福加口甜》。wordwordword.wordpress.comjauyau@gmail.com


每日30分鐘打好英語基本功



2017-05-23 明報 - 教得樂

雖然話香港重視兩文三語,但普遍家長最關心o,仍然係仔女o英文,難怪英語班、補習社開到成行成市。Mama 身邊有唔少朋友,BB 得六七個月大、坐都未坐穩時,已經抱佢去上英文playgroup;再大小小呢,就讀會話班、拼音班,每個月單係花學英文o學費都幾揦脷

Mama並非富貴人家出身,當然無佢咁豪,所以向來都係採取自家教學。例如兩個豆丁仲係BB 時,Mama 就鍾意播住英文兒歌,同佢邊唱邊跳舞,順便教歌詞生字;當佢大少少、牙牙學語時,Mama 每日都會撥少少時間做英語時段,用英文同佢傾偈、玩遊戲、講圖畫故事,一直維持到兩個細路入小學為止。

在家英語互動更勝playgroup 好多朋友都笑Mama 孤寒,唔肯投資仔女身上,但其實除慳錢,Mama 亦係想建立多親子關係。好彩Mama o苦心終於有人認同。

上星期巧遇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黃國成博士,佢話如果想小朋友學好英文,確係要趁佢未有母語包袱時就畀佢接觸,但與其一星期只去一兩次playgroup,倒不如父母每日都抽時間同佢用英語互動,效果肯定仲好。

咁每日抽幾多時間先夠呢?黃博士笑笑口話,最理想係有3 個鐘頭,但都知香港父母好忙,所以最低限度係30分鐘,只要呢30分鐘做得優質,就可以逐步提升幼兒o英語能力。點為之優質?

黃博士就鼓勵家長要做得全面,咪只係集中聽兒歌,皆因兒歌最大用處係用誘發小朋友o學習動機,以及練發音,但就唔能單靠兒歌學好英文,因為詞彙唔夠豐富,所以家長最好另外設計一專係學詞彙o遊戲同細路哥一齊玩,例如有口難言、抽字卡等等,令佢可以唔同渠道,認識多生字。

講開自家教學,Mama 忽然醒起有個朋友好鍾意視頻網站下載英文卡通片放部手機度,每逢小朋友無聊時就畀佢睇,咁又有冇幫助呢?

原來黃博士唔多贊成,一來細路仔唔適宜太早接觸電子產品,會好傷眼;二來電子產品影像太快,畀唔到幼兒想像空間。佢建議家長同仔女多睇英文圖書,睇時傾,順便訓練埋專注力。

黃博士又極力推介家長教小朋友念英詩,佢話好多人都畀「英詩」兩個字嚇親,查實有英詩好短、節奏感又好強,係好適合小朋友念o


2017年5月16日 星期二

橋樑書引路 探索自主閱讀



2017-05-16  明報 - 教得樂

要兒童由親子伴讀進入自主閱讀階段,好比寶寶的飲食發展,兩者也需要按部就班。嬰兒由喝奶到進食固體食物,需要以糊狀食物作過渡;小朋友由看繪本到閱讀兒童文學,則需要以橋樑書作銜接。一本好的橋樑書,能夠幫助孩子感受閱讀樂趣,嘗到精神食糧的好滋味!

文:沈雅詩
圖:曾憲宗

在學校、讀書會的積極推廣下,近年家長接觸到繪本的機會愈來愈多,但相比起來,橋樑書似乎較少人談論,家長對之亦感到陌生。有為書店企劃編輯黃國軒也觀察到這情,但他強調,橋樑書有其重要價值,家長不容忽視,「小朋友如何由看多圖少字的繪本,進而閱讀純文字的兒童文學呢?中間需要一道『橋』把兩者連繫起來,這種讀物就是橋樑書」。

6 12 歲小學生而設橋樑書以6 12 歲的小學生為主要閱讀對象,因此,在設計上,各方面都是迎合這班小讀者的需要。最明顯是圖畫比例,黃國軒指出: 「在繪本裏,圖畫比例幾乎佔整本書的四分之三至三分之二,但在橋樑書裏,圖畫比例會減至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另外,有些橋樑書的作者也刻意減少使用彩圖,甚至是使用黑白圖,目的是幫助小朋友把焦點集中在文字上。」說到字數,橋樑書全書介乎3000 9000 字,頁數則不多於100 頁。為使小朋友閱讀起來更有信心,黃國軒說,作者會盡量簡化句式,詞彙也是日常生活經常運用的, 「就是主題、故事情節,也是適切他們的成長需要,例如是關於人際關係、自主獨立的」。

想為初小的孩子選一本入門的橋樑書,黃國軒推介《我們和好吧!》,這是一本關於友誼的書。小熊貝魯和小蟲達達是一對要好的朋友,經常形影不離。然而,有一次,他們卻為一塊遺失了的拼圖而鬧翻,達達更留下貝魯,獨自去摘草莓,結果遭遇很多危險的事情。達達走了,貝魯開始擔心他,並反省自己不應為小事遷怒於朋友,於是四出找達達,想跟他和好如初。

「這本書的取材較為生活化,情節也很簡單,主要角色也只得兩個,而且字數不多,相信小一、小二生也可閱讀得來。至於此書在處理圖畫方面,用的是一頁彩色,一頁黑白,也是幫助小朋友易於從觀賞圖畫過渡至閱讀文字。」另一本他很喜歡的橋樑書是《蝌蚪運動會》,作者阿部夏丸喜歡以大自然作題材,而他著作的書,很多情節也發生在甜甜圈池塘裏。小丸正是甜甜圈池塘裏其中一隻小蝌蚪,剛出生不久,尾巴便被大螯蝦剪去一半,因此每次游泳比賽也是包尾。蝌蚪學校的同學為了幫助小丸,於是作了一個「出於好意」的決定,就是集體讓賽。但小丸並不想這樣,他只希望能和同學從相同的起點游起,即使輸也無妨。

「這本書蘊含多重意義,相信要小二以上才掌握到。代入小丸的角色,其實講解的是自我認同,小丸很能夠接納自己與別人不同;至於一班蝌蚪學校的同學,便表達了同理心,但原來拿得不好,我們出於善意的做法,反而會令人感到不開心。尤其近年多談融合教育,碰上殘疾的同學,我們是否任何事都要讓賽呢?原來有些時候,也得要顧及殘疾小朋友的感受。」在香港找到的橋樑書,主要來自台灣的出版社,問黃國軒可有什麼選書貼士送給家長?他笑言,唯一的貼士就是請家長先看一遍, 「家長閱讀過,便知道那本書的定位是什麼,以誇張搞笑為主,還是賣溫情的呢?寫作手法屬於寫實,抑或科幻類別呢?每個小朋友的口味也不同,亦只有家長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喜歡什麼」。

初嘗橋樑書家長宜伴讀但他強調,把橋樑書買回家後,起初也是要由伴讀開始, 「家長不可能一下子退下來的,建議最初可以跟孩子一人念一句,繼而再讓他多念幾句,這是一個過渡階段,當小朋友建立了一定信心後,家長才慢慢放手,由他嘗試自行閱讀,感受看書的樂趣」。

好書推介享受閱讀樂有為書店企劃編輯黃國軒說,一本好的橋樑書,能夠幫助孩子從觀看圖畫過渡至閱讀文字,享受看書的樂趣。

《我們和好吧!》
作者:原京子
繪圖:秦好史郎
譯者:賴秉薇
出版:小魯
字數較多《我們和好吧!》內文的字數,明顯比繪本為多。

《蝌蚪運動會》
作者:阿部夏丸
繪圖:村上康成
譯者:何榮發
出版:和融
自我認同作者利用蝌蚪,帶出自我認同和共融的信息。

延伸閱讀
《葉限》
作者:謝武彰
繪圖:蔡其典
出版:親子天下
在山寨生活的葉限,父母雙亡,一直是繼母的眼中釘,可惡的繼母更把她心愛的大魚煮了來吃,又把大魚的骨頭埋在泥土裏。有一天,神仙向葉限顯現,告訴她魚骨其實充滿法力,只要向它許願,便能願望成真。葉限向魚骨求了華麗的衣服和鞋履,並用來參加國王的慶典,但在歸家路上,她不小心掉了一隻鞋子……究竟故事能否像灰姑娘一樣,有美滿的結局呢?


《焗烤奶奶和魔法鴨》
作者:安房直子
繪圖:伊勢英子
翻譯:王蘊潔
出版:親子天下

全書採用素圖,幫助孩子把焦點放在文字上。
這本書用一隻有魔法的鴨,貫穿四個章節。一位獨居的老奶奶,很喜歡焗烤,但一天她病了,無法外出買食材,鴨子於是助她一臂之力,變出各式各樣的食材,沒料到老奶奶因此變得愈來愈懶,不願踏出家門,鴨子於是決定離開她。離開老奶奶後,鴨子遇上一名善忙的太太、一名缺乏母愛的男孩,跟他們各自展開不同的故事。

《屁屁超人》
作者:林哲璋
繪圖:BO2
出版:親子天下

神秘國小有三個擁有超能力的學生:屁屁超人、哈欠俠和好話騎士,他們的特異功能,竟然惹來校長的妒忌,還想出各種怪招來對付他們。這班超能力小子如何接招呢?結局搞笑之餘,亦富教育意義。





萬能媽媽 愛的「自家製」



2017-05-16  明報 - 教得樂

《媽媽做給你》
作者、繪者:長谷川義史
出版社:維京
文:明珠(愛閱讀和創作童書,穿梭學校分享閱讀和創作)
圖:網上圖片

小朋友對媽媽的期望是怎樣的呢?我曾經在寫作班上請小學生討論最理想的媽媽形象,讓孩子發揮想像,很多同學希望有一個烹飪很棒和萬事通的媽媽,把家裏事情做得妥貼;有些同學則說希望媽媽很美麗大方,且有很豐富的學識,能教他們做功課呢!若擁有一個有求必應的媽媽,那真是太幸運了!雖母親節剛過,但也可請親子一起來閱讀以母親為題材的溫情繪本,學會感受、體會媽媽的愛。

我大力推薦日本幽默繪本作家長谷川義史這本帶自傳色彩的繪本——《媽媽做給你》,書中描繪三年級的男孩義史有個悉心照顧他的媽媽,每當他有想要的東西,媽媽一定有求必應,可是,每次媽媽做出來的東西,卻跟義史的期望有很大差距!令小小的義史常遭同學取笑。

身兼父職滿足兒子所求
若讀過長谷川義史另一感人繪本《天國的爸爸》,就知道小小的義史自幼喪父,《媽媽做給你》像一本延續的故事,描述這位需兼父職的單親媽媽,怎樣想盡辦法去滿足小兒子的願望。故事背景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日本,物質較匱乏的年代。首先,小男孩義史看見同學穿了時尚的牛仔褲,心裏很羨慕,希望媽媽給他買一條牛仔褲。單親媽媽養家辛苦,不想花錢去買,當然想到「自家製」了;一向縫紉了得的媽媽便一口答應: 「沒問題! 媽媽做給你! 」可是, 媽媽做出來的「牛仔褲」,看起來鬆垮垮的,還要在褲頭束上蝴蝶結,土里土氣的,令義史很尷尬。第二次,義史想要一件輕薄透氣的運動服, 媽媽一樣說: 「沒問題!媽媽做給你!」但媽媽竟用超薄的恤衫料來縫製運動服,義史穿上它來運動怪怪的,成了同學間的笑柄。

之後,小小的義史想要一個好看的布提袋,媽媽也豪爽地答應了。結果,兒子驚訝地見到,媽媽的「自家製」布提袋上居然繡了自己的名字——不! 媽媽在袋上繡了「義夫」兩個字,不是他真正的名字呢!

「做一個爸爸給我」讀這些隱含矛盾趣意的情節,我們感受到小男孩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同時,一個樂觀勤勞,竭力要母兼父職,為孩子提供一切所需的堅強母親形象變得更深刻了!故事到後來,兒子義史拿回「父親參觀日」通知,他彆扭地對自詡什麼都會做的媽媽說: 「妳不是說妳什麼都能做嗎?那就做一個爸爸給我啊!」這是令聽者心酸的說話啊!作者長谷川曾在一次受訪中也表示,回憶這真實的童年片段,自認當時衝口而出,對媽媽說了一句不該說的話,使得那天晚上的飯吃起來味如嚼蠟。而這句話亦為本書的結局埋下伏線;在第二天的參觀日,大家看到義史的媽媽,穿上她徹夜縫製成的格子西裝,打了紅領帶,與其他的男性家長並排而立,這位扮「父親」的媽媽,表情認真肅然,相信讀者看到這兒,都忍俊不住,一定會笑為這位努力填補爸爸空缺的好母親喝彩!

小讀者感到「搞笑」之餘,想必都會反思和感受到媽媽的愛吧。

親子閱讀這故事時,何不一起做一份「自家製」的小禮物?可以是一個繪製的環保袋、一個相架、一張心意卡……這些親手製的東西,可都融入親子的愛,是媽媽送給你,或你送給媽媽獨一無二的禮物啊!





2017年5月2日 星期二

與孩子約會



2017-05-02  明報 - 教得樂

「納仁,你明年四月有沒有空,爸爸想約你和我一起到墨爾本探探企鵝、餵餵袋鼠,只有我們父子倆,你願意嗎?」這是去年十月,我給剛九歲的兒子的一個邀請。他當下興奮得大叫起來,從那天起,每一個星期都在倒數,期待四月的來臨。他的興奮不單是因為可以跟我去旅行,而是一份被「尊重」的感覺。

「邀請」孩子是一份尊重記得大女兒第一次跟我獨自出門外遊,也是九歲。因此,這次雖然只帶兒子一人在身邊,姐姐不會呷醋,妹妹也明白她與爸爸的「二人行」待她九歲時自會發生。兩姊妹還殷勤地幫兒子在網上找尋有趣的景點,提醒他當地的天氣、檢查他的行李清單。看見姊弟妹三個常圍在一起雀躍地研究行程,你一言、我一語,這個必看、那個必吃,手舞足蹈,我在旁觀看,也是一種享受。

百分百獨佔爸爸無所不談作為父親,我常常提醒自己,忙碌,也許是我們的真實寫照,但總不要讓它成為我們忘記孩子的藉口。忙碌,的確使我們的時間變得愈來愈寶貴,但怎也不比我們的孩子寶貴。我喜歡單獨約會孩子,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來,跟他們到公園走走、到離島逛逛,在生活中製造一些父子╱父女之間的「傾偈」時間。沒有媽媽、沒有其他兄弟姊妹在旁,是百分百給他╱她獨佔爸爸的時間。孩子什麼也可以問、什麼也可以說,基本上除了功課之外,大家無所不談。這個親子約會最特別的地方,是需要跟孩子「預約」,那不是每天送他們上學、帶他們到街市買菜,或是忽然有空就拉他們上酒樓之類可以代替的。孩子不是手機,不是用來填充父母閒置的時間, 「預約」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因為重視他們,所以才預先約定他們。

當然,一旦日子、活動定下了就不要隨便更改,這也是尊重的一部分。要知道孩子對約會的期待,就好像我們每月期待在月底「出糧」一樣,我們總不希望會忽然「延期」或「取消」吧。

我家的常住人口大多是女性,或許,大家也會不自覺地把姊姊和妹妹的表現來要求兒子,以為這是「公平」。

事實上,男孩和女孩的成長是不一樣的。相對於兩個女兒,兒子的確比較敏捷好動,但思想卻又慢熟得多。有時家裏的玩具或小電器會被他無故拆,大家不明所以,都會氣得咬牙切齒。其實男孩就是這樣,他們一般都沒有惡意,不是存心破壞,只是「求知慾」的驅使,想拆開、了解當中的秘密,筆者非常明白,因為這也是我小時候的第一身經驗。

在我來看,父親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角色,就是要與孩子同行,陪他們欣賞這個世界的同時,也要告訴孩子自己欣賞他們的地方。從他們的說話中明白孩子的限制,在與孩子的對話中肯定他們的價值。相信一個願意約會孩子的父親,必會得到孩子由衷的尊重。

文:歐偉民前校長、教育博士、大學講師,愛文字,更愛孩子,堅信親子關係比學業成績重要,在理論與實戰中猛然發現,夫妻關係才是子女快樂成長的基石,育有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