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3日 星期日

報紙還原 變聖誕樹



明報 2012-12-23

聖誕樹於我們,即使只有望的份兒已夠開心,有資源兼好動一點的,也致力於買樹買裝飾佈置一番,大概很少想到,聖誕樹,其實可以動手做出來,眼前這棵聖誕樹從樹幹樹葉至頂端星星全由舊報紙砌成,低成本製作,環保之餘加上自家選色設計,比起那些電梯大堂、商場等冷冰冰硬繃繃的佈置更親切耐看,加上三五知己一齊貢獻小創意,開心加倍!

文麥少菁、方曉盈圖陳嘉文

材料
大量報紙(按設計收集所需顏色)
紙皮
剪刀
膠紙
釘書機

支架做法
1取一疊報紙,用較長一邊捲成柱狀,用力捲實更硬淨

2按喜愛高度接駁支柱,駁口用紙皮固定

34條作支撐的柱,攝紙條於柱中軸,平均固定於主柱4

4製作頂部傘形支架,用報紙釘成較大的雪糕筒

貼士!傘內用數條柱保持傘狀挺身

星星做法
1取報紙較長一方對摺,用78張接駁成長條,最末端一塊是星星外層顏色

2按傳統摺紙星星方法,開端打五角形結,然後向末端摺疊

3攝好尾部後,谷出立體形狀

4剪出一小雪糕筒,在星星其中凹陷一邊,剪一小洞,插入雪糕筒,固定即成

樹葉做法
1用報紙釘成雪糕筒形

2從傘形支架底部開始將一層層樹葉貼上





2012年12月11日 星期二

這不止是旅行,是教育


明報 2012-12-11

兩周後便是聖誕節,又是外遊的高峰期。父母對於親子旅行的花費大多毫不吝嗇,許多孩子年紀輕輕,已參加豪華團暢遊多國。但在食、玩、買以外,熱愛旅遊的前中學校長葉秀華認為,旅行是一種教學法,用得其所,處處是孩子的學習良機。

會寫完整句子才帶外遊

怕子女輸在起跑線上,孩子每個成長階段提早開始,起跑線愈移愈前。以擴闊眼界為由,幾歲小人兒的旅遊經驗,可能與你我不遑多讓。前沙田崇真中學校長葉秀華卻大唱反調,認為年紀太小的孩子外遊無甚意義, 「因為(他們)不會有印象,只浪費金錢,沒有意思。帶孩子到公園玩耍更好,他更開心,毋須長途跋涉、晨早起牀(趕行程)。」

日寫10 句討論感受

她認為,至少應待孩子記得旅程、會寫完整句子時,才帶他們外遊,高小或以後更為適宜。兒子現年30 多歲,已成家立室,多與太太同遊,但回想往日親子旅行,葉秀華會着兒子每日寫10 句跟旅程有關的句子,高年級時則寫兩件事,開心或不快也可,「寫完我會看的,如果他表達不開心,便趁機和他傾談。這不止是旅行,是教育」。例如在行程中遇到想玩的、想買的未能如願,孩子難免不悅,葉秀華便向兒子解釋: 「旅行已經是玩啦,我買了一個旅程給你,如果只顧玩玩具,便不能享受旅程。」至兒子初中,她不再要求他在旅程中撰寫感受,因為書寫只是訓練,年幼時習慣了留意旅程細節,長大了自會領略。

她又建議出發前,家長做些準備工夫,例如讓子女知道目的地位置、孩子想在該處了解些什麼等。「從旅遊中學習,毋須做worksheet(工作紙)。孩子太小,對歷史文化沒有概念,可先着眼民族特色」。兒子小時候,旅行前要就目的地,思考兩項感興趣的東西,到當地後尋找答案, 「什麼都無所謂,有學習就可以了。通常他對當地語言最好奇,我要他自己向導遊發問。另外想知的便是有什麼地道食物」。

地點與孩子有關便會投入

兒子就讀小學時,首次隨她和丈夫到菲律賓旅行, 「因為家中有菲律賓家傭,帶他看看『姐姐』的國家」。她覺得旅遊地點與孩子有關,他們便會投入。順着孩子的興趣,再利用目的地施教,旅遊樂趣與教育兼備。「先去熱門地方,因為孩子平日接收了很多(資訊)。如果學習音樂的,可到奧地利的音樂之都(維也納);修讀英國文學的,便到(英國)莎士比亞故居」。她認為旅行是一種實地教學,若孩子拒絕學習,便浪費旅程。

小學赴外傭故鄉中學遊內地古都葉秀華着重從旅遊學習歷史文化,兒子中四時,已有中史基礎,他們便到內地遊覽中原四大古都:洛陽、西安、開封、鄭州。那次當地的導遊歷史系畢業,從城市歷史到廟宇建築,講解得非常詳盡,兒子也用心聆聽, 「當時他說如果去年教中史的老師是這位導遊,他便不會不選修中史科」。

雖然愛旅遊,但葉秀華坦言若時間太短或孩子年紀太小,父母不妨與子女本地遊,各大博物館、大澳及赤鱲角的古蹟等均值得遊覽, 「不一定去外國,山長水遠但看得少,有些事留在香港都做得到,例如(教導子女)尊重大自然、珍惜環境、學習與人相處等」。有時數個家庭一起外遊,她便讓兒子與其他孩子一塊兒玩,大人小孩各有各的圈子, 「與不認識的人相處也是一種學習,以免子女終日在(父母)保護之下(生活)。與其他人相處,座位、用膳等安排皆要互諒,學習集體生活」。

執拾行裝也是學習機會, 「在本地旅遊,執拾(的性質)都是一樣」。從小到大,兒子無論是學校旅行,還是隨她外遊,都是自己收拾行李,葉秀華會檢查一次,若有遺漏,她卻不會告訴兒子,悄悄把需要的物品放在自己的行李箱。到當地後兒子才發現漏帶, 「他以後便知道要寫一張清單,由起牀後需要的東西開始寫」。

愈看宏大景色  愈覺自己渺小

當校長時,葉秀華的最高紀錄是一年外遊二十多次,每逢學校假期,便組織校長友好包團成行,周六、日也把握時間,到內地旅遊。

校長工作繁重,不能隨意請假去旅行,但她認為校長其實毋須長駐學校, 「校長毋須整天都在,學校會自行運作,才是成功,否則就算校長本人叻到飛起,也代表他不懂栽培第二代,這不是我的學習目標」。

由於目的地通常不是大城市,交通不便、語言不通,葉秀華會聯絡專門籌辦特別路線的旅行社商討行程, 「包團毋須往購物及熱門景點,是一伙人一起自由行」。為了多去旅行、多看世界,2008 年她提早退休, 「見過許多朋友說等退休(才去旅遊),但好不幸退休時已油盡燈枯,聽力、視力不好,行動又不便,不能享受旅遊樂趣」。退休後,她到處觀賞世界景色,盡快先去需要攀山越嶺、衛生條件較差的地方,例如新疆、南美洲、南極、印度等,並計劃多遊內地偏僻地區,如四川省稻城亞丁、吉林省長白山、雲南山區等。

小時候未有機會旅遊,葉秀華對於外面的世界一直嚮往, 「我喜歡地理科,以前(課程)以五大洲劃分,講及許多美景,很想去看看」。中學時當班會的學術幹事,她更在壁報板設立「投影」欄目,張貼世界各地的明信片,公諸同好。至負笈台灣升讀大學,人生首次乘坐飛機。「我是修讀生物系的,寒暑假跟着系主任環島採標本,又與同學郊遊。墾丁、澎湖、溪頭、日月潭都有去」。走出香港,眼界大開,自此愛上旅遊。

主修生物,旅行時她鍾情自然景觀、花草樹木、飛鳥昆蟲。當上教師及校長後,會與學生分享旅遊見聞,鼓勵他們行萬里路及留意四周細節。「也有教師用我拍的(旅遊)照片作教學,例如地理科向學生展示峽谷、草原、曠野;中文科則是牡丹、火燒雲等」。

葉秀華說,看的美景愈多,愈感到上帝的創造奇功,也使人謙卑、心情開朗, 「愈看宏大的景色,愈覺得自己渺小,不會自大、不可一世。對不快事也不會耿耿於懷」。她還拿出手機分享旅遊照片,一邊解說,仍難掩讚歎,紅葉、紫藤、旭日、晚霞,世界真的很美麗。

Profile

葉秀華,育有一子。26 歲當上香港真光書院校長,後轉任沙田崇真中學校長,2008 年提早4 年退休,有更多時間去旅行、看世界。早前推出《追光.逐影──校長趴趴走世界遊》一書,是她帶着「傻瓜」相機,遊走新疆、不丹、南冰洋等地的紀錄。



以聲引領孩子走進森林



明報 2012-12-11

上期提及父母是孩子閱讀路上的明燈(L.A.M.P.), PPerserverence)——堅毅地每天跟孩子閱讀,那即是要堅持多少天?數數手指,我從老大呱呱落地開始,到老二、老三,堅持了15 年。3 歲前最難,因為孩子注意力較短,不過,就算孩子聽一會兒便走開,看一會兒便轉移視線,千萬不要氣餒,這就是小小孩的特性。

小小孩的注意力短暫,選書時就要更注意圖畫的展示和文字的流暢。小小孩喜歡重複,喜歡玩捉迷藏,喜歡猜想,要「尋找答案」的書很適合親子共讀,好像Julie Lacome Walking Through The Jungle。故事很簡單,主角是個小男孩,獨自走進森林,遇到不同的動物。這書的句子都放在左頁,只是動作字彙不同,例如walking, creeping, running, leaping, swinging wading,右頁則是小男孩做出不同的動作,爸媽不用解釋,孩子也能領悟不同的動作字彙。

故事簡單配圖解釋詞語

Walking through the jungle, what do you see? Can you hear a noise? What could it be?」以上這三個問題,父母朗讀時要慢一點。故事的右頁還有動物叫聲,如第一隻動物的叫聲是「sssss」,爸媽可重複發聲後, 問寶寶「What could it be?」,給時間孩子猜想,

就算他不回答也無所謂,慢慢翻頁,呈現在寶寶眼前的第一隻動物,是一條長長的、纏着樹枝的蛇。此時,爸媽就乘着寶寶的驚愕, 帶着緊張的聲線讀出:「Over there! A snake looking for his tea.

重複情節易令孩子投入

讓寶寶明白什麼是「his tea」,爸媽可舔舔舌頭、摸摸肚子,可問蛇會吃什麼來刺激孩子的想像力。類同的情節和句子結構在故事中重複6 次,到最後一頁,小男孩雙手掩着臉說: Hope it isn't me!」若孩子要你再讀一次,那恭喜你,孩子愛上這故事了,那就再讀一次吧。我通常多放一兩本故事書在身旁,若孩子願意,可讓他再選一個故事來共讀。

共讀後會做什麼?

我建議爸媽分享你的感受,像「那小男孩很勇敢啊!一個人走進森林找動物」。到孩子大一點時,可引導孩子說說他的感受。至於伸延活動,我個人認為要視乎爸媽和寶寶的狀態。

朗讀貼士

1. 讀故事時間不一定要在睡前,飯前、飯後都適合。

2. 每次不用太長,亦不用說完整個故事,視乎孩子的狀態。若每天共讀4 次,每次5 分鐘,已經有20 分鐘的閱讀時間。

3. 父母要先看一次故事,最好練習幾次,然後聲情並茂地朗讀出來,讓圖文同時進入孩子腦中。

書名:Walking Through The Jungle
作者及插畫:Julie Lacome
出版:Walker Books

文、圖:何美儀
何美儀,三子之母,英語教學碩士,有15 年中學及大專英語教學經驗
網址:step-up-kids-english.blogspot.com



2012年12月9日 星期日

慢活繪本教你慢慢來


澳門日報  2012-12-09

《不要急!慢慢來!》
作者:崔允禎
出版社:新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27

以前,人們見到熟人匆匆忙忙地趕路,會打趣地開玩笑:“這麼急,趕住去投胎乎?”現在已很少人開這種玩笑,不是大家都變得文雅了,而是你我每天都生活得匆匆忙忙,與“趕去投胎”無異,再也沒資格訕笑別人了。

如果說速度對成年人言,是非常重要的一回事,今天的小孩子受速度催迫的程度不亞於成人,以至失去了童眞和童年。一位媽媽對人抱怨她的孩子放學時走路速度太慢,誤了回家做功課的時間。原來在母親口中拖拉的孩子放學時對街上一切事物和沿路店舖充滿好奇心,細心觀察,不停發問。但在今天甚麼都要趕快——起床快、穿衣快、吃早餐要快、做功課要快的大環境下,小孩子由進入學校那一刻起,人生就被設定要適應各式各樣的沙漏鐘,任何事情,一字記之曰“快”。快得失去了靜下來思考的空間。

香港新雅出版社最近出版了一套名為“抱抱地球”系列童書,其中一冊《不要急!慢慢來!》,探討慢活之道的繪本。韓國作者崔允禎藉著一直生活於匆忙中的小偉一家人中了家庭旅遊抽獎活動大獎,可以到“慢慢村”旅遊一個周末,讓這小家庭感受“慢慢村”的慢活幸福生活方式:沒有汽車,要到鹽田、泥灘、市集參觀,都要徒步。到市集一家餐廳吃飯,同城市早已預備好的汽水與即食漢堡快餐截然不同,慢慢村的餐廳點菜後要等,因為店員要到田裡摘新鮮蔬菜來煮。但用鮮蔬做的飯非常好吃,小偉和父母一粒飯也吃精光。

一家人到泥灘觀察海洋小生物,到鹽田瞭解餐桌上的鹽從何而來。傍晚到村長的家,跟村長學摘菜,再拿新鮮的瓜果做飯。晚上躺在天穹下看星星,見到從來不曾在到處光害的城市天空中見過的滿天星斗。兩天來的蔬食與無汙染鄉村生活,使一直皮膚敏感的小偉,在觀星的晚上,痕癢不再打擾他。

“慢慢村”旅行歸來,小偉一家人生活起了很大變化,爸媽不再老說:“快點,快點!”爸爸上班改為戴頭盔踏單車,免去駕車時堵車之苦,小偉與媽媽在家裡露台開了個小小菜圃進行微耕種。吃得健康、減少焦慮後的小偉,過敏性皮炎逐漸好轉。愈慢愈幸福,是小偉一家生活的新寫照。

  “抱抱地球”一套十冊,除了《不要急!慢慢來!》之外,還有《阿奇船長尋寳記》等,分別探討珍惜食水、環境汙染、過度開發、資源枯竭、綠色能源、自然耕作、資源回收、過度消費及地球暖化等環境問題。

  西斯


  

2012年11月11日 星期日

優質數學概念英文童書

澳門日報  2012-11-11

Maths WithThe Boy Who Cried Wolf
作者:Yeap Bar Har
出版社:Marshall Cavendish Education
出版日期:2008

  新加坡的主要官方語言是英語。但這個國家過去所出版的童書,多充滿說教味,同歐美的童書,有明顯的分別,是成年人的觀念強加於孩子身上的“童書”,但最近見到一套新加坡Marshall Cavendish Education出版社出版的幼兒叢書,All Kids R Intelligent!個個孩子都聰明,有點眼前一亮,對其中有關培養“數商”的十本書,尤其喜愛。

  這套名為“Maths With…”的系列書,目的“培養您孩子的數學商數”(Nurturing your Child's 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此系列書主要分為兩部分,今天先為讀者介紹以大家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來帶出數學概念及計算的五本書:《Maths WithThe Boy Who Cried Wolf》(狼來了);《Maths WithThe Tortoise and the Hare(龜兔賽跑);《Maths WithThe Thirsty Crow》(口渴的烏鴉);《Maths WithJack and the Beanstalk》(傑克與魔豆);《Maths WithGoldilocks》(金髮姑娘和三隻熊)。

  《狼來了》是很多小朋友都聽過的故事。作者把原著作了一丁點的改動:男孩阿Tim每天放羊時都會數羊,帶領小讀者數數目。最後Tim因為欺騙朋友兩次後,狼的來時得不到援手。狼啣走了兩隻羊,Tim的十二隻羊,剩下十隻。

  作者在The Boy Who Cried Wolf中把羊兩隻為一組,讓小孩學數2的倍數——246,……12;前來救援的小朋友三人一組認識3的倍數369;最後一共損失了兩頭羊,12-2=10。這系列書的圖畫繪得有趣精彩,每書都有一位“旁白員”用幽默的話來解釋內容,指示如何玩遊戲。《狼來了》的“旁白員”是一隻狗,《金髮姑娘和三隻熊》的“旁白員”是一頭小熊,《傑克與魔豆》的是一粒豆……。Maths with…除講故事與計數之外,還附有手工及遊戲;每頁都有給家長或教師的筆記(Parent's/Teacher's Notes)。

  書的最後部分總結全書四個主要內容,表列出故事所探討的數學概念與技巧,例如數234的倍數,認識顏色、學習日期(星期一……),認識聽覺與視覺,知道講大話的後果(學習人際關係商數),及思考問題的技巧等。從遊戲中學習數學概念,比僵硬地由1數到100,苦練加減乘除,有趣而自然得多。

  本書作者Yeap Ban Har是新加坡南洋科技大學的數學教育副教授,下期繼續介紹他另五本精彩的數學教育學前童書。

  西斯


唸童謠學計數

澳門日報  2012-11-18

Maths withOne,Two, Buckle My Shoe
作者:Yeap Ban Har
出版社:Marshall Cavendish Education
出版日期:2002

  今天續為大家介紹新加坡Marshall Cavendish Education出版社的Maths with…系列書的另一半部分。上周介紹的五本,都是著名的童話寓言類故事,作者安排了許多讓幼兒興致勃勃地數數目的機會,是全書精華所在。

  作者Yeap Ban Har博士是新加坡年輕學者,在南洋科技大學國立教育學院任教十年,此前曾在學校當過數學及科學教師,有前線教學經驗。目前是Marshall Cavendish Institute(馬錢爾·卡文迪什研究所)所長,此研究所服務全球教師,專研專業發展。作者同時又是新加坡一所專門招收自閉兒童的Pathlight School(路燈學校)課程及專業發展主任。

  Yeap Ban Har寫了許多幼兒早期數學教育的書,他的其中一個系列的著作,曾獲美國加州幼兒園採納為教科書。

  Maths with…”第二部分五本書是著名英語童謠,由此帶出數學概念。這五本唱童謠學算術的書,分別是《Maths withHumpty Dumpty》(胖胖蛋先生);《Maths withHickory Dickory Dock》(嘀答嘀答鐘);《Maths WithBaa Baa Black Sheep》(咩咩黑羊);《Maths withOne,Two, Buckle My Shoe》(一,二,扣好鞋扣);《Maths withTwo Little Dick Birds》(兩隻小鳥)。這些童謠都押韻,容易上口,《一,二,扣好鞋扣》為例:OneTwo, Buckle My Shoe.Three,Four, Shut the Door. Five, Six, Pick up sticks. Seven,eight, Lay them straight. Nine, ten, A big, fat hen.家長引導兒童觀圖共讀,辨認阿拉伯數字與英文數字的聯繫;接著利用圖畫的提示,由兒童嘗唸出來。數數目及配對遊戲之後是另一首也是用數字押韻的農場動物童謠。

  童謠學數系列最吸引孩子的地方是它的手工紙遊戲卡,說出動物名字,學習加法,並自己出加法題目。

  作者在書末表列出本書的學習目標,如邏輯數學智能、口語智能、思考本書的精華所在是家長/教長筆記╱(Parent's/Teacher's Notes),每頁均有具體指導。書末表列出本書具體學習目標,如邏輯數學智能、口語智能、思考的技巧,及其所在頁數。

  由於每首童謠的內容都不同,作者設計的遊戲活動亦不一樣。Maths with…叢書寫得專業,確可開發幼兒的多元智能,通過故事和歌謠來理解數學概念,對亞洲幼兒而言,可學英文也學數,一箭雙鵰。此一套十冊系列書可作“家中的教科書”用,值得推薦。

  西   



2012年11月10日 星期六

家用急救箱的內容

澳門日報2012-11-10

相信大多數家庭都會在家中準備一些應急的藥物及急救用品以備不時之需,但您知道一個合適的家用急救箱應包含甚麼東西嗎?這些東西應如何使用?在甚麼情況下使用?使用時要注意甚麼?

根據美國紅十字會建議,一個基本的家用急救箱應包括:
1. 急救手冊,求救電話號碼:急救手冊可在書店購買或從互聯網下載,現時應有智能手機應用程式可選擇;一般都會涵蓋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意外及其急救處理方法;預備好求救電話號碼或聯絡家庭醫生的方法。

2. 藥水膠布,消毒濕紙巾:預備不同大小形狀以處理小傷口,使用前先以清水清潔傷口;消毒濕紙巾用來清潔皮膚,但應避免直接接觸傷口。

3. 體溫計,冰墊:常用測量位置為腋下及耳,避免用水銀式玻璃體溫計,因打破後會接觸到裡面的水銀;冰墊平時放於雪櫃冰格,可用於退燒或四肢扭傷的即時處理;

4. 口罩:預防呼吸道傳染病,佩戴前後要洗手,為一次性使用品,用後應更換;

5. 一次性手套:使用後可避免直接接觸傷口及分泌物,減低受感染風險;

6. 彈性繃帶,三角巾:彈性繃帶可止血、包紮傷口、固定或加壓傷肢;三角巾可用作手掛以承托傷肢;

7. 吸收性敷料,無菌紗布及醫用膠紙:直接以敷料或紗布覆蓋面積較大的傷口,然後以膠紙固定,作阻隔及加壓止血之用;

8. 抗過敏藥膏,含抗生素藥膏:抗過敏藥膏可塗於局部過敏泛紅痕癢部位;抗生素藥膏可塗抹在患處以保護外露的內層皮膚;

9. 止痛藥或阿斯匹靈:緩解輕至中度疼痛,如牙痛、頭痛、經痛等,使用時應注意服用者的過敏史;

10. 剪刀和鑷子:剪刀用於剪開繃帶或衣物,展露患處;鑷子用於拿取清潔之用品,避免汙染傷口。

上述物品僅是一般常用工具和針對意外的發生,若家人中有長期病患,應針對個別情況配備急救箱,以便更適合家庭需求。另外,應定期檢查急救箱中物品的有效期,以及即時補充缺少之物品,告知每一個家庭成員急救箱的位置(兒童觸摸不到的地方)及物品的用法。若能在家中配備一個基本的急救箱,相信當面對危急關頭時,便不致於方寸大亂了!

資料來源:美國紅十字會/香港紅十字會
潘沅汶

2012年11月1日 星期四

自製果醬好簡單

澳門日報 | 2012-11-01

  記得兒子小時很喜歡吃果醬多士,但在超級市場能買到的果醬品種畢竟有限。有一次,他問老爸,有沒有西瓜、荔枝或者木瓜果醬呀?令筆者頓時語塞,不知如何回答。或者這些果醬在外地專賣店或大型超級市場會有售,但在澳門,恕我孤陋寡聞,的還未見過。

  近日,在網上看到內地“美食天下”網頁搞了一個“自製果醬”專題(http://www.meishichina.com/topic/caipu/guojiang/),又令我想到舊日兒子的問題來,於是立刻按下連結點進入瀏覽。

  網頁內列舉了將不同水果如菠蘿、草莓、李子、芒果、奇異果、木瓜、檸檬、蘋果、山楂、香蕉、杏、櫻桃、藍莓、枇杷等DIY製成果醬的方法。由於圖文並茂,製法簡單,依照製作程序,很快便可DIY出自己喜好的果醬來。

  DIY製作各類果醬的方法大同小異,選好水果後,先去皮去核,切碎後用攪拌器攪成糊狀再加糖煮製,一般按一份果肉、半份糖的比例製作。糖是很好的防腐劑,做好的果醬放入雪櫃,可以保質一兩個月沒有問題。但有些水果如藍莓、山楂等酸性較強,不宜用鐵鍋或鋁鍋煮製;而製作好的果醬,最好是玻璃瓶盛載。自製的果醬沒有雜味,口感較純,而且由於材料新鮮,亦是自家製作,吃起來更為放心。

  橙皮、桔皮製果醬相信很多人都試過,但用西瓜皮造果醬,可能好多人聽都未聽過。這網頁也有“另類”果醬的介紹,如有專文介紹西瓜皮果醬的製作(http://www.meishichina.com/Eat/Nosh/201005/81453.html),方法同樣簡單,但口味如何,真要試過先知了!

   



草莓果醬
明報  2012-10-28

每逢節日,收到不少果籃。大量生果,根本吃不完。正好製成新鮮果醬,考考泌尿科國田草莓和腎石的關係。

製作草莓果醬,比想像中簡單,材料只需草莓、砂糖及檸檬。草莓和砂糖的分量是11,所以製作多少,可以自行控制。以我今次為例,我用了500 草莓,做了四小瓶製成品。先將草莓浸鹽水,除去莖葉及熟爛的部分,洗淨。再將草莓切粒,由於果皮不易煮爛,切成大粒細粒,視乎對果蓉大塊或小塊的喜好。不少食譜建議將草莓及砂糖混合,並擺放雪櫃過夜,讓水分慢慢滲出。試過直接烹調的效果也很好,簡單快捷,我將隔夜的工序也省去了。

將切粒的草莓放進高身湯煲,加入同等重量的砂糖,開火慢煮。草莓水分滲出,砂糖逐漸溶掉,加入半個檸檬汁。一直緩緩攪拌,直至砂糖完全溶掉。調較至中火,煮沸溶液,小心氣泡升高冒出。視乎分量,一直煮沸至質感變得濃稠黏身(500 草莓大約需半小時)。熄火時,可以加入少許牛油拌勻,果醬完成。最後,放入乾淨玻璃瓶或有蓋的器皿。大家要注意,以上簡易製作,並沒有任何嚴謹的消毒和密封程序,所以並不建議長時間存放食用。

鄭志文 星期日至三見報


2012年10月25日 星期四

懷孕前後調理天書

作者:麥鐘文
出版社:海濱圖書公司
產後調理飲食宜忌:
一、以容易消化、清淡,有利產婦復原的食物為主。
頭半個月:清淡而又健胃的食物,如豆腐、薏仁粥、玉米粥、紅棗薏仁粥、瘦豬肉湯、蒸蛋等。
飲食方面要增強營養:宜多進食母雞湯、蒸蛋、豆腐製品、鯽魚、鯉魚、薏苡仁、紅糖、紅棗、糯米酒雞(蛋)等。

二、忌吃生冷食物。
避免偏涼果菜:冬瓜、椰子水、楊桃汁、西瓜、梨子、大白菜、橘子、葡萄柚、醃黃瓜、哈密瓜、竹筍、白蘿蔔、茄子等。

產後坐月膳食計劃:
第1至2週:以清除惡露、促進傷口癒合為重點,喝生化湯及四物湯,一日一次;多進食雞、魚、肉料湯水,尤以豬肝為佳;忌在飲食中加酒。
第3週:以進補為主,可以杜仲熬煮湯水,能補腎壯筋骨;可以在膳食中加少量酒;多吃雞肉、排骨、豬腳等,亦可喝紅茶、葡萄酒及魚湯;可以喝四物湯、八珍湯及十全大補湯。
第4週:以補精氣為主,可食十全大補湯及麻油雞(活血化瘀)。

建議湯水:
一、花生木瓜煲豬腳湯:補氣養血、增液通乳。
材料:豬腳、花生、木瓜、薑。

二、當歸燉羊肉湯:溫中補血。
材料:當歸、桂圓肉、薑、羊肉。

三、鹿茸烏雞湯:產後體虛的食療。
材料:鹿茸片、烏雞、淮山、陳皮。

四、麻油雲耳燉雞酒湯:產後腹痛的食療。
材料:雲耳、老雞、麻油、米酒、薑。

五、杞子花膠燉雞湯:產後腰痛食療,能溫中補血。
材料:花膠、杞子、薑、雞肉。

六、大棗圓肉薑汁蜜茶:治產後四肢浮腫,能消腫益氣,面色紅潤。
材料:大棗(去核)、桂圓肉、薑汁、蜜糖。

七、益母草雞蛋茶:產後惡露不絕的食療,能活血化瘀。
材料:益母草、黑木耳、雞蛋(熟蛋去殼)、少量紅糖。

八、花膠豬腳薑醋蛋:補充鈣質和蛋白質。
材料:花膠、薑、豬腳、甜醋、雞蛋。


2012年10月23日 星期二

台北尋寶希臘羅馬神話

明報 2012-10-23

系列書名
書名:Greek & Roman Myths(希臘羅馬神話故事)
  1 冊:The Origin of Gods (諸神的起源)
  2 冊:The Gods of Olympus  (奧林帕斯山眾神)
  3 冊:The Anger of Zeus(宙斯之怒)
  4 冊:Hercules (大力士海克力斯)
  5 冊:Europa and Cadmus (歐羅巴和卡德莫斯)
  6 冊:The Trojan War (特洛伊戰爭)
  7 冊:Eros and Psyche (愛神和賽姬)
  8 冊:Apollo and Daphne (阿波羅和達芙妮)
  9 冊:Zeus's Lovers (宙斯的眾情人)
  10 冊:Apollo's Chariot (阿波羅戰車)
  11 冊:The Midas Touch (點石成金)
  12 冊:Narcissus and Echo (美少年納西瑟斯)
原作者:Thomas Bulfinch
出版:寂天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孩子自8 歲起,對神話故事特別神往。因為神話故事充滿想像力,無不繪影繪聲,極富傳奇色彩。

  不同民族有各自的神話故事解釋各種奇異或可怕現象,中國的盤古開天、大禹治水、嫦娥奔月等,當然耳熟能詳,而結合了諸神與英雄事蹟的希臘和羅馬神話,激蕩人心,亦令人津津樂道。

  希臘和羅馬神話出現於逾三千年前,是許多西方文化思維之源,深深影響人類生活。希臘神話大地之母「Gaia」,亦稱作地神Ge Ge」其後便演變成表示地球、大地、土地等詞語的「Geo」,延伸出相關單詞,例如Geology(地質學)、Geography(地理學)。而希臘神話中的勝利女神Nike,羅馬名字叫Victoria,在英語裏就是勝利的意思,「Nike」現時不就是世界知名的運動品牌嗎?很有趣吧!

  台北好書藏寶地

  一直在找尋淺顯的神話故事書,但處處碰壁,最近到台北走一趟,竟然無意中發現「希臘羅馬神話故事」系列。一套12 本,每本附有CD,首6 本篇幅較短,各有500 字左右,句子結構簡單,每頁配有彩色插圖,二、三年級的孩子可慢慢細閱。第7 12 本的故事較長,每本約1000 字,句子結構和字彙相對較深,比較適合高小孩子的口胃。

  台北有許多好書藏寶地,神話故事系列就是在中山地下街書街(中山捷運站附近)尋到。那裏有十多間書店,書種多:親子教養書、漫畫套書、中文圖書都有,折扣約7 75 折,只要有耐性,必定能找到心水寶物。

  想搜尋英文繪本及篇章故事書,可到麥克兒童外文書店(www.mackids.com.tw)和敦煌書局(www.cavesbooks.com.tw)的台北店逛逛。在台北市劍潭青年活動中心(中山北路)一年一度的英語文教學國際研討會暨書展,也是省荷包買故事書的最佳時機,因為折扣特別多。研討會須付費參加,但為期3 天的書展則免費入場。今年的研討會將於11 9 日至11 日進行。祝大家尋寶成功!

  何美儀,三子之母,英語教學碩士,有15 年中學及大專英語教學經驗
  網址:step-up-kids-english.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