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6日 星期五

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

汪培珽【時報出版】

父母要付出的是耐心、愛心和時間。
會閱讀的人,可以永遠不寂寞。

確立人生態度,必須趁早:態度關係著事業的成功,也關係著家庭的和諧,根本就是關係著整個人生。

你要好品格的孩子還是聰明的孩子?我們應該捫心自問,孩子從小到大,我們花了多少時間在教導孩子的好品格?還是總要等到問題出現了,再說說大道理、或是劈頭訓斥一番,就以為這是在教育孩子了?這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只會讓父母一輩子疲於奔命。

靜態的閱讀更能養成專注力:認知科學學者洪蘭曾提及:“電視螢幕是每秒二十四張的連續畫面,眼睛無法倒退回去尋找前面的資訊。”聲光音效加上應接不暇的畫面,只需要人腦短暫的專注力;而之前提到的想像力和思考力,在此時是無法派上用場的。但是聽故事對小孩來說,由於他們面對的只有許久才翻一頁的繪圖,既沒有聲光音效、也沒有快速轉換的畫面,這樣靜態的活動,將會需要較久的專注力。

別光“叫”孩子看書:只要我們持續地唸故事書給孩子聽,一日將“自動自發閱讀”的開關啟動之後,父母只要順水推舟,確定孩子身邊的書本不虞匱乏,這個一輩子受用的閱讀嗜好,就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請和孩子眼望眼、心貼心地互動交流:雖然他是個愛孩子的好爸爸,只要一放假總是以孩子為重,開車帶孩子到處玩,但有一回我還是提醒他與孩子的互動太少了,這當然招來了他的抗議。我說:“你雖然陪著他們,但是在家裡時,你就像個活動家具;出門去玩,又變成了開車的司機。仔細想想,孩子已經九歲了,你真正放下工作與雜務,靜靜和孩子眼望眼、心貼心互動交談的時間,到底有多少?”你和孩子應該要一起下盤棋、一起騎車去兜風,而不是他拼圖,你在旁邊看報紙;他騎車,你還是在旁邊看報紙。

如何把握讓孩子愛上書本的黃金時期?只要孩子還在用奶瓶喝奶,都是讓他們愛上書本的最佳時機。只要遇到孩子願意平躺下來,就要趕緊挨著他們旁邊躺下唸故事書。以下時機,都非常適合用來唸故事書:
*用奶瓶喝牛奶的時間
*用奶瓶喝水的時間
*睡覺之前(包括午睡)
*累了躺在床上無所事事時
*孩子早上剛醒來,還乖乖躺在床上時

不以孩子的喜好為選書依據:
想像力:《小真的長頭髮》、《卡夫卡變蟲記》、《哈拉老爹說故事》
思考力:《哈利的花毛衣》、《想生金蛋的母雞》、《小貓逗公雞》
觀察力:《巫婆與黑貓》、《家》、《貝克的紐約》
邏輯推理能力:《爺爺一定有辦法》、《三隻小狼和大壞豬》、《公主的月亮》
機智能力:《阿文的小毯子》、《聰明的小烏龜》、《看誰在搞鬼》
幽默感:《我不知道我是誰》、《有趣的小婦人》、《明鑼移山》
其他:《奧力佛是個娘娘腔》、《我愛玩》、《魔奇魔奇樹》、《小灰狼》、《阿文的小毯子》、《小房子》、《花婆婆》、《艾瑪畫畫》、《小恩的秘密花園》、《芭芭雅嘎奶奶》、《下雨天接爸爸》、《小房子》。

可以先從得獎作品挑起:
中國時報“年度開卷”最佳童書獎
民生報“好書大家讀”推薦
聯合報“讀書人”最佳童書獎
信誼幼兒文學獎

美國凱迪克獎
美國圖畫書大獎
美國圖書館協會好書獎
紐約時報年度最佳童書
國際安徒生大獎、英國格林威大獎、德國繪本大獎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