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 2011-11-29
早前有受訪爸爸提及兒子大學選科,他覺得哲學抽象難懂,希望兒子另作他選。其實,在中西文化中,自古已透過哲學思考和解決人生種種難題。哲學,是思考問題的源頭,是追求智慧的學問。是以,出版社把以下這套書納入「可大可小」系列,適合一家大小一起讀。
文:讀書人書店(2739 7932)
爸爸,為什麼你愛我?」這些年,女兒冷不防就會有此一問,外子的回應總是千篇一律:「不為什麼,因為我是你爸爸。」男人大多怕表達愛意,女兒不滿意,於是轉過頭來問媽媽:「媽媽,那為什麼你愛我?」頑皮媽媽通常會反問: 「那為什麼你又愛媽媽?」「你愛媽媽什麼?」母女倆肉麻當有趣,喋喋不休……直至女兒聽見「肯定」的一句: 「因為你是我的女兒,所以愛你。」於是,愛與不愛的問答遊戲,終於落幕。女兒在他者的肯定中,建立對自我的認同。
相信每個父母應該都聽過這一疑問,你會敷衍回應,抑或支吾以對。孩子年紀漸長,開始探索世界,好奇心滿瀉,連珠炮發的「為什麼?」,往往令人詞窮。其實,孩子提出問題,代表思維正在組織,學習獨立思考,爸媽的回應,其實可刺激思考。假若真的時間不許可,下次,可試試把這套書給孩子,讓他跟書中人物(飛兒和左夫),透過重複發問,就以下三個問題:「我為什麼存在」、「你為什麼愛我」及「為什麼不可以做我想做的?」自己找尋答案。
這套書的每一頁,有各式各樣的問題與解答。書裏所寫的不是標準答案,而是夠刺激思考的路徑,幫助孩子清楚表達想法。爸媽或老師更可徵詢孩子是否贊同答案,或他們另有想法。其實,適當回應這類有哲學意涵的問題,等於鼓勵孩子認真和有條理地思考,孩子漸漸地就不會只看到事物表面,而能深入探索,延伸想法,繼而尋找可行的做法,幫助建立價值觀和尋找人生的意義。這些看似抽象的問題,包括「愛」與「被愛」、「存在」與「不存在」、「自由」與「不自由」,最終又回到真實的親子關係上。
小小哲學家系列套書(共三冊)書名:
《媽咪,我為什麼存在?》、《爸爸,你為什麼愛我?》、《為什麼不可以做我想做的?》
文:奧斯卡.伯瑞尼弗(Oscar Brenifier)
圖:戴爾飛(Delphine Durand)
譯者:袁宗綺
出版社:星月書房
作者奧斯卡.伯瑞尼弗的部落格:www.brenifier.com/english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我們活著的目的,不是跟別人比,而是跟自己比。怎樣達到你自己的最好,而不是怎樣達到全世界的最好,才是我們人生的目標。因為怎樣做到你自己的最好,是你能控制的,而怎樣做到全世界的最好,是不由你控制的。這個網誌,是媽媽在養育教你們的成長路上所擷拾的資料,但願我沒有對你們期望太多,只希望你們能取你所需,做到最好的自己!
2011年11月29日 星期二
2011年11月22日 星期二
故事書替代教科書The Power of Reading《閱讀的力量》
明報 2011-11-22
在傳統教育下長大的父母及老師,對於以故事書作為教科書有何感覺?
Dr. Stephen Krashen 是美國知名的第二語言學習研究者,其著作《閱讀的力量》中列舉多項研究結果,闡明「自由自主閱讀」(Free Voluntary Reading)對增進字彙、文法、寫作、口語、聽力等能力都有正面的效果,其效果比傳統教學方式更好。Dr.Krashen 發現,只要持續閱讀,拼字、文法、字彙都是可以不教而懂的。
回想三個兒子的英語能力,也是從自由閱讀中培養得來的:我每天必定與他們閱讀英語故事,他們小三、小四時的英語能力在班中已非常突出,所以我認同在學校英語課加插大量閱讀時間。然而,實際上,香港有多少間小學的英語課是以閱讀為重?又有多少間學校會有「以故事替代教科書」的膽量?
教育局在推動以閱讀為英語學習花了很大的努力。早在2004 年,課程發展處已推動名為「小學識字閱讀計劃」(Primary
Literacy Programme-Reading ,簡稱PLP-R),並在約100 間小學為初小學生推行。透過一系列本土原創故事,孩子可接觸不同文體和故事情節。在課堂上,老師以分享閱讀的方法讓孩子建立對英語故事的喜好,增強朗讀的自信心。數年後,計劃更添了寫作部分,讓孩子透過協作學習,嘗試仿作及創意寫作。至於小四至小六,課程發展處已開始了伸延課程,現正在十多間學校試行。
本港三個故事學習課程
教育局能這樣前瞻性地推行閱讀為主的教學課程,實令人鼓舞(詳情可瀏覽教育局網站,在主頁「搜尋」鍵入「Primary Literacy Programmes」) 。
不過,欣慰之餘也擔心,因為「小學識字計劃(閱讀及寫作)」(PLP-R/W,Reading and Writing)只用去課程的一半時間,那剩餘的一半時間,學校會怎麼善用呢?
有部分學校正採用另外兩套以故事為本的英語教學課程。香港幼兒教育及服務聯會1999 年始便在小學推行以故事為本的「英語教學計劃」。計劃分初小(IELP)及高小(LLELP)兩階段,課程特點是以不同的教材照顧個別學習差異的學生。另一套是由青田教育設計的「陽光英語綜合教學法」,小一及小二用Magic Box 小故事系列, 小三至小六則用自行編製的「Ready to Go English Text Types」,材料選自世界不同地方的故事。課程的其中一個特點,是要求孩子每天聆聽故事後要朗讀故事作家課。
這三個課程跟Dr. Krashen 倡議的「自由閱讀」法當然不同,但如果學校是以閱讀為英語學習的根基,大可採用這類課程,附加每天默讀時段,為孩子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奠下良好基礎,相信效果也異曲同工。
書名:閱讀的力量——從研究中獲得的啟示(The Power of
Reading - Insights from the Research)
作者:Stephen D. Krashen
出版:心理出版社
內容:作者以此書提倡「自由自主閱讀」,從學術研究結果中展示閱讀與增進語文程度(書中所謂的「識字力」)的關係。
何美儀,三子之母,英語教學碩士,有15 年中學及大專英語教學經驗
2011年11月21日 星期一
交替使用尿布很劃算
紙尿褲裏竟然爬出蟲子?不斷曝光的紙尿褲問題,如此的觸目驚心,讓無數的媽媽從心裏打起了冷顫,這些從寶寶出生就開始接觸的日常用品出問題,儘管只是特例,也足以讓神經敏感的媽媽們揪心不已。紙尿褲風波再次引起社會關注,也給不少媽媽提了個醒,不能只是完全依賴一次性紙尿褲,傳統的換洗尿布在衛生安全上由自己把關,也許來得更安心。記者走訪城區各大商場發現,紙尿褲、棉質尿布、隔尿墊巾、防漏尿褲、隔尿床墊可以找到一系列關於寶寶的衛生用品,這一期採訪的媽媽達人——王姨,給大家講解這些產品的使用心得:產品交替使用,不僅可以省錢,而且更安全。
棉質尿布、紙尿褲交替使用好
棉質尿布、紙尿褲交替使用好
從出生的那天起,尿布就成為寶寶人生的第一個小夥伴。合理使用棉質尿布與紙尿褲不僅可有效幫助寶寶健康成長,而且也減輕媽媽的負擔。但稍有不慎,無論是棉質尿布還是紙尿褲都可能給寶寶帶來傷害。科學地挑選是關鍵的第一步。
目前尿布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紙尿褲,方便、衛生、吸水性強,使用時間長。缺點就是透氣性不佳,如果不及時更換,很容易引發尿布疹。購買時應注意品牌和材料,選擇透氣性較好的產品,以便除去肌膚上的濕氣,挑選時有兩個原則:寧鬆勿緊,寧稍大勿偏小。
另一種是傳統的棉質尿布,其優點是透氣性好,耐用、經濟、環保。缺點是容易尿濕,更換次數多,換洗麻煩,使用起來非常費勁。
如果條件允許,王姨建議白天在家時最好用棉質尿布,夜間或外出時使用紙尿褲,適時開始給寶寶進行把尿訓練,這樣不僅更有利於寶寶成長,而且減少家長的工作量。
棉質尿布柔軟、透氣,對寶寶皮膚刺激小。但不如紙尿褲吸水好,需要勤換,新手爸媽們就比較辛苦一些。而在經濟方面,棉質尿布還是要比紙尿褲省錢很多,王姨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假設一天用8個紙尿褲(新生兒每天平均使用12次棉質尿布或紙尿褲),每個3-4元,一天是50元左右,而買棉質尿布,在寶寶嬰兒期至少可以省下三四千元。
別以為使用紙尿褲比較省心,只是費點銀子而已,貪圖方便依賴紙尿褲隱藏不少弊端:第一,紙尿褲吸水,孩子大小便之後,如果沒有不適感,學會大小便會很晚,第二,紙尿褲會阻礙腿部的正常發育,尤其是女孩,想要美腿就少用吧。第三是不透氣,容易造成孩子生殖器官發熱、上火。所以,晚上用紙尿褲,方便孩子睡覺和大人休息。但白天最好給孩子用棉質尿布,購買紙尿褲時,一定要購買超薄透氣型的紙尿褲。
王姨建議尿布色彩是選白色,媽媽們可以通過寶寶的糞便很容易掌握寶寶的消化狀況,無論是受涼了還是蛋白質攝入過多,還是拉稀什麼的,通過糞便一目了然;尿布可以自製,也可以購買;如果媽媽們時間比較充裕,DIY尿布是不錯的選擇,尿布的材質最好選擇平常不穿的或舊的純棉內衣。
三大美味輔食助寶寶遠離便秘
秋冬時節,“去燥下火”的聲音就不絕於耳,即便是勤喝水都不一定能緩解口乾舌燥的情況。寶寶在此時也容易因為體內上火而患上便秘,雖然它不是大病,但看著寶寶因便秘而痛苦地哭鬧,年輕的父母們都非常心疼。且便秘這個習慣不是那麼容易被糾正的。因此本文除了宣導父母們多給寶寶餵食開水外,還推薦幾個食材,可用來作為剛剛餵食輔食的寶寶緩解便秘之用。
首選的食材是香蕉。它營養高、熱量低,是相當好的營養食品。它且含有蛋白質,糖,澱粉,果膠,各種維生素,還含有鈣、磷、鐵等礦物質。香蕉有潤腸通便,潤肺止咳,清熱解毒,助消化和滋補的作用。
其次就是推薦土豆。它是低熱能、多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是女性們理想的減肥食品。每100克 土豆含鉀高達300毫克。專家認為,每週吃5-6個土豆可使中風幾率下降40%。同時土豆可輔助治療寶寶消化不良、習慣性便秘等。
第三個就是綠豆和薏仁。我們知道,寶寶純母乳餵養時,因攝取纖維豐富的食物比較少,所以比較容易造成便秘。而綠豆、薏仁就富含纖維質,不但可以改善便秘的症狀,還有清熱退火的功效。經常的做法就是熬制湯水,與涼開水配合著飲用。
(1)美味香蕉泥
材料:熟透的香蕉70克 、白砂糖10克 、檸檬汁5克
做法:將香蕉洗淨,剝去白絲,把香蕉切成小塊,放入攪拌機中,加入白糖,滴幾滴檸檬汁,攪成均勻的香蕉泥,倒入小碗內,即可餵食。
小叮嚀:每日三次。不能選用生香蕉,因為味道有澀,不適合給寶寶餵食。具有便秘調理,腸炎調理功能。要留意,香蕉不宜和紅薯同食。
(2)營養馬鈴薯泥
材料:土豆200克
做法:將洗淨切片後的馬鈴薯放在鍋中用水熬軟,撈出。趁熱將馬鈴薯片搗爛,用準備好的高湯1杯將馬鈴薯泥調稀,至黏稠狀即可。
小叮嚀:每日三次。
(3)綠豆薏仁湯
材料:綠豆20克 、薏仁20克 、冰糖適量
做法:將浸泡7小時的薏仁加3杯水放入鍋內,用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煮半小時,再放入泡軟的綠豆煮至熟爛即可。取湯去渣給寶寶服用。
小叮嚀:可當日常飲用水餵食。但綠豆性涼,若是正在服藥或腸胃怕受涼的寶寶就可以改成紅棗湯餵食。
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
從聽故事 到閱讀Cambridge Storybooks《泡泡劍橋兒童英語故事閱讀》
明報 2011-11-15
從聽故事到閱讀,父母是最合適的引導人。怎樣吸引孩子對英文故事書產生興趣?年紀小的較易入手,若孩子已到二、三年級,且抗拒閱讀英文故事書,父母就要多一點耐性和創意,才能成功引導孩子喜愛英文書。
首先,要根據孩子的興趣及閱讀能力挑選故事書,然後用不同點子讓孩子對故事書產生興趣。以A Cat For Tom 一書為例,可以利用封面討論: 「那個男孩子在扮什麼動物?」「我很怕貓的,你呢?」
「為什麼有些人喜歡養貓作寵物呢?」「我記得有一套音樂劇叫Cats ,十多個演員都扮成貓模樣在舞台上唱歌跳舞,你想看嗎?」等。不論回應長或短,可嘗試把孩子的注意力帶到故事書。除了提問,還可跟孩子玩玩扮動物或動物叫聲遊戲,7、8 歲的孩子仍天真活潑,假如父母投入扮演,他們定會跟你玩個不亦樂乎。
當興趣被勾起,就可閱讀故事。有些孩子比較喜歡看圖畫,可先把全書的圖畫看一次,讓孩子有些認識及期盼才開始朗讀。很多父母都擔憂自己的發音不準,影響孩子的學習。但我們要謹記,父母不是孩子的英文老師,父母跟孩子一起讀故事,目的不是要教英語,而是一個親子活動,一起享受閱讀樂趣。當然,若能加添學習效能,就最好不過了。所以,我一直鼓勵及推介附有CD 的英文故事書,一舉三得——親子、享受閱讀樂趣、聆聽地道英語發音。這對不諳英語的父母更為重要。
尋找有聲圖書困難重重
近日到香港中央圖書館逛逛,看到滿滿的書架都是色彩繽紛的故事書,真的歡喜若狂。但嘗試尋找附有CD 的英文圖書時,就困難重重。第一,現時的電腦程式沒有這個CD 項目的搜尋支援方法,不能利用圖書電腦目錄搜尋。第二,單憑肉眼也不可能找到附有CD 的圖書,因為書背上沒有任何顏色貼紙以作識認,讀者必須逐本書拿出來,在封面上查看有沒有貼上「本書附有附件」的貼紙才能知道,簡直就像是大海撈針。
向圖書館助理查問,才得悉有職員用的分類本,詳列附有附件的書籍。讀者要抄下書號,再到書架尋書。奇怪的是,沙田圖書館安排卻不同,那裏沒有分類本,但附有附件的書均在書背上貼上橙色貼紙。原來每所圖書館的做法不一,下次到公共圖書館時,可先問問管理員如何才能找到附有CD 的圖書。
誠盼公共圖書館能增加附有CD 的英文故事書量,現有的數量實在太少了。如果能加設一個附有附件書籍的區域,就更能幫助父母培養孩子對英語閱讀的興趣。
何美儀,三子之母,英語教學碩士,有15 年中學及大專英語教學經驗
網址:step-up-kids-english.blogspot.com
Book Info:
叢書名稱:《泡泡劍橋兒童英語故事閱讀》Cambridge Storybooks
出版社:劍橋大學出版社及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內容:這叢書是由劍橋大學出版社編寫,分4 個級別。每個級別有18 本故事書,一本教師/親子指南及一張MP3 光盤。除了貼近孩子生活的故事,到第三、四級還加插了戲劇讀本。第一、二級別較適合幼稚園及小一孩子,小二、小三孩子可試讀第三、四級別。每級別書目可到新東方圖書網(www.dogwood.com.cn)查看。
售價:
第一級別:50 人民幣
第二級別:79 人民幣
第三級別:83 人民幣
第四級別:89 人民幣
注意:叢書只可在內地買到,可到深圳書城,或於網上購買。
注意:叢書只可在內地買到,可到深圳書城,或於網上購買。
2011年11月8日 星期二
Easy-To-Read 多聽才會說
明報 2011-11-08
「聆」—— 「令」有美好的意思。
「聽」—— 「聽」的右邊是「德」字的省略,有品行美好的意思。「壬」是指聖人。
「聆聽」——用耳朵傾聽美好的音樂和言語,讓行為像聖人一樣好。
學習語言,不論母語或外語,都是從聆聽開始。孩子不斷吸收大人的說話,像海綿一樣,儲藏在腦袋,直至他感覺「夠」了,話語就會自然流露。朋友曾帶5 歲女兒到英國,女兒每天上幼兒園,放學到公園玩,卻一直不發不言,幼兒園的老師也說她從不用言語溝通。
朋友起初很擔心,但6 個月後,神奇的事發生了:有一天,女兒突然主動跟同學談話,出口成句。可見聆聽對學習語言的重要,這也是我們常說的「英語環境」。
雖然香港是國際都市,但除了學校的英文課,孩子接觸英語的機會少之又少。既然知道「多聽才會說」這個事實,父母可製造英語環境給孩子,懂英語的當然可在日常生活多用英語,還可每天一起聆聽英語故事。持續聆聽,有助建立自信,開口說英語。
設讀後討論延伸活動點子
附有CD 的英語圖書,香港選擇也不太多,台灣做得較好。本年書展我就在東西圖書攤位找到「Easy-To-Read 」英文故事易讀系列,共有3 個程度供選擇。這系列圖書附有AVCD,內含VCD 和CD。VCD
除了故事動畫,還有故事摘要和人偶共演。我覺得這部分適合老師作為引子,吸引孩子閱讀故事書。我最欣賞的是讀後討論和延伸活動的點子,專門為父母、教師設計。如中階的The Bookstore Ghost 「鬧鬼書店」,主角布朗先生很喜歡鬼怪書籍,後來開了家書店,專門賣有關鬼的書,還養了一隻貓;書中的貓不像一般的貓喜歡魚,牠喜歡老鼠。編輯就建議父母和教師跟孩子討論喜歡的事物,也可做一本ILike 的小書,讓孩子寫出、畫出喜歡的事物;還有設計鬼屋教室,鬼屋小把戲等點子。
對百忙的父母和教師來說,這些學習參考是寶貴資源。謹記英語能力是要一點一滴累積,家長每天持之以恆陪伴孩子聆聽、觀看、朗讀十分鐘,讓孩子把聽英語故事變成習慣,自然就會喜歡英語。
何美儀,三子之母,英語教學碩士,有15 年中學及大專英語教學經驗
網址:step-up-kids-english.blogspot.com
書名:Easy-To-Read 英文故事易讀系列(Level 1, 2, 3)
出版:東西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此系列故事書分三個階級。初階有15 本故事、中階有12 本、高階有10
本。初階句型相對簡單,字彙重複,還配有軋型紙偶作角色扮演,演出小劇場,適合幼稚園生。中階及高階故事篇幅較長,適合初小孩子。
讀者可到東西圖書網站查閱各階級的故事內容:www.magnus.hk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