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飯來張口」,是不少媽媽的心願,但是不易實現。食譜作家Sue-Anne 也曾因兒子杰杰的偏食問題而煩惱,
但經過三年半的探索,這位新手媽媽終於領悟到,孩子也有個人的飲食喜好,成年人應該尊重。Sue-Anne 現在每餐都由杰杰自決食材,再由她發辦怎樣烹調。「有得揀」令杰杰吃得更開懷,從此,餐桌不再成為戰場,而是兩母子享受天倫的好地方。
文﹕沈雅詩
圖﹕陳淑安﹑受訪者提供
正職是工業產品設計師的Sue-Anne,受開餐廳的父親和識飲識食的芬蘭籍後父影響,從小愛烹飪,不單煮得一手好菜,對飲食要求亦相當高。兒子杰杰或許有其遺傳基因,雖只有三歲半,卻已是一名小食神。
Sue-Anne 笑言,杰杰的味蕾異常敏感。「我家附近有幾間茶餐廳也賣通粉,但杰杰指定只吃某一間,其他的一律不吃。有次,我和丈夫特意在另一間買一碗外賣通粉給他,試試反應。外賣碗是白色的,沒有任何商號標誌,但杰杰只吃了一口,便分辨出不是他素常光顧的那一間。後來,我們認真研究過,他愛吃那間茶餐廳的通粉,的確特別爽口。」
口味無對錯尊重孩子喜好
大廚媽媽遇上食神兒子,本應是天作之合,現實卻充滿摩擦,
「就是因為他對食有要求,因此很有主見。
比如說,大部分BB 最初轉吃固體食物,都是先吃粥,但杰杰就是不喜歡粥的質感,所以任我怎花心思去煲好一煲靚粥,他也不屑一顧,真的把我氣死!後來,我索性偷步,提早給他吃腍飯和湯麵了」。
喜歡食物有咬口的杰杰,也不愛吃雞蛋和豆腐,曾令Sue-Anne 非常頭痛, 「我沒想到這兩種小朋友的『大路』食物, 他竟然不吃。我試過蒸蛋、炒蛋、煠蛋、太陽蛋,他統統不吃,唯一肯吃的是蛋炒飯;但豆腐,我真的拿他沒法,即使我已把它炸至金黃色脆身,但他用筷子一夾,發現內裏仍是軟腍腍,就會放下不吃」。
一年半前辭去朝九晚六工作的Sue-Anne,多了時間照顧兒子,觀察他的飲食習慣和喜好。「我發現,原來杰杰很討厭我們替他把飯剪碎混在一起,他愛像大人般,飯和要分開。而且他愛澱粉質,因此一定要先吃大半碗白飯,待肚皮滿足後,才會慢慢吃。以前我不知道,或責怪他不合作、不肯吃,但當我細心觀察,這只不過是吃的形式問題,不存在對錯,於是放手由他喜歡怎樣吃便怎樣吃。」
兒子自決食材胃口大開
「放手」也令餐桌氣氛改變了。Sue-Anne 稱,從前兩口子時, 「是日晚餐」全由她發辦,但誕下這名小食神後,這種飲食「霸權」只會令她屢屢碰壁,
「杰杰兩歲已經曉得按心情選擇食物,有次我弄了炒麵,他卻對我說,今天不想吃麵,只想吃飯,就是我花盡唇舌游說他姑且吃一點,他亦堅持『封口』。為免再勞氣,我決定轉個方式,以後每天也邀請他參與『今晚食乜』」。
不過,畢竟杰杰也只是個三歲半的小男孩,能力有限,因此,Sue-Anne 也不是任他天馬行空去選擇,會設定選擇範圍。「我讓他決定吃飯還是吃麵。吃麵的話,他可以再想想是吃意大利粉、蝴蝶麵、車輪麵、通粉,還是上海麵;我雪櫃一定有番茄、紅蘿蔔、椰菜、芥蘭等五六款蔬菜,杰杰可從中選擇三款作食材。但最後配搭什麼肉類及怎樣烹調,則太複雜了,所以交由我處理。」自從實行「民主制度」後,杰杰胃口大增,小人兒每餐也可鯨吞一大碗白飯及一大碗菜。「做家長的,真的要接受孩子也是獨立個體,應有選擇的權利,成年人有不喜歡的食物,小孩子一樣有。如果我們退一步,不老是盯他們,容許小朋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吃一頓飯,我相信,家長的煩惱會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