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8日 星期日

合理捏脊——讓孩子的健康一勞永逸

很多家長提到,已經天天給孩子捏脊了,可孩子還是身體不好。現在一些家長已把捏脊當成強壯孩子身體的靈丹妙藥了,只要孩子生病或是身體虛弱,就給孩子捏脊,但效果並沒他們所期望的那樣好。
  這是為什麼呢?
  人體的背部有主全身陽氣的督脈和貫穿全身的足太陽膀胱經,捏脊就是通過刺激和疏通這兩條經絡,讓氣血通暢,從而達到祛除疾病、身心平衡的目的。
  背部經絡的走向是往下的,對之進行疏通,它往下運行的速度就會加快,對人體造成的影響就是瀉。明白了這一道理後,再去運用它就心裏有數了。
  1.要選擇好捏脊的季節
  捏脊時孩子身體暴露的面積大,如果操作不當,孩子就很容易受涼,再加上這種按摩屬於瀉法,所以儘量不要在冬天做。冬天是收藏的季節,種莊稼的人都知道,冬天裏是不應該翻土的,這是為了儲存能量,為來年開春提供足夠的生長能量。人也是一樣,冬天同樣是收藏的季節,不適宜進行大面積的按摩,所以如果要捏脊為孩子保健,最好在夏季進行。
  2.要清楚哪些病適合捏脊,哪些病不適合
  捏脊既然能非常有效地疏通經絡,那麼只要是孩子舌質發紅、上火、內熱大、脾氣急躁、口渴厲害、總想喝冷水或吃冷飲的時候,都可以隨時幫孩子按摩,這樣可消內熱、祛內火。另外,孩子扁桃體發炎、咽喉腫痛的時候可以用;總是流濃鼻涕時可以用;牙齒痛、耳朵痛的時候可以用;發熱時可以用;咳嗽、吐濃痰的時候可以用;患上了各種傳染病的時候也可以用,如小兒常見的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紅眼病等,患這些病時及時疏通背部經絡,再給孩子大量飲水,多排尿,能很快地將病菌排出體外,有效減輕孩子的病情。還有,那些患有多動症、易怒、急躁、不能自控的孩子,捏脊對他們是非常適合的,每週給孩子做23次,再配合食療,一個月後孩子就會明顯地安靜下來。
  舌苔常常發白,臉總是發白、發青的孩子不適合用捏脊來治療;經常用抗生素的孩子不適合用;動不動就拉肚子的孩子身體虛弱,也不適合用;便秘的孩子則要看舌苔,同時還要看是偶爾便秘還是長期便秘,長期便秘的孩子多數是氣血兩虧,不適合捏脊,偶爾便秘的多數是因為吃了上火的東西,可以用此法;胃口不好的孩子也只適合在夏天做;遺尿、尿多的孩子以及膽小、不合群、性格內向的孩子不適合做。
  正確的捏脊過程是這樣的:
  1.注意室溫。捏脊時要注意保暖,室內溫度不能低於20,以免孩子受涼感冒。如果是在冬季,一定要有取暖設備。但是室溫也不可過高,以免出汗多而影響操作。孩子剛吃過飯後,不能馬上捏脊,否則容易造成嘔吐。捏脊的時間在餐後一小時或在孩子睡眠前最好。
  2.家長在給孩子捏脊前,一定要先修剪自己的指甲,不要戴戒指等裝飾物,以免在操作時擦傷孩子的皮膚。還有一點很重要,家長千萬不能用自己冰涼的手去給孩子做按摩,那樣的話,孩子不但不舒服,還會很難受,大大消減了按摩的效果,所以家長在給孩子按摩前,要先將自己的手搓熱或在溫水中泡熱。
  3.讓孩子在床上趴好,先在孩子的背上塗適量的爽身粉或潤滑油,利於按摩,避免損傷皮膚。
  4.開始按摩前應先在孩子的背部輕輕地上下來回摸幾遍,讓孩子適應一下,放鬆肌肉,消除緊張。我個人則喜歡在給兒子按摩時講故事給他聽,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儘量做到讓孩子配合好。
  5.捏脊時自尾骨的凹陷處(也就是長強穴)起,一直向上捏至頸部,一般是從下往上捏。剛開始給孩子捏的時候每次不要超過5遍,手法要輕;等孩子慢慢適應了,再逐漸在手上加點力,增加次數,但每次最多也不要超過10遍。
  捏脊的具體手法有兩種,你可以任選一種:
  (1)雙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握成半拳狀,食指半屈,拇指伸直,拇指指腹對準食指的第二指關節橈側,虎口向前,雙手食指緊貼皮膚並向前推動,將皮膚推起,然後雙手拇食二指把皮膚捏起來。
  (2)用拇指的橈側頂起皮膚,食中指前按,拇、食、中三指指端挾住皮膚並捏起,同時稍用力提拿,雙手交替移動向前。
  6.分推理氣。捏脊完成後,孩子背部的肌肉比較緊張,這時再用手掌從上自下,沿著脊椎向兩邊分推;最後再沿著孩子的腋下輕輕向下抹5遍,起到寬胸理氣的作用。這樣,整個按摩就全部完成了。
  7.按摩後一定要多給孩子喝溫開水。孩子在捏脊的過程中都會微微出汗,小一些的孩子可能會不配合,會哭鬧,更是一身的汗。所以捏脊後一定要給孩子喝溫開水,一是補充水分,二是預防感冒,三是利於體內毒素的排出。
  另外,背部的穴位很多,而不同的穴位又能治療不同臟器的疾病,如從尾骨向上捏時就可以刺激到膀胱
、小腸俞、關元俞、大腸俞,再往上捏還有腎俞、胃俞、膈俞、肺俞等,這麼多的穴位,對不懂中醫的家長來說是很難記住的,我教你一個方法就能輕鬆找准穴位了。
  中醫有句話叫不通則痛,痛則為俞,如果你的孩子哪個臟器有病,當按摩到相應的穴位時,孩子就會叫痛。你在給孩子捏脊時,一邊捏一邊問孩子,這裏疼不疼呀,如果孩子說疼,你就記住這個部位,每次捏到這個部位時就要在此處多提捏幾下,或在捏完背後,再在此處多按摩一會兒。
  另外,這些穴位與相應的臟器位置幾乎是水準的,如對應肺、氣管的穴位就在兩個肩胛之間的區域,經常感冒、咳嗽的孩子就要多捏這個區域;對應胃的穴位就在胃的部位反面的脊柱旁,胃口不好,消化功能弱的孩子被捏到這個地方會痛;如果孩子遺尿、腎臟功能虛弱,在相應的腰及腰骶椎的這一區域多捏幾下就可以了。
  捏脊法一般都是用在孩子的保健與慢性病的調理上,如遇到急症,家長還是應該及時帶孩子去醫院診治,等病情穩定了,再用捏脊法幫孩子進行調理、治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