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7日 星期二

種植一棵閱讀樹


明報2012-03-27

如果,要送給心愛的孩子一份禮物,我想,那會是一棵樹。如果要為心愛的孩子培養一種能力,我想,那一定是閱讀力。
當孩子擁有一棵樹,才能明白四季的運行帶來怎樣的變化;才能體驗枯榮的過程;明白這一切看似無常,卻自有生命的規則,隱藏其間。若孩子擁有閱讀力,他便不會感覺孤單,浩瀚如星空的書籍對他專注傾訴,那些歡喜與憂傷,獲得和失落,追求及幻滅,人活在世界上所經歷的一切「奧妙」,一切可以想像與難以想像的,都在閱讀時刻遇見了。
加深認識人生和宇宙
意大利作家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1923-1985)在《為什麼要讀經典》中說: 「一部經典作品是這樣一本書,用於形容任何一本表現整個宇宙的書,一本與古代護身符不相上下的書。」我從這些字句中找到了「閱讀」的關鍵字: 「整個宇宙」、「護身符」,這正是我們希望孩子閱讀的原因。並不是因為閱讀比較有文化或是比較有氣質,說穿了,就只是因為閱讀令我們加深對人生和宇宙的認識,使我們擁有趨吉避凶的智慧和能力,是非常實用的。
現在的孩子坐擁書城,卻對閱讀全然無感。當家長詢問我,該怎麼讓孩子愛上閱讀,我突然發現,最難以取悅的讀者原來是孩子。創作二十年後,我開始着手為孩子書寫故事,像是一種命運的牽引似的,也走上我景仰的作家沈從文與台灣作家黃春明的道路──年紀漸長,為孩子創作。
台灣童書節101精選
來到香港工作,遇見不少家長和老師,他們讓我知道了,同為繁體字的使用地區,台灣童書在校園與孩子的生活中,佔有一席之地,他們更想知道,如何才能為孩子選出更多好書?如何陪伴孩子閱讀?於是,配合4 23世界閱讀日,我們策劃了第一屆的「台灣童書節」,為孩子選出101本童書,包括繪本、橋樑書與文字讀本,都是孩子喜愛,大人也會感動的好書。
最初企畫時,一點資源也沒有,但我相信,只要是認真的做一件有意義的好事,就會有志同道合的有心人,給予我們許多幫助。101本童書,送給香港孩子的101個禮物,讓我們在孩子心中種植一棵閱讀樹,這棵樹將在孩子生命裡茁壯繁盛,綠葉成蔭,庇護着他們躲避世間的焦荒,得到安靜的清涼。
張曼娟個人簡介:
在大學執教的寫作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令讀者看見不同的世界;透過教育讓孩子發現更美好的自己。2005 年創辦「張曼娟小學堂」帶領孩子閱讀經典與創作,獲極大迴響。




2012年3月20日 星期二

等待是一種美德


明報2012-03-20

小學堂已經下課了,我走進教室,看見那個單獨一人,留在座位上的小男孩,正咬着鉛筆發獃。所有的孩子都已經寫完作文回家了,只有他仍未完成,他的母親撂下一句話:「寫不完就不要回家。」然而,他其實並不孤單,他們班那個年輕的男導師,安靜的坐在旁邊,陪伴着他。
小男孩剛來小學堂時,便顯現出注意力無法集中,書寫緩慢的狀况。我記得他的母親在下課後,看見他還未完成的作文,衝到他面前,將筆從他手中抽出來,摔在地上,疾言厲色的對他吼: 「你說!你為什麼這麼不用心?別人都寫得完,就只有你不行!」小男孩並沒有露出驚惶畏怯的樣子,他的臉上出現了一種放空的呆滯,彷彿在那一瞬間抽離現場,進入另一個空間。我猜想,這是小男孩的自我保護機制吧。
一旁的老師把地上的鉛筆撿起來,我把盛怒的母親帶離教室,那母親哽咽的向我抱怨,說這孩子不專心、沒耐性,怎麼講也沒用。我完全理解父母親遇見這樣的孩子有多麼辛苦,心力交瘁,但若是母親失去耐性,孩子又怎麼會有耐心呢?
於是,我們決定好好跟孩子講話,多花一點時間陪伴他。我和那位母親約好,請她在樓下等待,我們在教室裏陪伴孩子寫完作文,再送他下樓。幾個星期過去,小男孩原本緊繃的臉蛋漸漸放鬆了,他比較能夠專心上課,寫作文也不再害怕,下課後,導師便坐在他身邊,看着他一個字一個字的寫着,適時給予一點鼓勵: 「嗯,這一句寫得很好喔。」「你會用譬喻法,很厲害呀!」「加油!再寫一段就可以完成囉。」小男孩偏頭望望導師,微笑着,很有安全感的繼續寫下去。
這孩子剛來小學堂的時候,同學正在玩的玩具,他也想玩,便搶奪過來。老師制止他: 「這樣不行,你要等一等喔。」「要等多久啊?我就是想玩。」老師只好陪他等待,等一本書、等一個魔術方塊,等到他漸漸願意等待,而他也發現,等待之後的獲得更顯珍貴。
無意間看見一則冰淇淋廣告:「Waiting only makes it sweeter」,使我會心一笑,在教養的道途中,等待確實是一種美德,可以使成果更甜美。

張曼娟個人簡介:
在大學執教的寫作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令讀者看見不同的世界;透過教育讓孩子發現更美好的自己。2005 年創辦「張曼娟小學堂」帶領孩子閱讀經典與創作,獲極大迴響。




體驗英語 成功閱讀(體驗英語少兒閱讀文庫Set A, B, C, D)

明報 - 教得樂  2012-03-20


最近檢討老三小學的親子英語CD 圖書館,發現很有意思的借閱模式,定期借閱集中於幾個學生身上,每班如是。這體現了我堅持的信念——成功的閱讀經驗,自然培養閱讀習慣和方法,滿足了求知慾,希望進一步了解世界,促使孩子閱讀更多(Success in reading leads to more reading and more successful reading)。

體驗成功閱讀,須軟硬兼施;軟件是父母的愛和堅持每天共讀,硬件是適合孩子年齡及興趣的圖書。上月推介了中國原創的「攀登英語」系列,這次的「體驗英語少兒閱讀文庫」原版來自澳州,內地獲授權出版,共4 個組合(Set A, B, C, D),每組15 個級別(預備組1-3 級,主要組1-12 級),每級別有6 10 本書和朗讀光碟。個人認為第三或四級別的圖書,頗適合香港小一學生閱讀。



組合B 科普類瑰寶

以「體驗英語」為名,文庫旨在通過孩子曾體驗、接觸和經歷的故事,抓住興趣,讓閱讀變成有意思和快樂的事情。組合A D 屬文學作品,強調故事性——主角遇到問題,到解決過程,再到結局。組合A 內容較簡單,故事較短。部分圖書在購書網有試讀版,可多看幾本決定哪個組合和級別適合孩子。

組合B C 是科普類。不少媽媽訴說科普書難求,市面上的英文科普書太艱深,個人認為組合B 可說是瑰寶。以第3 級別為例,主題環繞感官的探索,10 本圖書分別為A Special GardenAnimal SensesSmells All Around UsHearingI Am BlindMy Herb BagFeelingI Am DeafYou See With Your Eyes The Taste Test。以I am Blind 為例,全書16 頁句子結構統一簡單,恰當的高頻率單詞(sight words)重複出現,每頁配有精美圖片。組合C 環繞數理概念,以故事帶出概念,我較有保留,畢竟文庫原本是寫給英語為母語的孩子,對我們的孩子來說,要以十多頁的英文故事來解說一個數學概念,我覺得這是沉重的學習負擔,違背愉快閱讀的目標。一起來體驗閱讀的快樂和成功吧!



Book Info:

書名:體驗英語少兒閱讀文庫Set A, B, C, D

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文庫詳細資料:登入http://www.cflo.com.cn/,於最右下角點擊文庫圖示


2012年3月18日 星期日

合理捏脊——讓孩子的健康一勞永逸

很多家長提到,已經天天給孩子捏脊了,可孩子還是身體不好。現在一些家長已把捏脊當成強壯孩子身體的靈丹妙藥了,只要孩子生病或是身體虛弱,就給孩子捏脊,但效果並沒他們所期望的那樣好。
  這是為什麼呢?
  人體的背部有主全身陽氣的督脈和貫穿全身的足太陽膀胱經,捏脊就是通過刺激和疏通這兩條經絡,讓氣血通暢,從而達到祛除疾病、身心平衡的目的。
  背部經絡的走向是往下的,對之進行疏通,它往下運行的速度就會加快,對人體造成的影響就是瀉。明白了這一道理後,再去運用它就心裏有數了。
  1.要選擇好捏脊的季節
  捏脊時孩子身體暴露的面積大,如果操作不當,孩子就很容易受涼,再加上這種按摩屬於瀉法,所以儘量不要在冬天做。冬天是收藏的季節,種莊稼的人都知道,冬天裏是不應該翻土的,這是為了儲存能量,為來年開春提供足夠的生長能量。人也是一樣,冬天同樣是收藏的季節,不適宜進行大面積的按摩,所以如果要捏脊為孩子保健,最好在夏季進行。
  2.要清楚哪些病適合捏脊,哪些病不適合
  捏脊既然能非常有效地疏通經絡,那麼只要是孩子舌質發紅、上火、內熱大、脾氣急躁、口渴厲害、總想喝冷水或吃冷飲的時候,都可以隨時幫孩子按摩,這樣可消內熱、祛內火。另外,孩子扁桃體發炎、咽喉腫痛的時候可以用;總是流濃鼻涕時可以用;牙齒痛、耳朵痛的時候可以用;發熱時可以用;咳嗽、吐濃痰的時候可以用;患上了各種傳染病的時候也可以用,如小兒常見的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紅眼病等,患這些病時及時疏通背部經絡,再給孩子大量飲水,多排尿,能很快地將病菌排出體外,有效減輕孩子的病情。還有,那些患有多動症、易怒、急躁、不能自控的孩子,捏脊對他們是非常適合的,每週給孩子做23次,再配合食療,一個月後孩子就會明顯地安靜下來。
  舌苔常常發白,臉總是發白、發青的孩子不適合用捏脊來治療;經常用抗生素的孩子不適合用;動不動就拉肚子的孩子身體虛弱,也不適合用;便秘的孩子則要看舌苔,同時還要看是偶爾便秘還是長期便秘,長期便秘的孩子多數是氣血兩虧,不適合捏脊,偶爾便秘的多數是因為吃了上火的東西,可以用此法;胃口不好的孩子也只適合在夏天做;遺尿、尿多的孩子以及膽小、不合群、性格內向的孩子不適合做。
  正確的捏脊過程是這樣的:
  1.注意室溫。捏脊時要注意保暖,室內溫度不能低於20,以免孩子受涼感冒。如果是在冬季,一定要有取暖設備。但是室溫也不可過高,以免出汗多而影響操作。孩子剛吃過飯後,不能馬上捏脊,否則容易造成嘔吐。捏脊的時間在餐後一小時或在孩子睡眠前最好。
  2.家長在給孩子捏脊前,一定要先修剪自己的指甲,不要戴戒指等裝飾物,以免在操作時擦傷孩子的皮膚。還有一點很重要,家長千萬不能用自己冰涼的手去給孩子做按摩,那樣的話,孩子不但不舒服,還會很難受,大大消減了按摩的效果,所以家長在給孩子按摩前,要先將自己的手搓熱或在溫水中泡熱。
  3.讓孩子在床上趴好,先在孩子的背上塗適量的爽身粉或潤滑油,利於按摩,避免損傷皮膚。
  4.開始按摩前應先在孩子的背部輕輕地上下來回摸幾遍,讓孩子適應一下,放鬆肌肉,消除緊張。我個人則喜歡在給兒子按摩時講故事給他聽,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儘量做到讓孩子配合好。
  5.捏脊時自尾骨的凹陷處(也就是長強穴)起,一直向上捏至頸部,一般是從下往上捏。剛開始給孩子捏的時候每次不要超過5遍,手法要輕;等孩子慢慢適應了,再逐漸在手上加點力,增加次數,但每次最多也不要超過10遍。
  捏脊的具體手法有兩種,你可以任選一種:
  (1)雙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握成半拳狀,食指半屈,拇指伸直,拇指指腹對準食指的第二指關節橈側,虎口向前,雙手食指緊貼皮膚並向前推動,將皮膚推起,然後雙手拇食二指把皮膚捏起來。
  (2)用拇指的橈側頂起皮膚,食中指前按,拇、食、中三指指端挾住皮膚並捏起,同時稍用力提拿,雙手交替移動向前。
  6.分推理氣。捏脊完成後,孩子背部的肌肉比較緊張,這時再用手掌從上自下,沿著脊椎向兩邊分推;最後再沿著孩子的腋下輕輕向下抹5遍,起到寬胸理氣的作用。這樣,整個按摩就全部完成了。
  7.按摩後一定要多給孩子喝溫開水。孩子在捏脊的過程中都會微微出汗,小一些的孩子可能會不配合,會哭鬧,更是一身的汗。所以捏脊後一定要給孩子喝溫開水,一是補充水分,二是預防感冒,三是利於體內毒素的排出。
  另外,背部的穴位很多,而不同的穴位又能治療不同臟器的疾病,如從尾骨向上捏時就可以刺激到膀胱
、小腸俞、關元俞、大腸俞,再往上捏還有腎俞、胃俞、膈俞、肺俞等,這麼多的穴位,對不懂中醫的家長來說是很難記住的,我教你一個方法就能輕鬆找准穴位了。
  中醫有句話叫不通則痛,痛則為俞,如果你的孩子哪個臟器有病,當按摩到相應的穴位時,孩子就會叫痛。你在給孩子捏脊時,一邊捏一邊問孩子,這裏疼不疼呀,如果孩子說疼,你就記住這個部位,每次捏到這個部位時就要在此處多提捏幾下,或在捏完背後,再在此處多按摩一會兒。
  另外,這些穴位與相應的臟器位置幾乎是水準的,如對應肺、氣管的穴位就在兩個肩胛之間的區域,經常感冒、咳嗽的孩子就要多捏這個區域;對應胃的穴位就在胃的部位反面的脊柱旁,胃口不好,消化功能弱的孩子被捏到這個地方會痛;如果孩子遺尿、腎臟功能虛弱,在相應的腰及腰骶椎的這一區域多捏幾下就可以了。
  捏脊法一般都是用在孩子的保健與慢性病的調理上,如遇到急症,家長還是應該及時帶孩子去醫院診治,等病情穩定了,再用捏脊法幫孩子進行調理、治療。

2012年3月16日 星期五

寶寶發燒的處理方法

一、38.5以上服食退燒藥,46小時食一劑,忌體溫大起大落,逐步降溫為要點。
二、38.5或以下中低溫,可用溫水擦身的物理方式降溫。
水溫:31-34
室溫:21-24
擦身之前先記錄體溫,並關好門窗。
擦拭次序:只擦四肢,避擦後腦、胸、腹及腳心,整個過程約二十分鐘。
(1)   上肢:左側脖子、肩膊、手臂外側、手心、手臂內側;
(2)   下肢:腰、腿外側、腿內側。
(3)   可在腋窩、手腳的褶合的大血管位多作停留。
三十分鐘後再測體溫,若溫度有所降低,即有效。

寒熱感冒的方子
(1)   風熱類感冒(一般症狀:喉嚨發痛,痰為黃色。)
桑葉、薄荷、蘆根加米熬稀粥,喝湯為主。(可加砂糖作調味)
(2)   風寒類感冒(一般症狀:喉嚨不會發痛,痰為白色。)
葱白、荊芥、蘇葉加米熬粥。(可加蜂蜜調味)

2012年3月13日 星期二

愛上閱讀的點金石(Hattie and the Fox )

明報 - 教得樂  2012-03-13

澳洲有一隻非常特別的狐狸小姐。熱愛教學與寫作,喜愛周遊列國,到處宣揚她的信念——親子閱讀源於愛。她是著名繪本作家Mem Fox,將會來港跟讀者見面,30 多本作品中,30 頁的Hattie and the Fox 是老師認為最能讓不愛閱讀的孩子,愛上閱讀的點金石。

退休文學教授Mem Fox 跟香港頗有緣分,1984 年她來港參加閱讀會議,上了節奏故事朗讀工作坊,樂在其中,深感押韻律動式、重複的故事對閱讀起啟動作用。當晚,她即寫下Hattie and the Fox 這經典故事。故事近似傳統的《雞和狐狸》寓言故事,但Fox 就以重複、簡短語句,讀起來充滿跳躍感。Fox 已創作30 多本繪本,其中最為人知曉的有首本著作Possum Magic 和近期在美國大熱的Ten Little Fingers and Ten Little Toes

Fox 近年致力推廣親子閱讀,在她的網站可找到她的「朗讀十誡」,我先來做Fox 的助手,重點提示第一誡:每天開開心心地跟孩子朗讀十分鐘;第十誡:爸媽要每天朗讀,不是因為這是要做的正確事,只是因為你愛和孩子一起。

想親身感受Fox 對親子閱讀的熱愛?想親耳聽聽Fox 對寫作的心得?大家有幸了。香港國際青少年讀者節舉行一連串活動,包括與名作家會面、圖書工作坊、文字遊戲等,Fox 就是其中一位應邀作家,將於3 17 日與讀者見面。



免費書架圖書館



讀者節是本港首個唯一以14 歲以下青少年為對象的英文文學節,由香港國際文學節及「書伴我行」基金會合辦。

「書伴我行」基金會在港推動親子閱讀已有6 年,我最欣賞它的「社區伙伴」策略,資助不同機構或團體建立圖書館項目,並提供朗讀訓練,把親子閱讀的意念及方法,以倍數的速度廣揚出去。



我家老三的小學就向基金會申請了免費書架圖書館,書架中放了約50 本美輪美奐的硬皮優質英文繪本,不少是得獎作品, 其中一本就是Hattie and the Fox。記得書架圖書館送到學校的那天,我們一眾家長都興奮莫名,從沒想過捐贈的資源是如此美麗!

除書架圖書館,基金會還提供書包圖書館,存有約200 本適合0 11 歲兒童的中/英文故事書,數本故事書會放入小書包內供家長外借。讀者可到基金會的網站,進入「社區伙伴」處便可瀏覽已設立的書包圖書館機構,地點覆蓋全港,不妨多利用這免費資源。

爸媽們,每天的工作是疲累的,但要謹記Fox 的第一誡和第十誡,親子閱讀源於愛。



Hattie and the Fox

作者:Mem Fox

插畫:Patricia Mullins

出版:Simon & Schuster Books for young Readers Mem Fox


香港國際青少年讀者節網站:http://www.youngreadersfestival.org.hk/

「書伴我行」基金會網站:http://www.bringmeabook.org.hk/

備註:讀者節推介書籍於商務印書館有售




2012年3月11日 星期日

優秀英文童書《Charlotte's Web》

澳門日報 2012-03-11

Charlotte's Web》作者:E.B. White 出版社: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出版日期:1980

優秀的童書,先決條件是一定要有好的故事。一些行銷全球的兒童讀物,無一例外都是有很吸引小讀者讀下去的故事。

由美國著名兒童文學家Elwyn Brooks White(18991985)所寫的兒童小說《Charlotte's Web(《夏綠蒂的網),不單暢銷美國,而且受全球小朋友的歡迎,各種譯本加上英文版,銷數超過四千五百萬冊!

Charlotte's Web》所以受小孩子歡迎,因為它以動物——一頭出生時長得異常瘦小,差點兒死於農夫刀下的豬Wilbur(韋伯),和牠的好朋友蜘蛛Charlotte(夏綠蒂)之間的生死之交為主軸的故事。《夏綠蒂的網》也有人類的角色,但基本上,書中的人物,都是配角。故事的主軸圍繞蜘蛛夏綠蒂,如何用妙計拯救農場豬韋伯免於在聖誕節後遭出售屠宰,成為聖誕豬肉的整個過程。

筆者讀畢全書,深感動物故事——尤其是寫農場的動物故事,是如何的高難度。首先農場動物與人類的關係,就是一種對立的關係,所有動物養來都是出售成為盤中肉的,作者避過農場其他家禽家畜的“最後出路”,集中寫一頭豬的命運,用的是聰明辦法。整個故事以農夫女兒阻止殺新生豬開始:小主人翁芬兒一句:“……如果我生下來也很瘦小,你會殺了我嗎?”質問父親,救回了先天不足的幼豬一命。在芬兒的悉心照料下,幼豬韋伯快高長大,但在父親的壓力下,終於要送到叔叔的農場飼養。

當知悉韋伯秋後會被送往屠宰後,夏綠蒂便為朋友苦思拯救辦法,農場的其他動物,包括一頭專吃韋伯的殘羹的小鼠因普頓,都為拯救韋伯而費盡心力。終於聰明的蜘蛛在蛛網上織出韋伯是“不凡的豬”的字樣,讓農場主帶著牠在年度農會市集上獲得特別獎。韋伯因為蛛網不斷出現讚美牠的字,令全鎭人都相信牠是一頭特別的豬,只供觀賞,不是用來吃的肉豬。

蜘蛛夏綠蒂在完成拯救好友的使命後,自己短暫的生命亦走到盡頭。好友之間的生離死別,作者寫得感人。最終韋伯把蜘蛛繭帶回農場,繼續與夏綠蒂一代又一代的後代成為朋友。

本書情節溫馨,帶一丁點傷感,令故事更合乎人性。值得向嘗試英語閱讀的學生大力推薦。選擇中文本的小朋友,可以一讀聯經出版社的出版《夏綠蒂的網》。

西   

2012年3月6日 星期二

讓孩子匱乏一點


明報 2012-03-06

一個苦惱的母親對我說: 「每次要出門的時候,我總是跟女兒吵架。她永遠選不定要穿哪雙鞋,總是抱怨沒有合適的鞋子可以穿。她只有9 歲,我那天數一數,她已經有32 雙鞋子了,比我的鞋還多。」9 歲的小女孩,擁有32 雙鞋,卻還覺得不夠,因為她想要的更多,她覺得父母親應該無止盡的滿足她的需求,這需求若無法滿足,便覺得不快樂。這是孩子的問題嗎?我認為這是父母親的過錯。欲望是一條蛇,怎麼會把這條蛇養成龐然大物呢?
「過剩症」症候
生活富足,生育率下降,每個孩子都是寶貝,幾代人寵着一個小娃兒,不等他開口,吃的、穿的、玩的,全堆積在面前,由他挑三揀四。久而久之便覺得理應如此,若不稱意就大發脾氣。
想要什麼,一聲令下即刻到手,到手之後,絲毫不懂珍惜,轉眼便輕易丟棄。這一切都是「過剩症」的症候呀。吃的、穿的、玩的,一切都太充足,乃至於過剩。若要矯正這個毛病,恐怕只有「匱乏」這一味藥可以醫治了。
我記得自己童年時,一切物資都很匱乏,身上穿的背心是拆掉爸爸舊毛衣後重新織的,我穿不下了還得留給弟弟穿。那時候根本買不起課外讀物,得等到社區開來的圖書巴士,登記借書,每次只能借兩本,下星期必須歸還。我那麼珍愛的撫摸着封面的質感,仔細閱讀每一個字,甚至是標點符號,將插圖看了一遍又一遍,很怕自己會忘掉這些故事和角色。因為這些書還給巴士之後,可能永遠不會再遇見了。每次還書,都有着和朋友離別的那種,依依不捨的心情。我是從那時候開始喜歡書的,覺得它是個神奇的東西。
沒有冷氣的童年,一到夏天就渴望吃冰。雜貨店的冰櫃前,聚集了許多流連忘返的孩子,我並不加入他們,因為我知道得花更多時間才能吃到冰淇淋。我得把功課做好;分擔一些家事,在許多關於冰淇淋的話題不斷提起之後,某一天,父親或母親才會允准:「今晚吃一個冰淇淋吧。」巨大的快樂在體內爆炸,我可以用一首詩;一幅圖畫;一篇日記,來歌詠一球香草冰淇淋的無限美好。如今,當我看見孩子在好幾球冰淇淋面前,無精打采,便那樣強烈思念,因匱乏與渴望而明亮的雙眼,興奮的笑顏

張曼娟個人簡介:
在大學執教的寫作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令讀者看見不同的世界;透過教育讓孩子發現更美好的自己。2005 年創辦「張曼娟小學堂」帶領孩子閱讀經典與創作,獲極大迴響。



2012年3月4日 星期日

追憶快樂繪本世界

明報  2012-03-04

/阿高



一直以為,繪本世界跟大人讀者格格不入。那為什麼有一天會拿起兒童繪本,然後着迷了,跟着義無反顧一頭栽進這個被大人忽略的繪本書海裏?自從小時候從這個夢境抽身而去,幾十年來都沒回過頭,夢境也忘得一乾二淨。現實生活殺掉大人的幻想,繪本世界早早種下的種子並沒有發芽,直至偶然拿起李歐.李奧尼(LeoLionni)的《小藍和小黃》開始……

手撕色紙拼出寓意深長故事

小藍和小黃是兩「塊」藍色和黃色的小朋友,感情要好的他們愛跟其他顏色的小朋友玩。一天小藍擅自離家去找小黃,找了半天才找到他。兩人抱在一起樂極忘形,玩了大半天大家在不知不覺變成綠色。回家時父母都認不出自己。小綠(對!小藍加小黃)嚇得大哭,哭得滿地藍色和黃色的眼淚結合後又各自變回自己。父母一擁入懷,才發覺這綠色正是喜悅的相融。世界可以七彩斑斕,就是開放心靈的接受。作者只不過用手撕的顏色紙便講出一個簡單但寓意深長的故事,厲害吧!又或者只是大人習慣想得複雜。

看看作者的另一本作品《田鼠阿佛》,大人可能更難理解:阿佛是個詩人,當同伴都擔心着漫長的冬天快來到,大家趕緊收集食物過冬,阿佛卻在幹着別的事情。他收集陽光、顏色及詞語,因為冬天是冰冷、灰暗、漫長,這些正正合用。同伴都埋怨阿佛不長進,整天只在空想。

然後冬天來了,儲糧不久都被吃光,冰冷的石洞裏變得了無生氣。這時候同伴就想起阿佛收集的東西,他們閉上眼聆聽阿佛帶着魔法的聲音:「閉上眼睛,我給你們陽光」,他們真覺得暖和些; 「黃色的麥田、紅色的罌粟花」,他們看見了七彩的花草。還有詞語呢?阿佛開始起詩念來: Who scatters snowflakes Who melts iceWho spoils the weather Who makes it nice Who grows the four-leaf clovers in June Who dims the daylightWho lights the moonFour little mice who live in the sky. Four little mice......like you and I. One is the Springtime who turns on the showers. One is the Summer who paints in the flowers. The Fallmouse is next with walnuts and wheat. And Winter is last......with cold little feet. Aren't we lucky the seasons are four Think of a year with one less......or one more!」這些收集得來的詞語,有用吧?

作道德教育貶低價值快樂就好

繪本可以「用」嗎?大人常拿《拔蘿蔔》來道德教導小朋友齊心便事成,或者這樣便貶低了這書的價值。俄國民間故事《拔蘿蔔》情節雖然簡單,但圖文作者佐藤忠良和內田莉莎子用了很幽默快樂的手法演繹了一家人,如何把一個大得不合常理的蘿蔔從田裏拔出來。出色的細緻描寫,主人公的神態表情,活靈活現讓讀者在畫面裏身同感受這過程,也跟着他們大伙兒一起去想辦法。最後連家中的小狗小貓,甚至小老鼠也出來幫忙。當大人想把這繪本有目的地挪用,其實作者只不過想讓你快快樂樂。

因為「有用」所以快樂,這就是大人的邏輯思維。那「用」到盡頭的時候豈不都變成悲哀?

都忘記了何時失去了快樂的本源:想像力。約翰.伯寧罕(John Burningham)很多部作品都在捍衛小朋友的想像力,奮力對抗大人鹵莽的扼殺。《莎莉,離水遠一點》記下了莎莉一次跟父母到海灘旅行。作者把繪本的左右頁分開描畫莎莉與父母的情况。

父母在沙灘椅上邊喝茶看報紙,邊嘮嘮叨叨莎莉不准這不准那;莎莉則已聯袂身旁的野狗揚帆出海,跟海盜周旋。她與野狗跟海盜連番激戰,搶過他們的藏寶地圖,最終尋獲珍貴寶藏。天黑了,是回家的時候,莎莉亦從彩色繽紛的冒險世界被拖回蒼白單調的現實。三口子的背影慢慢遠離畫面,作者像告訴我們,對父母來說這只不過又是無聊的一天,因為大人都不覺察到小朋友的想像力。

失想像力失進小孩世界入場券

小朋友整天胡思亂想,其實是在跟這個世界對話。繪本作者嘗試偷看小朋友的幻想世界,瑪麗. 荷. 艾斯(Marie Hall Ets)和莫里斯.桑達克(Maurice Sendak)分別在《森林大會》和《野獸國》中描畫出小朋友的想像空間。在《森林大會》中艾斯以淳樸的炭筆畫創造一個屬於小朋友的森林,其實正是作者小時候經常流連的地方。一天小男孩聽到森林裏傳來喧鬧聲,原來動物們在開大會。牠們在比試誰的表演最厲害。獅子大吼、河馬張開巨大的嘴巴、猴子用尾巴盪鞦韆、小象倒立……小男孩也跟着學小象倒立,還試着用鼻子撿花生。因為覺得太好玩了,小男孩吃吃地笑。動物們很驚訝,因為牠們都不懂笑。牠們弄了個花冠送給他,跟着一起漫遊在森林裏。最後小男孩的爸爸呼喚他,動物們也跟他道別。有趣的是結尾父親竟拿着男孩的花冠,究竟之前的事情有沒有發生過?是現實的同時也是夢幻。

至於桑達克則看到小朋友煩躁不安的情緒,行為恍如是一頭野獸。《野獸國》裏主角麥斯不斷在家裏頭撒野,母親把他叫回房間不給他晚飯。就在這個晚上麥斯的房間長出了一片森林,四壁變成曠野,然後他坐船到了野獸國。野獸亮出利齒魔爪麥斯也不驚,反而他的兇猛令他成為了野獸的國王。但放縱狂野了一段時間後,麥斯忽然覺得很孤單,便乘着小船回家。房間多了一份為麥斯剛準備好的晚餐,如同《森林大會》最後父親拿着的花冠,這是父母對孩子的認同和愛。小朋友的秘密世界,大人離開了也再闖不進。除非,你真心去聽他們說話。又或者,真心去聽心裏久違了的自己說話,你便可以得到這入場券。

鏡頭下的嫩芽變可愛笑臉

當大人不再自以為是,便會看到周圍充滿着新鮮事物。負責攝影的富成忠夫和茂木透跟文字創作的長新太合作編成的《冬芽合唱團》,展現了一張一張大自然的笑臉。其實這些都是冬季後大樹長出的嫩芽,在攝影師的鏡頭下都變成可愛的笑容。長新太簡單的文字就這樣給了大自然生命:「我們是/我們是/樹的芽喔/春天一到/我們就會長出葉子、開出花朵/啪啪啪啪/雪呀/冰呀/再見嘍/春天怎麼/還不快來呢/啪啪啪啪/我們是/我們是/樹的芽喔/春天一到/我們就會變漂亮喔/啪啪啪啪/太陽風/都笑着說/好美啊/啪啪啪啪/我們是/我們是/樹的芽喔/樹的芽喔!」看着便聽見聲音,原來還有很多愉悅在等着大家,就在生活的周圍。

人生什麼最重要孩提時已知答案

柳田邦男在《繪本之力》中提出他的想法:閱讀繪本不只是孩子的活動。已經步入晚年的他在獨自閱讀繪本時,會看到圖畫裏某深處的意義、或感受到如詩的文字力量,澎湃不已。他亦提到「在人生中三讀繪本」,即是在孩提時、養育小孩時,及在人生進入後半的階段。機會重複而來,人生歷程同時在印證着繪本裏的寓意,當然每個階段也有不同的感受。《A Sick Day for AmosMcGee中作者Philip C. Stead 和妻子Erin 溫柔地訴說了一個年老動物園管理員的故事。老人Amos淡淡的生活,早上起牀,甩一甩手腳,換上上班的制服,為手表上好發條,自言自語跟早餐的碗碟說句早晨,然後乘同一班次的巴士往動物園上班。動物園遊人不多,不太熱鬧。老人除了悉心照料動物,還認真跟牠們消磨時間。跟大象下棋(每步棋大象會想很久)、跟烏龜賽跑(通常勝方都是烏龜)、靜靜的坐在害羞的企鵝身旁、細心幫犀牛抹鼻涕、還會跟貓頭鷹讀枕邊故事,日子是淡淡的幸福。有一天老人感冒了不能上班,動物們很想見他,也想為老人做點什麼,便約好一起搭巴士往老人家探望。牠們擠進了小房子,老人看見既驚喜又窩心。大家圍在老人的牀邊,大象跟他下棋、烏龜與他玩捉迷藏、企鵝坐在他的腳掌上讓他溫暖、犀牛遞上手帕讓他抹鼻涕。然後老人感覺好了一點,便跟動物一起喝茶,最後貓頭鷹說過故事後大家一塊兒睡着了。

這繪本的圖畫裏充滿着很多細節,靜靜的堆積出一個最美好的景象。人生裏什麼是最重要,其實在這繪本裏,還有很多很多其他的繪本裏,當大人還是小朋友時,已經告知了答案。

2012年3月2日 星期五

我愛泥巴

編著者:珍妮佛華德(Jennifer Ward)著;羅凡怡譯

出版事項:台北:野人文化,2010

現在的孩子,變得不會玩了。他們花了很多時間學習,知道許多蝴蝶、青蛙的生態知識,卻不曾真正追過蝴蝶、觀察過青蛙……。《我愛泥巴!》按照大自然的時序變換,介紹52種開放式的親子戶外活動。一年365天共52個星期,每星期一種自然活動,無論春夏秋冬,隨時都可以接近大自然。不論是去開闊寬廣的公園草地,或者只是在陽台、門廊、小草叢,都可以體會自然界帶給我們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