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9日 星期二

圖畫書——初級美術館

明報 教得樂  2013-01-29

Profile
  徐素霞,現為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教授。台灣新竹師專美術科畢業後,兩度赴法國進修,獲法國斯特拉斯堡人文科學大學藝術博士。
  1989 年,成為第一位入選意大利波隆那國際兒童書插畫展(Bologna Children's Book Fair-Illustrator Exhibition )的台灣畫家,水彩與插畫作品曾獲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選製為賀卡,並於台灣與法國舉行數次個展。
  即日至2 27 日於台北國立國父紀念館舉辦「此地.他方」畫展。

  文:葉玫莉圖:葉思雅、受訪者提供

兒童圖畫書多圖少字,售價卻絕不便宜,不少本地家長都疑惑「這樣貴,值得嗎?」曾留學法國的台灣藝術家兼兒童圖畫書研究者、創作者徐素霞卻表示,圖畫書藏有玄機,好玩之外,還帶來思考空間。以右圖為例,讀者可試試上下倒轉,找找插圖中的畫中有畫,以及帶出信息。(答案見下文)香港兒童文學文化協會邀請徐素霞來港,主講「法國兒童圖畫書賞析」,徐素霞指出,對於孩子來說,圖畫書是「初級美術館」,帶來樂趣之餘,也是認識世界的一扇窗。

  育有一子一女的她,以自身經歷出版3 本兒童圖畫書——《媽媽小時候》、《家裡多了一個人》、《媽媽,外面有陽光》,曾翻譯多本法國圖畫書,並為圖畫書畫插畫。《媽媽,外面有陽光》故事場景取自徐素霞一家的現實生活,講述女兒找忙碌的媽媽去玩,可是媽媽卻一直說「等我忙完」,後來她突然發覺忽視了女兒,遂與她出去玩樂。

  右圖中,徐素霞特意在內藏有老婆婆和老公公樣子。讀者只要把圖畫上下顛倒,便能發現他們藏在樹幹和洗衣盆。她表示,這除了好玩外,還想帶出社會忽略老人的問題。

  徐素霞答圖畫書疑問

  1 圖畫書只適合兒童?

  圖畫書是1 100 歲(都可以看)的,絕對不是只給兒童看的,每個年齡層看到的都不一樣。在法國朋友家裏,我發現她的書櫃裏放了好幾本丈夫送給她的圖畫書。

  2 圖畫書不值得花時間閱讀?

  很多家長買書前,都要思量它的作用。其實不必每一本書都這麼沉重,偶然讓孩子輕鬆一下,正如大人有時候也會看喜劇,所以忌說「功課還未做完,又看圖畫書」。對於孩子來說,圖畫書是「初級美術館」,讓他們認識世界,也為他們帶來樂趣。

  3 家長應如何參與?

  家長宜陪伴在側,但不宜給予壓力,要孩子讀懂所有東西。

  應循序漸進,第一次讓他自己翻閱,不要心急指出你看到什麼,要適時裝傻,留給孩子空間,刺激其思考力、想像力,也讓他有時間消化。忌說「這本書告訴我們……」,只能說「媽媽覺得……你覺得怎樣呢?」

  4 圖畫書看一次就夠?

  我看過家長帶孩子去書店,選字、圖最少的書, 「趕快看看,故事看完就好了,不用買回家」。有的只看字,不看圖,這種觀念在華人世界最常見。

  其實圖畫書可以一讀再讀,不用一下子講那麼多、那麼深。

  孩子每次閱讀,都可以發掘不一樣的東西。例如,孩子小時候不會注意到風格、色彩、空間的運用,等他長大了,再看的時候,可能會希望知道更多這方面的資訊。

  5 家長不懂回答孩子對圖畫書的提問,該怎麼辦?

  很多家長不會講圖像,碰到圖像,一句「很漂亮」就跳過去。其實家長「盡心(力)」就好,不懂不必要裝懂,可以說「我們下次去找一下資料」,陪伴他尋找答案就好。說不定孩子會自己去找答案。另,父母亦應多看圖畫書,加深了解。學畫畫的孩子,他們的父母應先學畫畫;看圖畫書的孩子,他們的父母應先看圖畫書。


  徐素霞 繪寫生活 角色逆轉

  「你只有一個半小時做功課」「在法國,你可以在街上看到100 個穿不一樣衣服的人,夏天的時候,也有人穿大衣,每個人都尊重(別人)不一樣的特質。華人世界就比較拘謹。」徐素霞率性而為,加上在法國住了78 年,使她在管教子女時不拘小節。孩子在法國上學時,幾乎都不用在家做功課, 「他們回家只需要做一些糕餅,訪問爸媽菜價(回校匯報)」。

  回到台灣,發現孩子功課繁重,她叫兒子跟老師反映可否減少功課。結果,兒子回覆:「老師說如果不出那麼多功課,其他家長會說他教學不力、不認真,所以還是要那麼多功課。」大環境不能改變,徐素霞就從能力範圍改變。孩子遲遲未完成功課,失去玩樂時間。後來她想到辦法,限制時間。她跟兒子說: 「媽媽不喜歡孩子一直坐着做功課,你只有一個半小時,沒寫完就不能再寫,被老師罰就被老罰。」這方法果然奏效,孩子懂得規劃時間,也有時間做其他事。一般家長都把學業放在首位,她卻認為孩子本應玩、野(放縱)一下,不應被課業捆綁,該有自己的生活。所以,遇上難得一見的流星雨,她會叫女兒「明天請假,我們去看流星雨」,更會為孩子請假去聽音樂會、看展覽。她笑言,「老師不會很喜歡(孩子請假)」,但有些教育就是課堂上體驗不了的。

  兩度留法「到哪裏都要帶着孩子」「盡心(力)就好,不用做到百分百(滿分)」,在社會湧現「廿四孝」父母時,徐素霞卻給父母這個反建議。她認為照顧孩子與閱讀一樣,適時「留白」能讓孩子自由發揮,或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徐素霞兩度前往法國進修藝術,堅持「不管到哪裏,都要帶着孩子」。1981 年首次留學法國,45 年間她帶着剛出生的兒子上當地圖書館、參加學校舉辦的旅行團,在火車上餵奶,在羅浮宮換尿布。第二次去法國修讀博士課程3 年,母親建議她把當時分別7 歲及4 歲的兒女留在台灣,代為看管。雖然未知丈夫能否同行,但徐素霞堅持帶着孩子, 「(孩子)什麼發燒呀,我都想要知道」。完成博士課程後,她返回台灣,之後需再前往法國3 個月,參加博士學位口試評核。當時子女已經在台灣就讀中、小學,老師為了孩子的學業着想,建議她別帶孩子去法國,但她卻表示「回來考最後一名也沒關係」,最重要是把孩子帶在身邊,不希望付託他人。

  忙碌媽媽「孩子反過來照顧我」雖然離不開孩子,但繁重的教學、研究工作及創作,令徐素霞沒法當滿分媽媽。她常在大學埋頭苦幹,有時甚至着就讀高中的兒子幫忙做編輯工作。一天,她如常工作至夜深,兒子突然問: 「媽媽,今天是星期六,現在是晚上12 時半,我們還在學校。媽媽,你快樂嗎?」這一席話令她反思,教學、研究工作的確有意義、對社會有貢獻,她卻對家人有所虧欠,觸發她繪寫第三本作品《媽媽,外面有陽光》。

  忙碌媽媽只能在孩子洗澡時講故事,驚喜的是,她的不足卻換來孩子獨立處事的能力。她曾在開車接載孩子途中,因記掛工作而開過了頭,回頭一看,才猛然想起要去接孩子。當時在校門的孩子,目送媽媽車子駛過。往後,他們知道看見媽媽的車就要招手。

  她常把孩子送回家後,便需回校繼續工作,孩子要照顧自己, 「這不是兩全其美嗎?我繼續回校工作,又可以訓練他們處理問題的能力」。

  外遊時,行李、錢包、護照及貴重物品等,毋須她保管,因孩子怕她弄丟;孩子也不讓她走在最前或最後,因怕她走失。久而久之,她發現「我不用很照顧他們,反而他們會很照顧我」。

  話雖如此,從她的言行舉止,也不難發現她對孩子的愛。她不時透過擁抱,告訴孩子父母很愛他們,只是太忙碌,希望他們諒解。從法國回台後,孩子一次問: 「為什麼聖誕老公公沒有送我們禮物?」她即解釋道是因為聖誕老人不知他們搬回台灣,之後再偷偷準備禮物給孩子,並附上「聖誕老人」的信。

  法國圖畫書天馬行空取材現實社會問題自小喜歡畫畫的徐素霞,很早便對兒童圖畫書感興趣。「純繪畫不能講太多事情,它是講氣氛」,圖畫書卻不同,可以訴說故事。她在法國帶着兒子, 「幾乎把圖書館的圖畫書都翻遍了」,她把書名抄下來,以圓圈作記號,書愈好看,圓圈愈多。回台灣前,依圓圈的多寡,把所有錢都拿去買圖畫書,書店員工誤以為她是圖書館的採購人員。

  相比台灣、香港,她認為法國的圖畫書尺度較寬,更天馬行空,饒富趣味。如無字圖畫書VAGABUL S'VADE,講述囚犯越獄成功,創意十足,但這類富幽默感的內容,卻因題材而不被華人出版商接納。此外,法國圖畫書也會取材現實社會問題,如離婚、失業或饑荒等,把嚴肅議題以圖畫呈現,令孩子容易接受。有些更會加入哲學、藝術方面的元素,令人愛不釋手。以下是徐素霞推薦的一些中文版法國兒童圖畫書,當中有些更是由她翻譯。

  徐素霞3 本兒童圖畫書:
《媽媽小時候》(1986)出自徐素霞童年寫照。她希望透過此書讓孩子知道以前的農村生活。

  《家裡多了一個人》(1990)徐素霞懷第二胎時,揣摩孩子或會對妒忌剛出生的弟妹而寫下故事。故事講述妹妹的出生,令哥哥感覺被忽略,幸好父母了解哥哥的心理,讓他知道父母會同樣愛護他與妹妹。

  《媽媽,外面有陽光》(2003)故事場景取自徐素霞一家的現實生活,講述女兒找忙碌的媽媽去玩,可是媽媽卻一直說「等我忙完」,後來她突然發覺忽視了女兒,遂與她出去玩樂。

  書名:我等待…
  出版:米奇巴克
  一條紅線串起所有的時光,從童年、青春到白髮,循着紅線,看見等待背後的種種心情,有時雀躍、有時甜蜜、有時心碎,卻始終有愛。

  a

  書名:文字工廠(a
  出版:三之三
  翻譯:徐素霞
  在一個奇特的國度,人們必須購買和吞嚥文字後,才有言語表達能力。小男孩菲雷想向夢中情人西貝兒示愛,但窮得買不起文字,只好用捕撈到的幾個毫不相關又平凡的詞語來傳達愛意。沒想到,這幾個字卻勝過富有男孩奧斯卡的甜言蜜語。

  書名:有色人種(b
  出版:和英
  黑人從出生到上天堂皮膚都是黑色的,白人從出生、成長、曬太陽、冷、害怕至上天堂顏色都不相同,但他們反說黑人是有色人種。

  書名:命運書(b
  出版:三之三
  翻譯:徐素霞
  大熊坐在樹旁看書,卻不斷的被經過的動物打擾問到:「你在看什麼書?」大熊為保寧靜,一律回答: 「我在看我今天要吃的動物名單。」動物滿懷悲傷的回家和家人道別,再接受命運的安排,除了看來天真無邪,卻頗富機智的小兔子……

  書名:量身訂做的爸爸(c
  出版:青林
  翻譯:徐素霞
  書中的小女孩只有媽媽,沒有爸爸。所以,小女孩想幫媽媽找一個量身訂做的爸爸。她在報紙上登廣告,列了很多條件。第二天來應徵的都不符合小女孩的標準,有的頭髮少少的、算數很糟糕、不喜歡玩拼圖,最後只剩下一位……

  書名:自然大驚奇:由遠到近.由近到遠(a
  出版:和英
  本書中有兩種令人驚歎的景觀:「由近到遠」和「由遠到近」的畫面,讀者得以多層次探索。

 
  書名:時間快轉(b
  出版:三之三
  翻譯:徐素霞
  方斯華生日那天,得到了一隻手表。手表可以讓他計算那些平日又長又無聊的時光。一天,手表摔壞了,只好拿去修理。修表師傅借他一隻表代用。這隻表藏有魔法,能夠讓時間快轉,讓漫長、無聊的等待的時間都不見了。

  書名:藝術的童年(d
  出版:玉山社
  徐素霞推薦予成人讀者。作者Elzbieta 透過其成長及創作經驗,談圖畫書與兒童的世界,也闡明純粹繪畫與兒童圖畫書創作在性質上的差異。作者在情節的建構、意念的傳達、色彩造型的表現等有着獨到的見解。

  書封提供:(a)誠品(b)城邦(c)青林出版社(d)星月書房





2013年1月22日 星期二

看性格選「橋樑書」

明報  教得樂  2013-01-22

書名:Sprinters
系列出版:Walker Books

書名:Magic School Bus
出版:Scholastic

書名:Ricky Ricotta's Mighty Robot 系列、Captain Underpants 系列
作者:Dav Pilkey
出版:Scholastic

  合適的「橋樑書」, 有助孩子從繪本或圖畫書過渡至篇章書。

  但孩子的個性和興趣各不相同,父母在推薦「橋樑書」給孩子時,就要花點心思及耐性。

  上期提過我家老大閱讀的第一套篇章書是Sprinters 系列。此系列的故事各有5 6 篇章,大約50 頁,每頁有圖畫,字體較大,內容簡單有趣。老大獨自看得津津有味,一本接一本,成功感緊隨而來。信心滿溢後,我給他看Berenstain Bears 的篇章書,如The Runamuck Dog ShowThe Goofy, Goony Guy 等。老大既熟悉又熱愛Berenstain Bears 的圖畫書,加上有了自信,閱讀更長的篇章書可謂順理成章。

  活潑老二愛科學書探索地球老大的成功令我有一陣子興奮不已,期待老二同樣順利。怎料個性活潑好動的老二對Sprinters 系列毫無興趣,他喜歡科學書籍,如地球知識和動物常識。

  幸好遇上Magic School Bus 系列,滿足他的科普胃口。這系列環繞一班小學生,跟着瘋狂科學老師Ms Frizzle 探索地球,坐在會變身成不同形態的校車中了解生物,以故事的形式學習科普知識,還有DVD 配合,令老二愛不釋手。

  題材感興趣一本接一本

  對於古靈精怪的老三,他讀的第一套篇章書是Dav Pilkey Ricky Ricotta's Mighty Robot 全系列共7 本。小老鼠Ricky 是獨生子,偶然跟壞蛋博士製造出來的機械人做了好友。機械人不但沒有破壞地球,還跟Ricky 一起把壞蛋博士和其他侵襲地球的怪獸一一打敗。此書最吸引老三的是手動動畫(Flip-O-Rama),只要快速把書頁翻動,機械人和怪獸對戰的情節就會動起來,像卡通片一樣。

  其實我家3 隻小豬都很喜歡Dav Pilkey,他後來的篇章書也備受追捧,尤其是Captain Underpants 系列。兩個四年級小男孩把校長變成內褲超人,捍衛地球免受侵襲,漫畫、篇章和手動動畫共冶一爐,內容惹笑無比,用上不少男孩子極愛的頑皮鬼主意,小豬們翻看不下10 次。但有些家長有保留,擔心孩子會有樣學樣,變曳仔;而且書中不少刻意串錯的字彙,擔心孩子會看多錯多。

  正如我曾推介另一頑皮仔系列Horrid Henry,這類故事正正讓孩子把負面情緒,正面地宣泄出來,他們心知那些頑皮玩意是「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那錯字呢? 原來Captain Underpants 系列作者Dav 是讀障學童,兒時痛苦的學習生涯讓他孕育了偉大夢想——創作一套與別不同的書籍,令不愛閱讀的孩子也會愛上書。在我接觸過的男孩子中,不少都因Dav 開始閱讀。大家可在我的部落格找到他的生平介紹。


  文、圖:何美儀
三子之母,英語教學碩士,有15 年中學及大專英語教學經驗
  網址:step-up-kids-english.blogspot.com




2013年1月16日 星期三

像鳥兒般自由高飛 (Little Bird)

明報  2013-01-16

美國New York Times(紐約時報)的2012 十大最佳兒童繪本書評選結果出爐了。每年,評審團從來自世界各地數以百計的繪本中精挑細選出最優秀的作品向廣大書迷推薦。這裏和大家分享其中一本得獎佳作,來自瑞士作家Germano Zullo Little Bird

  故事主角是一個心地善良的開卡車的大個子。這天,他開着大卡車,不知不覺來到懸崖邊緣,卡車無法走動,大個子走出車廂,打開車後門,只見一大群色彩繽紛的鳥兒應聲而出,飛到半空。

  當所有鳥兒都飛走,大個子發現還有一隻看來膽小的黑色小鳥,留在車裏一動不動。大個子既驚且喜,很快便和這隻看來忠心耿耿的小鳥結為好友,他把食物分給鳥兒吃,彼此作伴。心地善良的大個子試圖讓小鳥飛回同伴身邊,他鼓勵小鳥學習高飛。

  最後,小鳥果然飛走了,大個子開着大卡車獨自離去。故事似乎結束了,就在這個時候,小鳥飛回來,身後還有大群色彩鮮艷的大鳥!故事的結局出人意表,大個子竟被一隻大鳥的爪子抓住,抓到半空,連同整群鳥兒快樂地向着一個方向飛走。

  優秀的兒童繪本,既有畫工之引人入勝處,亦能散發言有盡而意無窮之獨特韻味。LittleBird 此書文字不多,插圖是簡明悅目的色彩搭配,幼齡兒童會看得輕鬆,就像觀看一部美麗的無聲電影,不自覺地被那人鳥情誼所深深感動。

  一切簡單就是美

  "There are no greater treasures than the little things." 作者以這句話來作終結,似乎要提醒讀者:一切簡單就是美。也許當我們的人生走到懸崖峭壁,前無去路的時候,不妨豁達一點,放開一切,用敏銳的心靈重新去感受身邊一切看似瑣碎卻又真實的美好事物,哪管是一花一草一蟲一鳥,只要能用心去欣賞去體會,說不定會換來出乎意料之驚喜。

  作者在頁首引用了美國著名詩人e. e. cummings 的詩句,正好與故事的主題互相呼應: may my heart always be open to little / birds who are the secrets of living(願我的心始終對鳥兒開啟/ 牠們是生存的奧秘)。誠然,學會放下,敞開心扉,才能像鳥兒般自由高飛,正如詩末所言:and love yourself so more than truly /there's never been quite such a fool who could fail /pulling all the sky over him with one smile(比真實還更真實地愛自己/ 從未有一個傻子沒有能力/用一抹微笑把整片天空拉向自己)。

  Aman Chiu

牛津大學出版社英語教科書作者、朗文英漢辭典編纂者等,著有《踢走港式英語小辭典》



2013年1月15日 星期二

打造嗜書人

明報 教得樂  2013-01-15

Book Info:
書名:The Berenstain Bears 系列
作者及插畫:Stan and Jan Berenstain
出版:Random House

父母的終極渴望當然是孩子會自動自覺,拿着厚厚的篇章書(Chapter Books)閱讀,並樂在其中。回想我家三個男孩子的閱讀經歷,從圖畫書躍進至篇章書的歷程都不大相同。但箇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同樣是父母的耐力與堅持,陪伴他們一步一步向前行。

美國著名兒童閱讀推手Tim Trelease 認為,一次美好的閱讀經驗、一本「全壘打書」就可以造就一個嗜書人。所謂「全壘打書」,可能是一本書或是某個閱讀經驗,我家老大老二和老三的「全壘打書」必定是Berenstain Bears 系列。

他們自34 歲開始, 我便每晚朗讀Berenstain Bears 的故事書,因為我對此系列書情有獨鍾,他們亦真的很喜愛Berestain Bears 的故事情節。系列中有小部分屬較短的故事,大部分篇幅較長,雖然每頁均有圖畫,但字數都不少,平均約80 字,每本約30 頁。

以字數來說,對還未入小學的孩子來說是頗長篇,所以必定是由父母朗讀。雖然故事中有較深的詞彙,但我家三小豬很少要求我用中文解釋,大都可以從圖書和上文下理中自己解構故事情節。這個Berenstain Bears 系列書多達70 本,孩子若被它「鈎上」(Hooked on),十指一算,孩子會有多少英文的輸入量?

生活寫照孩子愛讀

我家三小豬都被它鈎上,全因故事就是他們的生活寫照——有家庭生活:如跟爸媽吵架、兄妹爭吵、飼養寵物等;有學校生活:如派成績表、欠做家課、照顧新同學等;有成長困惑:如參加課外活動、跟好朋友吵架、男女孩子相處等。我家老大小時最愛不釋手的是Too Much TV;老二則愛關於兄妹鬥爭的No More Teasing ;老三最愛吃,最喜歡Too Much Junk Food

按能力閱篇章書

這系列亦是一套很好的橋樑書,讓孩子從圖畫書躍跳至篇章書。猶記得老大6 歲時給我的驚喜:那晚放工回家已晚,真的累透,與老大坐在床邊,肩並肩朗讀B. Bears 時打瞌睡了,平時老大必用手機把我弄醒,但那晚他把手指放在我手指旁邊,嘗試自己繼續讀出故事。

當然老大未能把所有字都讀得準確,但他努力嘗試,當時我感動得差點兒哭出來。孩子這時需要父母肯定及欣賞他的努力,我告訴他,媽媽為他感到自豪,因為他比昨天的自己進步了,繼而鼓勵他嘗試閱讀簡短的篇章書,而我選了Sprinters 系列。

我把Berenstain Bears Sprinters 篇章書一併給老大對照,翻閱一遍,他已胸有成竹地說: 「我自己會讀啊!」每個孩子的跳躍速度不同,老二比老大還要快,但老三現在9 歲了,還常常挽着我的手臂要我朗讀。他是有能力自己閱讀篇章書的,但比較慢熱,到現在還是個「mama's boy」。所以爸媽們不要看到隔壁的孩子能自己讀篇章書而納悶,要明白孩子的閱讀經驗、成功的體驗和心智的成熟程度都大大影響孩子的閱讀歷程。下期繼續介紹我家小豬的摯愛篇章書, 希望大家都能為孩子找到他們的「全壘打書」。

文、圖:何美儀
何美儀,三子之母,英語教學碩士,有15 年中學及大專英語教學經驗
網址:step-up-kids-english.blogspot.com




好媽媽不說負面語

明報  教得樂  2013-01-15
By 葉玫莉
 
Profile
 黎彥琳,Yennie Darkins ,現年27 歲,在香港土生土長,與任職私立學校的英籍丈夫Piers Darkins 育有3 名女兒影曦(7 歲)、靖翹(5 歲)及舒韻(兩歲半),常在facebook www.facebook.com/yennie.darkins)發表育兒心得,文章曾獲超過1 8 千個「like

「這麼年輕便做媽媽,一定做不成好媽媽。」在香港土生土長的Yennie(黎彥琳),21 歲嫁給外國人並誕下長女時,母親及親戚都不看好。一句負面話,幸好沒有一語成讖,7 年過去,她以行動證明,不論年紀,來自何方,只要肯堅持,肯花時間,指示清晰,誰都可成為出色的父母。

  「我的三個孩子會自己換衣服、弄早餐、吃飯、刷牙洗臉、穿襪子鞋子、收拾玩具、抹開飯,吃完會收拾碗筷放入廚房(連兩歲半的舒韻都懂)!此外,晾衫摺衫掃地等家務,她們老早懂了。」這節錄自人氣博客Yennie 一篇超過1.8 萬人「like」的文章。

  訪問當天,記者來到她們的住所,親身驗證3 個小女孩是否如Yennie 在網上所言般乖巧。

  7 歲的影曦搬出一大箱玩具,記者見她搬得吃力,幫她一把,她立刻說「唔該」。箱內玩具井然有序,全由她親自執拾。開飯前,兩歲半的么女舒韻拿抹布,爬上椅子,小手用力擦桌子。Yennie 在旁接受訪問,3 個女孩自己吃飯,用膳後自行收拾。外出拍照前,影與5 歲的靖翹各自穿鞋,毋須父母幫忙。

  3 人的自理能力毋庸置疑。

  作息準時晚上7 時至8 時入睡3 名女兒乖巧伶俐、有禮、作息準時,外人常說Yennie 夫婦倆很幸運,二人卻認為「幸運」的說法並不公道, 「在背後,(我們)下了很多工夫」。他們表示,想子女行為良好,父母先要適當規管。爸爸Piers 舉例說,分別為3 名女兒訂立睡覺時間,不容許女兒有藉口推遲。孩子問「為什麼(要在指定的時間睡覺)」,他們會耐心解釋足夠睡眠的重要,日子有功, 「睡覺時間就是睡覺時間」,毋須多花唇舌。

  訪問當天,晚上7 時便需上床睡覺的么女舒韻,時間一到便自動自覺換睡衣,聽故事,上床睡覺,並未受到記者到訪或兩名姊姊仍在客廳玩耍影響。影曦升上小一後,知道有些同學很晚才睡覺,每晚8 時要睡覺的她,也曾要求晚點睡。Yennie 向她解釋, 「他們晚睡是他們的事,你早睡早起,早上也有多點時間玩」。Piers 提醒,最重要是讓孩子清楚知道家長要求,並嚴格執行。

  立下限期讓孩子選擇

  作息沒有「話事權」,但女兒在其他方面卻有選擇權。如舒韻拿來兩本故事書,Piers 即表示, 「由於時間不夠,我們只能講一個故事,你選擇哪一本書?」選好後不能後悔。影曦早前「心大心細」,決定不了學長笛還是雙簧管。父母給予意見,並立下限期,要她選擇。二人指,這雖較花時間,卻避免因強迫孩子做不感興趣的事而爭吵連連,影響親子關係。

  許多父母一看見子女哭叫,便會妥協。Piers 指,孩子懂得以哭去控制父母,所以應從小教導他們「哭是沒用的」。Piers 隨即問舒韻: 「若想要玩具,哭有用嗎?」舒韻回答: 「沒用。」Piers 再問影曦: 「何時可以哭?」她答: 「受傷的時候。」Piers 指有些父母常認為子女年紀小,不懂大人的道理,但事實並非如此,他們自小就與孩子講道理。


  中西合璧解決紛爭

  Yennie 在香港成長、Piers 來自英國,文化背景不同,對教養也有不同意見。一家三姊妹,難免有爭吵,以爭玩具為例,Yennie 初時會要求姊姊「大讓細」,但Piers 則不以為然。他認為女兒是獨立個體,應得到公平對待。後來,Yennie 怕把細女寵壞,開始接納Piers 意見,每當爭吵時,即引導她們公平解決。訪問當天,舒韻因影曦不借她玩具而哭,Yennie 即表示, 「你再哭就送你進房」,並着她與姊姊商量,有禮貌地問姊姊借玩具。

  父母過度溺愛小事化大

  在私立學校任職的Piers 也憶起,在學校曾遇一名12 歲學生,因分派不到想要的鉛筆顏色而哭,這令他驚訝不已。

  不過,最令他驚奇的是,其他同學見狀,即上前安慰,並表示願意與他交換。他指,這顯示香港有些孩子較懂得照顧、關心別人的感受;但同時亦顯示有家長過度遷就、溺愛孩子,以致他們較不成熟。

  父母着緊孩子無可厚非。但Yennie Piers 卻認為,有些父母「小事化大」。Piers 舉例說,曾有家長把孩子讀哪間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甚至將來的職業及結婚時間都規劃好,深怕行錯一步便會影響孩子一生,但事實並非如此。

  他在餐廳遇過一對母子,母親因兒子遲到而斥罵,直至用膳完畢,仍不罷休。Yennie 和應道,把孩子不穿衣服、不吃飯等小事變成一場戰爭實在無謂,也影響親子關係。她表示,孩子有他們的想法和感受,父母不應把想法加諸孩子身上。

  負面說話記一輩子

  Yennie 曾在英國生活3 年,深深感受到中西文化的差異。在英國剛誕下女兒時,母親前往探訪,劈頭第一句就是「這麼年輕便做媽媽,一定做不成好媽媽」,但外籍家姑卻維護她說, 「我覺得她這個月以來做得很好」。「許多父母都習慣說負面話,以為這能令孩子發憤圖強,但事實是否如此呢?」她指正面的鼓勵比負面的話來得有效,並寄語本地家長, 「一句負面說話,孩子可能會記一輩子。  家長要小心說話,並學習怎樣包裝。如我着舒韻牽姊姊的手,她不肯,但我說『幫我照顧姊姊,牽着她的手,確保她安全』,她就很樂意。」

  讀本地校說粵語

  「有個中國人阿媽,識講廣東話好正常。混血兒不一定要讀國際學校,滿口英語,懂本地話、中國文化、能融入社會才是大道理。」最近Yennie 在文章中提及,她帶女兒回中學母校,旁人對她3 名女兒會說廣東話均驚訝不已。

  不少本地父母選擇把子女送往外地升學,更多家長扭盡六壬,誓要把孩子送進以英文為主要教學語言的學校或國際學校,Yennie 卻反其道而行, 「讀國際學校對她們來說較易,但卻學少了一種語言(中文)。雖然本地學校功課較多,但是值得的。」影曦及靖翹均就讀於住所附近的本地幼稚園。影曦在Piers 任職的私立小學讀小一。名校與否,二人並不在乎。Yennie 認為最重要是家長對孩子提供足夠支援,如密切跟進孩子學習進度。「與老師溝通也很重要」,影曦放學及靖翹上學時,她都會親自接送,並向老師了解在校生活。

  「大女的老師說她寫中文較慢,但寫得很漂亮。回家後,我向她轉述,並作出鼓勵。第二天,她便寫得更快」。

  父母應信任老師

  Piers 補充道,老師與家長的角色要平衡。他發現有些本地教師對家長心存懼怕,常把「家長希望這樣做」掛在嘴邊,而非從「對孩子好」的角度出發。「老師清楚了解什麼對孩子好,家長則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兩者應互相合作。做父母的,應信任老師」。

  不一樣的教養

  Yennie 年少時,父母都要工作,為她和妹妹安排不同的興趣班,如敲擊樂、芭蕾舞、小提琴等填補時間。他們的起居飲食均由外傭照顧, 「我記得妹妹有一次跌斷手,她呼喚的人是家傭,而非母親」。女兒出生後,她決定要做全職媽媽。丈夫上班時,Yennie 獨自照顧3 名女兒,沒外傭沒上一輩幫忙,她仍自得其樂。外人常猜想她如何辦到,她表示,只要依據一家人的生活習慣,訂下合適時間表,便能「湊得輕鬆」,並有空閒時間,與朋友吃飯、逛街。

  制訂時間表的貼士

  1. 早睡早起,孩子精神好。睡眠對孩子「超級重要」,有足夠的睡眠,孩子脾氣自然好,學習更有效,亦不用午睡。曾遇過家長因孩子精力旺盛,半夜才肯睡,遂安排孩子報讀兩間幼稚園,上、下午校各一間,為的是消磨孩子的精力。這邏輯有問題,本末倒置,家長應嚴格規定孩子的睡眠時間。

  2. 睡前安排故事時間,培養準備入睡的情緒。女兒67 個月時,Yennie 便開始在睡前講故事,或許她未能完全明白內容,卻能從小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影曦便曾試過,早上醒來後,坐在靖翹面前為她說故事。

  3. 讓孩子擁有專屬時間。Yennie 一直覺得「無論做什麼事,都應一家人一起做」,直至丈夫提出,父母應安排時間分別與各孩子獨處,讓其感受父母的重視。丈夫有時會獨自帶大、二女去看電影,這能令父母把注意力集中在其中一名孩子身上,多加了解。孩子暫時的分離,亦能增進關係。建議有時間的話,讓孩子選擇一個與父母單獨前往的地方,突顯孩子的重要。

  4. 每天想好明天(甚至每星期)的午餐、晚餐,方便安排。

  5. 讓子女分擔家務。安排適當的家務予孩子,讓孩子更有責任感。多讚許,他們自然樂意,甚至會主動幫忙。家長也可設立行為獎勵表。獎勵不一定是物質上的,可以是讓他們在睡前的故事時間多選一個故事,或是去公園玩、去圖書館借書等。


  6. 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自理能力愈高,父母工作量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