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 2014-06-15
世紀人文·關懷·視野 By 諾生
「我不需要女兒讀什麼名校,不需要她為父母親掙回什麼榮耀,更不需要她為父母的老來而操心,我只希望我的女兒可以天天帶笑生活,永遠做個充滿愛心的快樂寶寶,學會知足就可以了。」我初還以為一個集小說作家、出版社編輯部主管於一身的事業型爸爸,一定像很多虎爸虎媽一樣,想自己的兒女比自己更優秀,着眼點是女兒的學業跟前途,殊不知眼前的作家畢名,他最渴望的是女兒找到自己的快樂。「我從自己的父母親學到的,是怎樣尊重和支持兒女找興趣。」
「比起圍着一班天天掛在口邊要兩歲女兒報讀什麼牛津英語的媽媽,臉上一點寬容感覺都沒有只有憂心得天似要塌下來的爸爸,我寧願把已經不多的時間全花在陪伴女兒尋找真正快樂身上。」畢名笑着說:
「小朋友成長得很快,快得父母要抓他們的童年身影一點都不容易,童年跟父母的相處經歷,其實對他們的成長有重要的影響,他們從父母的身上學到生活的態度、對事物的看法,更重要作為父親對女兒的親切關心,是決定女兒將來對異性有怎樣的相處態度。你說,比起花時間去學習那些連成年人也根本用不着的深奧詞彙,何不多些言傳身教,我相信教育的第一步是應該由家庭開始,這份責任父母是推卸不來的。」
陪她做這年紀該做的事
那什麼是真正快樂? 「陪她做這年紀該做的事,找回童真,例如抱着她接觸青草地,扶着她一步一步踏着沙灘上暖暖的沙,擁着她迎接第一個湧來的浪花。」
我好奇,畢名哪裏來這麼多的時間?他平日管理公司出版工作已花去大部分的時間,有時回到家也要繼續批改文件,更遑論把他創作小說的時間計算在內。「都市人最喜歡給藉口自己,其實一星期有七日,每日有二十四小時挺好用。不可能?別說笑了,說不可能的人其實挺『自私』,只要你願意犧牲一點自己的娛樂社交空間,減少一點自己的休息時間,再把它們歸納為跟女兒一起的共同成長時間,誰說時間不夠用?」
我很懷疑這是否知易行難?他笑說: 「的確挺難啊!開首時你要習慣拒絕朋友約會,把寫作時間延至再夜深一點,更甚要加快自己的工作效率,例如平日習慣看一份稿件要一小時,現在就用方法半小時完成;還有,往時寫小說一日寫下的六千字有一千字可能最終用不着,現在就要減少寫作時發白日夢增加集中力,資料蒐集要做得更精準,務求寫下的全數用得着。為的,當然是留更多時間給女兒!」那第一年的父親節,你想女兒送什麼給你?
「我反而想送一份終身禮物給她,是『微笑』。我希望可以天天對着她笑,告訴她生活中總會有些苦,淚流總少不免,但唯有笑,可以彌補生活中的傷口;又唯有笑,可以令自己在尋找夢想的旅途中走得更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