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0日 星期二

等待是一種美德


明報2012-03-20

小學堂已經下課了,我走進教室,看見那個單獨一人,留在座位上的小男孩,正咬着鉛筆發獃。所有的孩子都已經寫完作文回家了,只有他仍未完成,他的母親撂下一句話:「寫不完就不要回家。」然而,他其實並不孤單,他們班那個年輕的男導師,安靜的坐在旁邊,陪伴着他。
小男孩剛來小學堂時,便顯現出注意力無法集中,書寫緩慢的狀况。我記得他的母親在下課後,看見他還未完成的作文,衝到他面前,將筆從他手中抽出來,摔在地上,疾言厲色的對他吼: 「你說!你為什麼這麼不用心?別人都寫得完,就只有你不行!」小男孩並沒有露出驚惶畏怯的樣子,他的臉上出現了一種放空的呆滯,彷彿在那一瞬間抽離現場,進入另一個空間。我猜想,這是小男孩的自我保護機制吧。
一旁的老師把地上的鉛筆撿起來,我把盛怒的母親帶離教室,那母親哽咽的向我抱怨,說這孩子不專心、沒耐性,怎麼講也沒用。我完全理解父母親遇見這樣的孩子有多麼辛苦,心力交瘁,但若是母親失去耐性,孩子又怎麼會有耐心呢?
於是,我們決定好好跟孩子講話,多花一點時間陪伴他。我和那位母親約好,請她在樓下等待,我們在教室裏陪伴孩子寫完作文,再送他下樓。幾個星期過去,小男孩原本緊繃的臉蛋漸漸放鬆了,他比較能夠專心上課,寫作文也不再害怕,下課後,導師便坐在他身邊,看着他一個字一個字的寫着,適時給予一點鼓勵: 「嗯,這一句寫得很好喔。」「你會用譬喻法,很厲害呀!」「加油!再寫一段就可以完成囉。」小男孩偏頭望望導師,微笑着,很有安全感的繼續寫下去。
這孩子剛來小學堂的時候,同學正在玩的玩具,他也想玩,便搶奪過來。老師制止他: 「這樣不行,你要等一等喔。」「要等多久啊?我就是想玩。」老師只好陪他等待,等一本書、等一個魔術方塊,等到他漸漸願意等待,而他也發現,等待之後的獲得更顯珍貴。
無意間看見一則冰淇淋廣告:「Waiting only makes it sweeter」,使我會心一笑,在教養的道途中,等待確實是一種美德,可以使成果更甜美。

張曼娟個人簡介:
在大學執教的寫作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令讀者看見不同的世界;透過教育讓孩子發現更美好的自己。2005 年創辦「張曼娟小學堂」帶領孩子閱讀經典與創作,獲極大迴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