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3日 星期二

結合傳統與現代 手紮燈籠簡單上手


2016-09-13 明報 - 教得樂

當大家聽到手作傳統燈籠,第一個反應總是: 「很難很複雜啊!」傳統燈籠固然要花很多時間和技巧去製作,但這次美術導師Agnes 便教小朋友用簡化的材料,製作一個結合傳統紮作特色與現代安全電燈款式的小老鼠燈籠,只要和爸媽合作,一般花1.5 小時便可完成,大家不妨試試!

文、圖:顏燕雯


示範:Agnes Pang@draw2 小模特兒:Megan Lee

花膠帶代替紗紙更方便

傳統燈籠一般是以竹篾、鐵絲等材料製成支架,但竹篾會有很多刺,容易刺手,相反文具或手工店買到的竹芯便較安全和較容易拗曲。此外,Agnes 採用手工花膠帶代替紗紙(圖),傳統做法是以黏貼的形式用漿糊把紗紙黏合接駁位,當然以手工花膠帶當一般膠紙使用就方便得多了。

可愛造型

除了小老鼠造型,爸媽和孩子也可花點心思,製作各種可愛造型的燈籠。

材料

.各種顏色的玻璃紙

.竹芯

.白膠漿

.手工花膠帶

.剪刀

.眼睛貼紙

.絨毛條

.燈籠手把連燈膽

做法

1 利用竹芯的彈性,依右圖拗成六個不同形狀大小的圈圈。方法是剪出所需長度後,雙手用力把竹芯拗曲,然後以手工花膠帶固定位置。

2 依圖把各個圈圈以手工花膠帶黏合起來,最後會變成小老鼠的雛形。

3 將白膠漿沾在竹芯上,然後把玻璃紙黏上,再修剪邊緣,把多餘的玻璃紙剪去。重複做,直至包好整隻小老鼠的外圍。

4 用白膠漿貼上眼睛及以絨毛條做的觸鬚。

5 小老鼠完成。

6 加入燈籠手把連燈膽,便可以成為獨一無二的燈籠了。





2016年8月23日 星期二

賄賂



2016-08-23明報 - 教得樂

超市門口,媽媽和善地蹲在小男孩的面前,他大約只有三歲。

媽媽拉開塑膠袋給孩子看裏面的零食,輕聲細語地說: 「寶貝,你知道媽媽為什麼買這麼多好吃的東西給你嗎?」

用零食換聽話

小男孩什麼也沒說,繼續傻傻地盯塑膠袋看。媽媽並沒指望孩子能回答這麼困難的問題。

「媽媽買了這麼多好吃的東西給你,你明天上學的時候,乖乖的不要哭,好不好?」小男孩既沒點頭,也沒搖頭,一副無法將事情的前因後果連在一起的樣子。

不知道小男孩最後有沒有達成媽媽的期望。但可以肯定的是,一旦父母開始用賄賂來教養孩子,不管這個賄賂多微小,他們將來的親子關係,困難只會愈來愈多。

賄賂不成反添孩子罪惡感

不論你遇上的是多麼難的教養題目,抵死都不可以賄賂孩子。你買好吃的東西給孩子,只是因為你愛他,跟他隔天上學有沒有哭,一點關係也沒有。

如果孩子做得到,不需要賄賂也做得到。但是你的賄賂一出手,孩子最後會弄不清楚,到底這件事的成功,是自己的功勞,還是賄賂的關係。

如果孩子接了你的「賄賂」,隔天還是哭了呢?一定還是會哭的嘛。原來很單純的一件事,孩子剛上學不習慣,用哭來表達內心的不安;結果你的賄賂,還外加了一條罪惡感給孩子:我無法達成媽媽的期望。

當你對孩子的失望愈多,孩子對自己的失望也就愈多。

愛與賄賂不可並存

賄賂是快速省事的不當捷徑,不該是父母的教養方式。那麼孩子上學哭哭怎麼辦?什麼辦法都可以用,就是不可以賄賂。只要父母一開啟這個教養模式,就會一輩子用下去,怎麼也停不了。

而且,你以為孩子都愛父母的賄賂嗎?錯。任何人都知道:愛和賄賂,是不可能並存的。

文:汪培珽

旅港台灣親子博客紅人,著作銷量合共達40 萬,育有兩名兒女


2016年8月9日 星期二

黃志民51 歲遇伯樂 退休闖繪本界 畫出天馬行空



2016-08-09 明報 - 教得樂

讀過菜姨姨繪本處女作《菜園愛書》,一定會愛上書中可愛的蔬果,小朋友又是否知道,這班表情豐富、動作多多的小主角是出自誰的手筆呢?

擔任繪者的正是台灣繪本家黃志民,他15 歲開始畫插畫,任職小學教師期間繼續創作,練得一手細緻畫功,作品卻遲遲未有人問津。

直至5 年前,他告別教學生涯,以為能享受悠閒的退休生活,卻終於遇上伯樂,以51 歲的「高齡」成為繪本界新人。黃志民的作品大受歡迎,他也毫不言倦,未來只想創作更多有趣繪本,讓各位低頭族小朋友,重拾對美術和閱讀的熱情。

文:李樂嘉
圖:黃志東、資料圖片

黃志民5 年前才闖入台灣繪本界,第一本出版作品《阿里愛動物》,卻早在25 年前已完稿,「這故事由我學生的媽媽創作,她一向推廣環保,想了一個動物保育的故事,找我畫出來」。故事的主角是一名億萬富翁,最愛收藏奇珍異獸,卻不懂付出愛心。

書中一班調皮的動物,長相千奇百怪,單是造型就相當考驗黃志民的工夫。

獲獎卻失出書良機

他的畫功備受賞識,得到繪本比賽的首獎,理應是出道的大好良機,豈料事與願違, 「這比賽辦了很多屆,過去都會出版得獎作品,剛巧在我得獎那年,因為經費不足,取消了這安排。知道後有點失望,因為畫家都期待自己的作品被人看到」。

自此手稿被擱置一旁,直到一次偶然機會,才得以重生。出版社總編輯上門拜訪擅長畫水墨畫的黃志民太太石麗蓉。其時,黃志民剛好歸家,談起自己也畫過繪本, 「那時手稿全放了在宜蘭老家,專誠跟總編輯另約一天看稿」。對方一看,發現作品已很成熟,開始商量出版事宜,又用電腦為發黃的手稿補色。到了2011 年,《阿里愛動物》終於出版,還一舉獲得第三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佳作獎。

同年,他再推出自己包辦圖文的作品《吹牛》,講述一個愛吹牛的男孩,有天竟然吹出一隻真牛來。天馬行空的靈感,源自教學多年的觀察, 「有時放學後下大雨,學生沒辦法出去玩,留在課室聊天,我在外面聽着,他們說的話一句比一句誇張。如果有人說昨天去了公園,另一個同學就會開始較勁,說去過更厲害的地方,譬如動物園、主題樂園」。

《吹牛》是至今唯一一本圖文皆出自他手筆的繪本,其餘時間黃志民都忙於呈現別人的故事。今年他就幫了港台兩地的故事媽媽,一圓出書心願,香港有菜姨姨的《菜園愛書》,台灣則有蔡幸珍的《100 隻豬與100 隻大野狼》。

100 隻豬與100 隻大野狼》講小豬與狼和平共處,主角是整整100 隻小豬,他共花了兩年時間才畫完。看見密密麻麻的小豬,小朋友未必有心機數清是否100 隻,但黃志民堅持要準確,而且每一隻的形象都經過精心設計,有次不小心多畫了5 隻,他立即將已畫好的圖改掉。「該認真的事就要認真。後來女兒在facebook 上說:『我爸爸說到做到,真的畫了一百隻豬』。沒想到她會這樣評價我,感覺挺好的。」

盼激發兒童創意

黃志民任職教師30 年後退休,現在每日花上16 小時畫畫,一天到晚郁動小肌肉,右手開始出現毛病, 「從肩膊到手指,每個關節都痛,但我是畫畫愛好者,所以還是畫得很開心」。不過他感嘆,美術在台灣不受重視,加上科技發達,小朋友對畫畫、藝術更沒興趣, 「他們去到博物館,在文物面前也要拿着手機,拍下來後便看手機上的相片,明明實物就在眼前,卻一眼都不看」。

正因如此,要吸引小朋友閱讀繪本,或者做美術手工,便要花更多心思。黃志民正密鑼緊鼓,製作一系列3 本新書,介紹台灣的地理環境歷史人文和常民生活,而且諗頭多多,研究可否加入連線、剪貼等元素,「我每一本書都會尋找突破,未來想用互動方法勾起興趣,讓小孩子多點體驗,啟發他們的創意」。

樂在其中

黃志民每日繪畫16 小時,他笑言工作時間跟做教師時差不多,但可以全程投入畫畫,發表自己的創作,十分享受。

黃志民小檔案

今年56 歲的黃志民,在新北市雙峰國小擔任教師30 年,任教國文、社會、數學和美術科,2011 年正式退休。

同年出版個人第一本繪本

《阿里愛動物》,獲第三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評選推介書獎。《魯班與阿奇》亦獲選為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評選推介書。《穿越時空的美術課》則獲選為「好書大家讀」得獎書。

處女作成名

黃志民憑出道作品《阿里愛動物》,在2013 年得到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




2016年6月21日 星期二

手作市集非文青專利 孩子擺檔分享藝術樂



2016-06-21  明報 - 教得樂

本周六(25 日)即將於馬灣太陽館舉辦「愛‧襯墟」市集活動,首次做小檔主的盧氏姊妹花,以及何氏姊弟檔,都懷興奮的心情,努力練習自家手作的每個步驟,因為當天,他們不單是小老闆,更身兼小導師的角色,要向遊人作示範及指導。究竟這班「小豆丁」能否順利完成任務呢?

文:沈雅詩
圖:馮凱鍵、受訪者及機構提供

5 歲半的盧希藍和3 歲的盧希晨,將主打銷售再造紙鎖匙扣和玻璃彩戒指,她們的「拍檔」Ken 爸和Fanty 媽,對兩個寶貝女充滿信心,事關平日她們都慣常利用不同的物料進行創作,而Ken Fanty 更可說是廢物利用的「高手」,期待當日能與不同遊客及家長分享心得。

改裝BB 變身書桌書架踏入盧氏之家,最矚目的,一定是放在大廳中間的「書桌」和「書架」,因為這兩件家具,原身是一張嬰兒Ken 說起自己的得意之作,難掩興奮之情, 「兩個女都長大了,不再需要嬰兒,她們反而需要一張書桌,我想,與其花錢買,不如嘗試把嬰兒改裝」。

Ken 於是把嬰兒的一邊欄拆掉,然後在欄加上用絨布自製的袋子,那便成為一個書架;至於書桌,他就要找一塊木板蓋着床架方能成事。說來容易,但製作過程絕不簡單, 「當然會遇到困難啊,例如找不到合適的木板、遇到絨布袋承托力不足等問題。但我沒有放棄,為的是要身體力行,告訴兩個女兒,遇到困難,要盡量想辦法解決,而且做事要有毅力」。

與丈夫有共同信念的Fanty,亦甚少買玩具給希藍和希晨,因她相信,很多玩具都可以自製的,不用花錢買,由細如pizza 的玩具食材,到大至跳飛機的地氈,都是出自Fanty 的一雙巧手。

在父母薰陶下,小姊妹自幼便很喜歡做小手工,恰巧Ken Fanty 從友人口中得悉有這個以藝術創作為主題的「愛‧襯墟」活動,既不用租金又容許「親子檔」上陣,四口子於是立即報名參加,連檔名也改好了。希藍說: 「檔名是我想的,叫兒童『油』樂場!」Fanty 表示,這是一家人第一次「擺檔」,賺蝕也沒所謂,志在給予希藍和希晨一次難忘的經驗, 「希望訓練到兩姊妹大膽些,勇於把她們喜歡做的手工,跟別人分享」。

擺檔不為錢望宣揚親子創作另一邊廂,8 歲的何之然和6 歲的何昱然亦都準備充足,在「軍師」提議下,兩姊弟決定在市集即席示範用舊CD 做搖鈴,以及用塑膠彩繪畫石頭畫。

說起來,之然和昱然的「軍師」來頭不少,她既是心理輔導員,亦是表達藝術治療師,這個她,便是他們的媽媽Brenda。「我們的目標不是要賣產品,而是希望吸引更多家長和小朋友來參與創作。」之所以選擇製作CD 搖鈴,Brenda 說是貪其易做又好玩,小朋友興之所至,更可即時拿這件樂器來跟我們「jam 歌」;至於石頭畫,背後則有其象徵意義, 「從輔導學角度來看,石頭予人實在、穩妥的感覺,因此進行表達藝術治療時,有時候,我也會跟小朋友繪畫石頭畫,將他們的情感,投放在安全的器皿上」。

像近日正忙於應付考試的之然,便在石頭上分別繪畫了一隻貓頭鷹和一隻蝸牛,記者好奇問她,為何會選取這兩種較「冷門」的動物,之然回答: 「我覺得貓頭鷹代表聰明,蝸牛便代表緩慢。」Brenda 相信,這反映急性子的之然,希望自己能像貓頭鷹般聰明,好好應付考試,也要學像蝸牛般,要放慢來,看清楚題目才作答。但她強調,今次在市集,以石頭畫作招徠,並非以治療為目的,純粹希望推動家長適時替小朋友減壓。

「我家有很多顏料和材料,我和孩子經常做手工的,這些都是很簡單及容易令小朋友開心的事情。我希望藉自己的經驗,使家長明白,孩子應該有享受創作、遊戲的時間。」




玻璃彩戒指

透明的戒指,只要塗上鮮艷奪目的玻璃彩,便成為一件獨一無二的小飾物,戒指備有小童及成人尺碼。



石頭創作

Brenda 表示, 平平無奇的石頭,加上塑膠彩、閃粉等美術材料,即變成觀賞度極高的藝術品。



2016年5月24日 星期二

孩子是媽媽的照妖鏡



2016-05-24  明報 - 教得樂

「我們說好幾點完結的?」「四點。」「我們在電話裏說好,你會和同學回來練習明天劇場表演,練到四時便完,對不?」十歲二女兒點頭。

「我見天氣好,你們練完在草地玩得開心,到五時去踏單車,我打了兩次電話你沒接,足足過了整個小時才回來。」「我看過電話,沒有人打過來。」我跟丈夫對望了一眼,忍不發怒: 「我以為你們只在區內繞個圈,沒想到會踏去這麼遠,你應該問准才出發,這個很重要的!」「重點是我們會擔心你的。」我一輪嘴之後,丈夫平心靜氣地說。

「已經不是第一次,我們說好了的,你轉過頭就說忘掉,這樣子不行啊。」我感到火焰正在喉嚨部分上升。

Nej,不行啊!」小女兒將最喜愛的黑橄欖叉入口,一邊鸚鵡學舌。

我們一家五口繼續吃飯,大女兒由始至終沒出聲,靜靜吃完晚餐,起來邊收拾自己的餐具邊說: Tack for maten! 」(按:瑞典人文化習慣,無論在家或到別人家作客,用膳後自行收拾餐具,並向煮飯的人說句多謝食物!大人細路照講,對象就算是母親或親戚也會說感謝。這個傳統十分美麗,提醒大人小朋友,桌上提供的食物不是理所當然的。)二女兒平日說話多多,今回知道自己不是,媽媽語氣不佳,於是快快吃完速速說謝謝食物便離桌。丈夫一臉倦容,輕輕皺眉。我心裏不好受,他最近工作繁重,下班回家也不能放鬆,要面對這種不和洽氣氛。我一肚子的氣,同時感到慚愧,問丈夫: 「是否我說得不夠清楚?我在電話中語氣很和善的,為什麼她常常左耳入右耳出?現在才十歲,過幾年怎辦?」丈夫再一次聽我連珠炮發,耳朵一定受罪,他平和地說: 「讓我跟她談談。」丈夫是家中小兒子,我是家裏大家姐,據說是上乘的夫妻組合。他在瑞典鄉間長大,童年時代跟我一樣,天天跟鄰居孩子通處跑四圍玩。唯一不同處是,我每天要幫媽媽做好家務,去街市買菜、洗碗洗衫挽水,做完才可去玩。

丈夫從小所得到的自由和選擇比我多,許多我以為應分的,在他的世界從來沒存在過。中國人傳統認為孩子應遵從父母,不許駁嘴什麼的,在他眼中有點奇怪。瑞典人的家教和學校教育培養孩子自行判斷正義和公平,爸爸媽媽不一定是對的。言行一致、道理通明,跟孩子解釋,他們才會真心認同,是絕對逼不來、罵不成的。

死執不放的承諾

我自小被委派的責任感,令我為人母後也潛意識地應用在女兒們身上,覺得沒做好要做的東西就跑去玩,就是不對。我認為忘記了承諾,就是不尊重。

對於這些所謂規矩我有時死執不放,連自己吃飯都沒心情,真是何苦呢?她既不是敵軍,又不是老細,而是我的親生女兒,玩到樂極忘形過晒鐘,難道我自己小時無試過嗎?阿媽你使唔使咁勞氣咁惡呢?

天下討論養育孩子的文章如恒河沙數,我們這一輩父母個個大學畢業又如何?沒有人進過一所名為「如何教導兒女」的學校。我自己當了母親三回,經驗和故事日日累積,也不自覺在這方面有所大躍進。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性格有別喜惡不同,表達與接受的方式都不同,三歲到八十話唔聽就唔聽。我打趣跟丈夫說: 「人的本性是麻煩的,我們根本都不聽別人支笛。」

阿媽唔等於大晒

「為什麼一定要聽?」丈夫答。簡直一矢中的,係阿媽唔等於大晒!枕邊人才是我的真正良師。

二女兒口直心快,性格最像我。十歲年紀似大未大,瑞典學校培育加爸爸遺傳因子,比我更能堅持己見。然而道理說得通的話,她會很快應變自如,這個我自知不及。面對我的骨肉,有時感覺如對一面照妖鏡,像看見一個複製的自己,將性情長短處隨時立體聲真人直播眼前。但願隨她日漸年長,我的做人智慧也會略有加幅。

移居瑞典十多年的原裝香港人,三女之母,每天做飯之餘亦寫字貼相。著有《幸福在最北》、《親愛的給幸福加口甜》。wordwordword.wordpress.comjauyau@gmail.com

文:周游

2016年5月23日 星期一

發高燒的迷思



2016-05-23 | 明報

「我本來是不想來急症室的。這裏的人太多,等候時間又太長,沒需要我才不來呢。我只是擔心孩子燒得太高,會燒壞了腦袋,所以無可奈何才帶他來看急診的!」

  剛過去的那個冬季,我最常聽到的一段振振有詞的自白,算得上是這段出自不少家長之口的責難,以至我的耳朵在承受這句豪言壯語時,頭顱卻被那一張張既委屈又怨憤的面孔壓迫得抬不起來。在當今這個有理也說不清的社會,閉嘴似乎暫時是最理智的選擇。我相信時間有助看清迷霧背後的真相,人們他朝或會明白一時的理直氣壯竟然是脆弱得不堪一擊。

  發高燒會燒壞腦謬誤

  「發高燒會燒壞腦袋」是很多缺乏醫學常識人士的認知結果,其實只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的謬誤。這句概括性的結論只說對了極小的一部分,在大部分的情下並不能反映真實的情

  首先,兒童的新陳代謝(Metabolism)比成年人高,所以兒童在發燒的時候,無論是由什麼原因導致的,體溫一般都比患上相同疾病的成年人高。因此在成年人身上較為罕見的39 度、40 度,對小童而言卻極為平常。而且,體溫跟病情的嚴重程度不是直接掛的。發燒40 度並不表示比39 度嚴重,40 度也並不比39 度更容易燒壞腦袋。病情嚴重與否,由病因、身體的整體狀和有否出現併發症等因素決定。

  腦膜炎腦炎才致腦部受損

  不少人都混淆了一些重要的醫學概念。發燒(Fever)只是一種病徵(Symptom),而不是病因(Aetiology)本身。導致發燒的原因多若天上繁星,常見的病因包括各種細菌感染(Infection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nue disease 、各類癌症(Malignancy 和藥物過敏(Drug allergy)等,尤以細菌感染最為普遍。各類細菌感染均可引致發燒,而大部分是由可自行痊癒的病毒(Virus 感染引起, 只有腦膜炎(Meningitis)和腦炎(Encephalitis)等極少數的傳染病才會導致腦部受損,造成所謂「發高燒會燒壞腦袋」的錯覺。但腦膜炎和腦炎的發病率並不高,相對於冬季大部分由流感引起的發燒個案,腦膜炎和腦炎的病例數目可謂相形見絀。再者,如果一旦不幸染上腦膜炎或腦炎,腦部受損的機會就已經大增,跟體溫的高低沒有直接關係。

  希望各位家長對發燒有了基本的認識後,日後遇到孩子們發燒就不再需要惶恐,也不必把他們帶往自己口中最不想到的急症室。

文:鍾浩然
  急症科專科醫生,飛行服務隊飛行醫官,自小喜愛舞文弄墨,凡事愛尋根究柢


2016年5月3日 星期二

為什麼這麼兇?



2016-05-03 明報 - 教得樂

當父母被小孩逼到無路可退時,發了脾氣,沒什麼好討論。始終,不少人認為,父母的脾氣,可讓孩子知道界線在哪裏。

某天,我一個人走進漢堡店,準備帶一個鱈魚堡回家給弟弟。這是來自加拿大的漢堡店,五年前我們剛來香港時,有一天誤闖進去,看到牌子上的價格,還誤會店子標的是台幣,單一個漢堡要50 港元。它不是餐廳,只是速食店。但是我只能說,真的好吃。

女兒玩茄醬母親厭惡責罵

等候外帶的當下,我隨意看坐在旁邊的小女生,五歲左右,手上正拿番茄醬的罐子,坐在對面的媽媽正在罵她。這個媽媽罵人的聲音不大,但是,臉上的表情和態度充滿了厭惡——彷彿她面對的,不是小孩玩番茄醬這等小事,而是結髮多年的另一半有外遇似的。

當媽媽罵人的瞬間,我將眼光從小女孩身上移開,開始尋找——找什麼?經驗告訴我,通常這樣的媽媽,身邊還有更小的孩子。我在心裏嘆了一口氣,桌子的旁邊,就有一台背對我的娃娃車,果然還有一個更小的孩子。

父母的耐心被磨光了,就拿小孩來出氣。這樣的父母我們常見,他們不到罪大惡極,但我只想提醒——面對孩子,什麼事情都要好好說,沒有必要這麼兇。

媽媽罵完人,轉頭去照顧更小的孩子。我再多看小女孩兩眼——她放下番茄醬,轉身看人來人往的櫃,眼神裏滿是落寞。她只是無心做了一件父母不喜歡的事,就被這樣無情地對待。

發脾氣與否只反映修養

每一件事都有前因後果。前面種下了什麼因,後面就會結出什麼果,一點怨不得別人。為什麼有些親子關係最後只剩下疏離,都是其來自有因的。

發脾氣,有讓孩子知道界線在哪裏的功能嗎?其實沒有。它只是父母修養好不好的指標。不發脾氣、好好說,孩子一樣知道界線在哪。

文:汪培珽

旅港台灣親子博客紅人,著作銷量合共達40 萬,育有兩名兒女


幼稚園裏的大世界


2016-05-03明報 - 教得樂

「我以前愛里安,現在不愛了。」「那麼你現在愛誰呀?」我忍不笑地問。

「我現在愛菲臘。」四歲小女兒笑意盈盈地答。

「愛一個人的時候會做什麼的?」「會擁抱,會親吻,會一起玩耍。」「你和菲臘一起玩什麼呀?」「我們玩媽媽爸爸和孩子。」里安和菲臘都是小女兒的幼稚園同學仔,幼稚園就在我們家附近,兩層高老式大木屋一直空置,四年前區政府大事修葺和裝修,在園裏建了沙池、木滑梯和鞦韆,在大草地上築起了一條蜿蜒的小木橋,一直通到盡處小樹叢。小丘上有大樹遮蔭,夏天時孩子坐在草地上吃茶點。鞦韆旁的小斜坡下面是大孩子們的秘密花園,那兒的大鐵絲網另一邊是貨車試驗廠房,空地上放置的大車輪和大鐵架,在孩子們眼中都好神奇。

小女兒說里安最喜歡玩恐龍,他是班上年紀最大的一個,今年足五歲。亦長得肥大肉厚,跟他爸爸一模樣。某天帶女兒上學,幾個同學仔正坐在大搖籃中齊齊盪鞦韆,里安遠遠一見到女兒就大呼其名,逗得我大笑,女兒說: 「他常常這樣的。」菲臘是獨子,性格較靜,一頭金髮大眼睛遺傳自波蘭籍的美麗媽媽。有時放學見到一輛速遞公司的重型大貨車停在門外,穿著制服來接孩子的一對年輕夫妻就是菲臘的父母。最近他媽媽用半流利的瑞典文問我:「你們通常什麼時候去泳池的?自從那次跟你們碰上,菲臘常常掛在口邊。」「Ella 也是啊!」我答。

前幾天下午老師來電:「Ella 今天給人欺負。」老師語氣有點凝重:「有個同學把她的褲子拉下來,她很不開心。我們已跟她和所有孩子談過,說清楚我們不可以這樣對待朋友仔的。Ella 現在沒事了,繼續在玩耍,她可能今晚會提起或什麼的,所以我們想你們事先知道。」「我唔受你玩」測試小權力一群四五歲小朋友一起玩,會有「我唔受你玩」之類的情。孩子們在測試自己的權力,也在模仿大人要主意。上周見家長時我和老師談起,她們的做法是:嘗試把被冷落的那個孩子帶開,讓她╱他跟另一個小朋友玩。這家幼稚園沒升班制,亦沒按年齡分班,一班十多個孩子由一至五歲不等,連老師都一直是那三位。這做法令孩子更有安全感,「大孩子」也有機會學習照顧「小孩子」。

女兒兩歲前開學,兩年來都跟同一群小孩子同班,一齊玩一齊食飯,老師學生之間感情十分融洽。這次拉褲子動作從未發生過,所以老師份外小心處理。接女兒回家途中我問:「今天好玩嗎?」她答:「我不記得了。」平日總會說「好好玩」的。傍晚我和她在浴缸裏玩水時再問:「今天在幼稚園是否有不開心的事?」她點頭。我們繼續一邊玩魚仔,她一邊告訴媽媽: 「是里安拉我褲子,我不知道為什麼他那樣做,我不想啊,不可以這樣對朋友仔的啊,老師說,其他小朋友見到也一定要跟老師說。」「你有哭嗎?」她點頭: 「里安也不開心。」想是老師一臉正經地跟大伙兒說話。

「現在好了嗎?」她點頭。

那就好了,於是我們繼續唱歌玩魚仔,當夜她也睡得很熟。

老師正經教訓不開名追究

第二天大大陽光到訪,我寫短訊給老師: Ella 沒事,我們打算趁好天去圖書館玩玩,今天放假!」老師回訊:「真寫意,後天見。」其實老師來電時沒有說明是哪個同學仔,我亦沒有問。女兒在圖書館抓起一本恐龍書,嚷要借: 「星期五玩具日我帶去幼稚園給里安看,他喜歡恐龍啊媽媽!」

文:周游

移居瑞典十多年的原裝香港人,三女之母,每天做飯之餘亦寫字貼相。著有《幸福在最北》、《親愛的給幸福加口甜》。wordwordword.wordpress.comjauyau@gmail.com

2016年4月16日 星期六

打開日本媽媽親子書櫃

2016-04-05 明報 - 教得樂

當香港媽媽還在問「從0 歲開始講故事不會太早嗎?」時,日本政府早已在2000 年推行「bookstart 閱讀起步走」活動,日本媽媽早已習慣在寶寶牙牙學語前跟他們說故事,目的不是要讓寶寶贏在起跑線,而是想跟還未懂說話的寶寶有多一種溝通渠道,建立更深厚的親子關係。今次我找來幾位日本媽媽朋友,推薦幾本日本孩子必讀繪本,從她們的書單裏偷師。

文、圖:椰菜媽

以前當親子版記者時,認識多位從事繪本的專家,他們不約而同跟我說,打從兒子一出生便可開始跟他閱讀,但當我抱着還是「一嚿飯」的MJ 在懷裏時,他的世界好像還停留在羊胎水中,我現在就開始講故事,會不會太早呢?不過當我來到日本後,日本媽媽頓時幫我消除這個迷思,無論小朋友從手抱嬰兒到小學生,也會看到日本媽媽在電車、醫務所、餐廳等跟他們閱讀,父母跟小朋友有講有笑,好不溫馨,從那時開始我也開始每天跟MJ 閱讀。「父母用自己的口、自己的聲音將繪本的文字讀給孩子聽,就像在寶寶身上播下愛的種子,繪本就有這麼一股魔力。」日本書店童書部經理服部真衣振振有辭地說。

不用照字讀形容圖畫、扮聲更吸引當寶寶還未懂說話,還未能與媽媽有任何交流時,媽媽們很多時都不知道可以跟寶寶說些什麼,她們就會選擇為寶寶講故事,慢慢便成了一道溝通的橋樑,父母用自己的聲音擁抱孩子,讓他在父母溫暖生動的話語中成長,是最幸福的事。服部小姐說父母不需要太緊張,有時候不用照字讀,可以形容一下圖畫,扮一些動物的叫聲更能吸引寶寶。

日本圖書館

童書消毒箱讀得放心

培養小朋友的閱讀興趣,圖書館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我認識大部分的日本媽媽每星期也會至少跟子女去一次圖書館,讓孩子學習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書。

圖書館也非常重視兒童圖書,會設立特別的閱讀位置,有的甚至有遊樂區,讓孩子邊玩邊讀書。而圖書館差不多每天也有跟小朋友閱讀繪本的時段,亦會不時推薦繪本給不同的適齡兒童,而我最喜歡日本兒童圖書館的消毒箱,坦白講,嬰幼兒特別容易生病,家長也會擔心書本不乾淨,日本圖書館便特設60 秒消毒箱,讓家長放心。

「閱讀起步走」計劃

0 歲獲贈禮包鼓勵閱讀

日本從2000 年引入英國「bookstart 閱讀起步走」這個計劃,全國1741 個地方政府,當中已經有943 個開始展開這個活動,每個地方會有不同形式的活動。


日本於2000 年引入計劃參加了這個活動的地方政府會在寶寶0 歲的健康檢查時送出棉布袋禮包。禮包一般有兩本嬰幼兒圖書、一份當地圖書館的申請卡,以及給家長的手冊,鼓勵家長從寶寶0 歲時開始為他們閱讀。



2016年3月29日 星期二

媽媽愛心午餐提升食慾迷你兵團飯糰出動!

 2016-03-29  明報 - 教得樂

文、示範:李莉
圖:鍾林枝
模特兒:Haylia

卡通造型飯糰從來是提升孩子食慾的好幫手,但新手入門要做到日本媽媽級的便當水準,當然不太可能,而以個人口味來說,自己較偏愛天然食材,故決不能因為要靚、要神似,就加入食用色素,在自己的烹飪法則裏,可以無添加,就盡量無添加吧!今次做的迷你兵團飯糰,只用粟米加日本珍珠米便成,造型非常可愛,連平常不太喜歡米飯的孩子也搶著吃,看見孩子爭相吃自己親手做的食物,做母親的滿足感和幸福也不過如此。

材料:
粟米粒(新鮮或罐頭均可) 適量
珍珠米適量
芝士1
壽司用紫菜(細片) 1

工具:
保鮮紙、便當造型剪刀、便當造型工具(如需要)、便當造型專用夾

步驟:
1 先將珍珠米煮成飯,將粟米加入珍珠米飯中拌勻,待冷卻
2 掏出適量粟米飯,放於保鮮紙上
3 將包了保鮮紙的飯搓成橢圓形,備用
4 紫菜以剪刀剪出大小圓形各二,條狀兩條及嘴巴形
5 用剪刀或便當造型工具於芝士印出兩個圓形
6 用夾子將大的紫菜圓形放在飯糰上,再加入芝士圓形做眼白及小圓形的紫菜作眼珠
7 加上長條形紫菜於眼睛兩側,再加上紫菜條作嘴巴便完成

貼士:

不喜歡粟米的,可以切碎炒蛋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