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

達成夢想需勇氣衝勁

2015-10-27 明報 - 教得樂

《櫻桃樹》

作者:馬克薩莫塞特

出版社:格林文化


出版日期:2015 5

故事摘要:

對岸有一棵櫻桃樹,男孩做夢都想吃樹上甜美的櫻桃, 然而,他要游過河去時,鳥兒飛來警告他,告訴他應該如何過河比較好,年復一年,他都沒有過河,錯過櫻桃每一個結果的季節, 直到櫻桃樹不在那裏……


有什麼東西或者事情是會讓你念念不忘,好想去尋找呢?當你要實現自己的目標或者夢想時,身邊有沒有人處處為你想,建議你三思,多方考慮,完善規劃呢?在你成長的過程中,有哪些人會這樣關注你又給你指路明燈?又或者從來沒有人會這樣關注你,也不會思前想後,只要達成夢想,不管一切往前衝,盡快完成自己的目標?這些問題卻在「菜姨姨讀書會」裏熱烈討論,共讀材料就是這本書《櫻桃樹》。

父母愛護阻孩子尋夢?

故事開始的時候, 看見有個男孩,觀望着對岸一棵結滿果實的櫻桃樹,他凝神看着樹,不斷想「那真是世界上最美的樹」。甚至午夜夢迴,爬到樹上盪來盪去,吃着甜美的紅果實。於是,我問書友: 「有什麼東西或者事情是會讓你念念不忘,好想去尋找呢?」想不到,不少書友回應:「念念不忘的事?已經不是自己的夢想啦!而是每天發生在自家孩子身上的事,最想做的就是竭盡心力為子女尋找解決方法。」聽罷,唯有繼續講故事,男孩好想擁抱櫻桃樹,於是有了一個計劃,就是準備好游泳用品,朝向對岸游過去。就在這重要時刻,有隻鳥突然飛到他面前,告誡他河水又急又冷,應該要造一條船、起橋、乘風帆或飛翔傘……過河才安全。再問書友: 「你會接受小鳥的意見嗎?」結果,他們這樣說: 「如果我是小男孩,勢在必行,盡快完成自己的目標,可是小鳥的意見也很合理,表面上是絆住他去尋夢,其實是為他設想啊!」突然,另一位書友這樣說: 「小鳥是自己的心魔,綑綁住自己去尋夢,怕失敗也怕輸!那麼,父母豈不是那隻小鳥?

基於愛護子女而阻礙他們去尋夢,甚至發掘自己的潛能?」

達成夢想非靠時機

《櫻桃樹》令人回味的地方,就是給我們強烈的反思,達成夢想,需要的不是最好的時機、最好的準備,而是勇氣與衝勁。作者透過寧靜又溫和的圖畫與文字來表達故事的寓意,不只是提示讀者要如何尋夢,更觸發了我反思,因為,菜姨姨在沒有最好的時機或準備之下,以單打獨鬥的形式走入社區,推廣「親子共讀」,十多年來只憑藉自己的勇氣與衝勁,達成夢想。

走進社區推親子共讀

如今, 怎樣承傳這個夢呢? 於是,我接受了「書伴我行(香港)基金會」董事局的邀請,擔任社區閱讀發展總監,組織「菜姨姨故事義工團」,進入社區,走入校園,期望能培育更多人成為推動親子共讀的旗手,滲入社區,為共讀文化加把勁,發熱發光。

文:菜姨姨
致力推動親子共讀,足跡遍及港九多間幼稚園小學,到處「講古」

電郵:choieebook2011@gmail.com


2015年10月6日 星期二

從「嘟」的一聲開始

2015-09-29  明報 - 教得樂

我把手機上諸如此類Apps 的提示音,能關掉的全關掉了,所以急事請打電話。因為這一聲「嘟」,常常是打斷思路、窒礙溝通的一種狀況。有一段日子,我家兩小一聽到手機的「嘟」,便會重重的來一下跟年齡不符的嘆息,因為他們知道,媽媽即將又會忍不住掏出手機,然後在手機上掃幾回之後,還會渾然忘卻原本跟孩子在談的好玩事兒。

不回信息渾身不自在

這也是臨床心理學家何念慈的觀察: 「我會把信息來時那『嘟』的一聲,看成『條件約制』(conditioning)。燈亮了聲響了,我們自自然然會有一種『哎吔,我要做些東西』的感覺;不回應信息的話,便感到渾身不自在。」你知道「巴甫洛夫的狗」這經典實驗嗎?心理學家巴甫洛夫每次給狗送上食物前,都會同時亮燈和響鈴,日子一久,鈴聲一響或紅燈一亮,狗就開始分泌唾液。誠然這種聯想令人不安,但跟無法即時回應鈴聲時的心理機制,竟然有異曲同工之妙(或不妙)。難為我們還傻傻的,滿以為手機令生活變得更方便更自主,卻在不知不覺間,早被手機「教化」得聽聽話話。

甚至乎,即使手機沒哼一聲,我們還是禁不住一次又一次的掃。何念慈和一些歐美心理學家都有同樣的觀察:這根本就像吃角子老虎機。我們心癢難耐,有事沒事都要查看,是因為手機會不定期地「回報」我們——譬如facebook 上的動態分享、Instagram 發布的照片、友人給我們的「like」……資訊之多,要從中找到小小的新鮮快感委實不難。

手機「成癮」倡列精神疾患也難怪,新加坡精神病學專家曾向當地衛生部門提議,把手機上癮列入精神疾患一種。這個提議好像最後不了了之,但也說明手機對成人心理帶來的挑戰。同時,在現代生活模式中,我們對「成癮」兩個字需要增加想像力。畢竟,能令人「上癮」的,不再只有吃進肚裏、吸入肺裏的那些。

那麼孩子呢?

我家小學雞最近見媽媽終於換掉壞電話,馬上露出一副小狗的渴求表情(另一隻「巴甫洛夫的狗」?)。不過,他暫時只能繼續渴望了。我們都不想那麼快,向他那未成熟的小小腦袋,挑戰連大人都難以抗拒的手機生活模式。孩子和手機這配對,能慢則慢,不急不急。

愛採訪愛孩子,出版作品包括《壹家傻蛋》、《我們的同志孩子》、《死在香港》(合著)。

家有兩隻「小學雞」,心願是在這個人人愁着臉當爸媽的年代,努力做好相信孩子的樂媽媽


文:蘇美智

兒童館日本BB 最愛

2015-10-06  明報 - 教得樂

趁老公出差,匆匆回港三星期,感覺有很多事都要重新適應。首先,每天考慮帶MJ 去哪裏放電都經已很頭痛,如果住的大廈沒有會所,在香港適合兩歲或以下的地方真是少之又少,曾到過運動場的Playroom,但那裏混合了所有不同年齡的小朋友,他們跑來跑去,對嬰幼兒來說有點危險,所以除了去公園散步外就沒有其他適合他去的地方,但其實BB 也很需要上街啊!他們也很需要在家以外的地方學習啊!

日本兒童館設備齊全

在日本,每一天我都會帶MJ 去兒童館(館) 「放電」,所謂的「兒童館」是日本政府為18 歲以下的兒童而設的設施,提供一個讓兒童自由嬉戲的地方,並為不同年齡層的嬰幼兒、小學生和中學生服務,每一個區大概會有六至七間兒童館,館內會分開嬰兒室、閱讀室、集體遊戲室、運動室等,而裏面會有形形色色的玩具、棋、運動用品等供館內人士使用,這些物品一般都是由不同人士捐贈,所以不同兒童館內的設施也不一樣。

我家附近的兒童館是一棟兩層樓的建築,設備也頗齊全,館外有個大院子,更有一個小沙坑和孩子們玩耍的滑滑梯,好動好靜的小朋友也適合,而兒童館每天也會舉辦不同的活動,讓區內的媽媽互相認識大家,分享育兒心得,同時也可以讓小朋友學習社交,所以日本媽媽每天也會在兒童館流連。

香港難推BB 車只好用孭帶此外,自從移居日本後,我一直都沒有用過孭帶,出街只會用BB 車,基本上大部分地方都設有升降機,擁有完善的無障礙通道。

可是在香港, 除了點對點是地鐵站,不然根本用不了BB 車,由於父母家離地鐵站有一段距離,我根本不能獨自抱BB 同時摺BB 車上落巴士、小巴,我更試過遭的士司機拒絕幫我放BB 車,所以無奈只好用孭帶,一個人每天背起12 公斤的「大冬瓜」,原先買給父母做手信的按摩藥貼,結果只好自己全部用光。

這段時間,我有一個很大的疑問,孭着BB 的媽媽,究竟是怎樣上廁所呢?

我為此問過身邊的媽媽朋友,有些說從不自己一人帶BB 出街多於3 小時,有些媽媽更已練成了背着BB 上廁所的絕世本領(我試過完全失敗)。

在日本,無論是大型商場或地鐵站的廁所,廁格內必定會有BB 安全座椅,讓媽媽安心來個方便,此外,每個商場必定有BB 休息室(赤休憩室)讓媽媽可以坐下,休息一下,不然日本媽媽(在沒有工人的情況下)怎能自己帶兩三個小孩,而從容不迫?

文:椰菜媽媽


新手媽媽,最愛DIY 玩具,與肯尼亞爸爸生了個椰菜B,最近移居日本生活,盼與兒子一起經歷快樂童年,每月一次與你分享育兒趣事。
www.facebook.com/cabbagepatchkidsin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