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日報2012-11-10
相信大多數家庭都會在家中準備一些應急的藥物及急救用品以備不時之需,但您知道一個合適的家用急救箱應包含甚麼東西嗎?這些東西應如何使用?在甚麼情況下使用?使用時要注意甚麼?
根據美國紅十字會建議,一個基本的家用急救箱應包括:
1. 急救手冊,求救電話號碼:急救手冊可在書店購買或從互聯網下載,現時應有智能手機應用程式可選擇;一般都會涵蓋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意外及其急救處理方法;預備好求救電話號碼或聯絡家庭醫生的方法。
2. 藥水膠布,消毒濕紙巾:預備不同大小形狀以處理小傷口,使用前先以清水清潔傷口;消毒濕紙巾用來清潔皮膚,但應避免直接接觸傷口。
3. 體溫計,冰墊:常用測量位置為腋下及耳,避免用水銀式玻璃體溫計,因打破後會接觸到裡面的水銀;冰墊平時放於雪櫃冰格,可用於退燒或四肢扭傷的即時處理;
4. 口罩:預防呼吸道傳染病,佩戴前後要洗手,為一次性使用品,用後應更換;
5. 一次性手套:使用後可避免直接接觸傷口及分泌物,減低受感染風險;
6. 彈性繃帶,三角巾:彈性繃帶可止血、包紮傷口、固定或加壓傷肢;三角巾可用作手掛以承托傷肢;
7. 吸收性敷料,無菌紗布及醫用膠紙:直接以敷料或紗布覆蓋面積較大的傷口,然後以膠紙固定,作阻隔及加壓止血之用;
8. 抗過敏藥膏,含抗生素藥膏:抗過敏藥膏可塗於局部過敏泛紅痕癢部位;抗生素藥膏可塗抹在患處以保護外露的內層皮膚;
9. 止痛藥或阿斯匹靈:緩解輕至中度疼痛,如牙痛、頭痛、經痛等,使用時應注意服用者的過敏史;
10. 剪刀和鑷子:剪刀用於剪開繃帶或衣物,展露患處;鑷子用於拿取清潔之用品,避免汙染傷口。
上述物品僅是一般常用工具和針對意外的發生,若家人中有長期病患,應針對個別情況配備急救箱,以便更適合家庭需求。另外,應定期檢查急救箱中物品的有效期,以及即時補充缺少之物品,告知每一個家庭成員急救箱的位置(兒童觸摸不到的地方)及物品的用法。若能在家中配備一個基本的急救箱,相信當面對危急關頭時,便不致於方寸大亂了!
資料來源:美國紅十字會/香港紅十字會
潘沅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