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老師,對小孩,我們時常鼓勵他、讚美他,但最近發現他只要遇到不會的事,會選擇逃避,因為他得不到讚美,這該怎麼辦?」有一派教育主張,
「過多的讚美,反而是孩子進步的絆腳石。」我不贊同這麼說。大家只將注意力放在負面的「絆腳石」上,卻忽略了他們說的讚美──是「錯誤的讚美」。
讚美者情動於中而形於言
真正的鼓勵和讚美,再多也不會害了孩子。只要,那是發自你真心誠意的感受,而不是為了讚美而讚美。也就是說,當你要對孩子說些鼓勵的話之前,你的內心,是先有感動的。就像我對姊姊弟弟說「我愛你」,就表示在我開口的當下,我的內心產生了「愛」的感受,我只是將真實的感受透過語言表達而已。這種「愛的話語」說多了,會不會寵壞孩子,或是讓孩子對你的愛意「無感」呢?不會的。
如果你發覺孩子對你的愛意不領情,那是你表錯情了。很多父母喜歡在管教孩子的時候說「我都是愛你才這樣做」。這不叫愛意的表達,充其量只是在替你找一個說服孩子的理由而已。
真正的讚美永不嫌多
當我發現弟弟自動自發收玩具、當我發現姊姊主動替弟弟留下一瓶益力多、當我發現弟弟將自己的書桌收得好整齊、當我發現姊姊對爺爺說話好有禮貌……我心裏會有感動,這時候,我說出來任何鼓勵和讚美的話,即使一天說上五次,都不可能出現「太多的讚美使孩子無法進步」的副作用。
遵從內心感受拒為讚而讚
「錯誤的讚美」是什麼?你內心沒有真正的感動,只覺得讚美對孩子是好的東西,就拚命塞給孩子。塞到最後孩子也弄不清他們是怎麼得到這些東西的。你自己也拿揑不準、來無影去無蹤的情感,當然容易牽動孩子敏感的神經。
錯誤的讚美心態,常常就是造成過多的讚美的原因。一個人一天能有幾次感動呢?為了讚美而讚美,會讓你抓不準「劑量」,而灑了太多到孩子頭上。
但實際上生活裏的失敗經驗,才是常態。失敗就不能讚美嗎?只要你有以孩子為榮的感受,說出來就是好聽的讚美。
話說回來,孩子在某些階段不敢嘗試,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姊姊說今年去新西蘭還要再參加一次sky dive(跳飛機),媽媽還是說不敢。大人不敢,或是不想嘗試的事情也很多,幹嘛對小孩大驚小怪呢?
父母不要怕讚美給的太多而害了孩子,傾聽你心裏的聲音,就是最好的拿揑準則。
文:汪培珽
旅港台灣親子博客紅人,著作銷量合共達40 萬,育有兩名兒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