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 2012-07-25
今天是星期日,我們一行三人到了購物商場,姐姐想買一張CD。
「媽媽,我們先去看背包,如果有我喜歡的,說不定我就不買CD。」
兩樣東西對媽媽來說,都叫浪費。CD,家裏已經很多了;背包,背去學校的書包,為什麼要換來換去,媽媽不表認同。
「媽媽,你看,這個牌子的包包,學校很多人背。」「嗯,這個價錢太貴了,我還是買那個打折後一百五十元的好了。」姊姊從頭到尾都在自言自語。
我們隨後又逛了CD 店,最後,三心兩意的孩子,決定還要再回背包店看一眼。「媽媽,我決定要買這個包包。」
「好,下次再來買。」媽媽說。
「為什麼?」姊姊的臉色開始有些變化。
「因為我們說好了只能買一百三十元以內的禮物,你還差二十元。」「等你存夠了錢,我們再來買。」媽媽說話的語氣,平淡無奇。好像聽到有人說「星期天不用去上班」一樣的理所當然。
「可是——」姊姊沒有在臉色上做太多的變化,但是語氣卻跟着改變了。多少父母,在這個節骨眼上,就敗下陣來了。
「才差二十元,我等下回家馬上寫中文字、看中文書賺錢。」姊姊語氣中濃濃地透露着—— 「你這個媽媽也太不盡人情了吧」。
「不行,存好錢,再來買。」我一旦發出了指令,不會隨意更動的。除非你有更好的理由可以當場說服我。
此時,我們已經走進了超市,開始準備採購日常用品。
「媽媽,可不可以買洋芋片。」弟弟問。
「不行。」因為昨天才吃完了一包。吃零食的頻率,不可以太高。
「媽媽, 我好餓, 可不可以先吃一個麵包。」姊姊問。
「不行,回家馬上要吃飯了。」我說。
媽媽走出超市的時候,只聽到兩個小人在後面竊竊私語,但是那音量剛剛好媽媽可以聽到: 「今天是『不可以』天,什麼都不可以……」
媽媽沒有接話。孩子一時承受了這麼多的「不可以」,發發牢騷,不為過。
東西好重啊,今天買了好多玉米罐頭,那是姊姊和弟弟的最愛;一袋在媽媽身上背着,一袋在姊姊身上背着,弟弟呢?徒手拿一瓶大大的洗衣精。我們繞過了商場,到了巴士站等車回家。
媽媽堅守原則孩子一樣快樂
遠遠地看巴士來了,媽媽卻聽到姊姊若有所悟地說: 「我決定不要買那個背包了,現在的也還很好背,我要把錢存起來……下次可以跟同學去看電影。」
媽媽還是沒有接話。上車後,媽媽和採買物品坐在一起,姊姊弟弟正坐媽媽後方。看着窗外的夕陽天色,聽着姊姊弟弟嘻嘻哈哈的玩笑聲……媽媽的心裏想着:堅守原則的媽媽,一樣可以養出快樂的小孩。媽媽的堅持,其實是在助孩子一臂之力,你發現了嗎?
汪培珽
旅港台灣親子博客紅人,著作銷量合共達廿多萬,育有兩名兒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