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日 星期二

與孩子約會



2017-05-02  明報 - 教得樂

「納仁,你明年四月有沒有空,爸爸想約你和我一起到墨爾本探探企鵝、餵餵袋鼠,只有我們父子倆,你願意嗎?」這是去年十月,我給剛九歲的兒子的一個邀請。他當下興奮得大叫起來,從那天起,每一個星期都在倒數,期待四月的來臨。他的興奮不單是因為可以跟我去旅行,而是一份被「尊重」的感覺。

「邀請」孩子是一份尊重記得大女兒第一次跟我獨自出門外遊,也是九歲。因此,這次雖然只帶兒子一人在身邊,姐姐不會呷醋,妹妹也明白她與爸爸的「二人行」待她九歲時自會發生。兩姊妹還殷勤地幫兒子在網上找尋有趣的景點,提醒他當地的天氣、檢查他的行李清單。看見姊弟妹三個常圍在一起雀躍地研究行程,你一言、我一語,這個必看、那個必吃,手舞足蹈,我在旁觀看,也是一種享受。

百分百獨佔爸爸無所不談作為父親,我常常提醒自己,忙碌,也許是我們的真實寫照,但總不要讓它成為我們忘記孩子的藉口。忙碌,的確使我們的時間變得愈來愈寶貴,但怎也不比我們的孩子寶貴。我喜歡單獨約會孩子,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來,跟他們到公園走走、到離島逛逛,在生活中製造一些父子╱父女之間的「傾偈」時間。沒有媽媽、沒有其他兄弟姊妹在旁,是百分百給他╱她獨佔爸爸的時間。孩子什麼也可以問、什麼也可以說,基本上除了功課之外,大家無所不談。這個親子約會最特別的地方,是需要跟孩子「預約」,那不是每天送他們上學、帶他們到街市買菜,或是忽然有空就拉他們上酒樓之類可以代替的。孩子不是手機,不是用來填充父母閒置的時間, 「預約」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因為重視他們,所以才預先約定他們。

當然,一旦日子、活動定下了就不要隨便更改,這也是尊重的一部分。要知道孩子對約會的期待,就好像我們每月期待在月底「出糧」一樣,我們總不希望會忽然「延期」或「取消」吧。

我家的常住人口大多是女性,或許,大家也會不自覺地把姊姊和妹妹的表現來要求兒子,以為這是「公平」。

事實上,男孩和女孩的成長是不一樣的。相對於兩個女兒,兒子的確比較敏捷好動,但思想卻又慢熟得多。有時家裏的玩具或小電器會被他無故拆,大家不明所以,都會氣得咬牙切齒。其實男孩就是這樣,他們一般都沒有惡意,不是存心破壞,只是「求知慾」的驅使,想拆開、了解當中的秘密,筆者非常明白,因為這也是我小時候的第一身經驗。

在我來看,父親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角色,就是要與孩子同行,陪他們欣賞這個世界的同時,也要告訴孩子自己欣賞他們的地方。從他們的說話中明白孩子的限制,在與孩子的對話中肯定他們的價值。相信一個願意約會孩子的父親,必會得到孩子由衷的尊重。

文:歐偉民前校長、教育博士、大學講師,愛文字,更愛孩子,堅信親子關係比學業成績重要,在理論與實戰中猛然發現,夫妻關係才是子女快樂成長的基石,育有2 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